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今年上半年对虾病害肆虐,席卷了几乎整个华南的沿海地区。潮汕沿海地区的对虾精养池也难逃其害。所幸,潮汕地区大部分养殖户都是采用鱼虾混养,这种模式虽不及精养池高产,但却可以让养殖户从稳产中得到一些收益。
8月10日,汕头潮南沙陇镇的鱼虾混养的养殖户老郑的虾塘一派丰收的景象。“这两天,我已经刮了草鱼5000多斤。”老郑说。今年至今,老郑130亩的虾塘已经收了5万多斤虾,规格都在70-80支/斤。目前,这种规格的虾塘头价为8.3元/斤左右。但是,据记者了解,老郑虾塘的产量只能算在潮南地区比较好的,而在揭阳的地都、汕头的澄海,这样的产量比比皆是,比他养得好的也大有人在,最高的亩产可达到7000斤/亩。
“与高位池养殖相比,土塘的鱼虾混养病害较少。”8月11日,汕头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副站长赖向生告诉记者。但是,由于6、7月份的高温暴雨天气,部分混养塘的虾也产生应激反应,诱发了病害的暴发,主要表现为软壳、黑鳃、偷死等现象。业内人士估计主要原因是受到白斑、桃拉病毒的感染。
一般情况,潮汕地区的鱼虾混养都是采取不干塘,轮捕轮放的模式,一年可投放5-6批虾苗,一年的总投苗量可达15万尾/亩。由于鱼虾混养的养殖密度较高位池养殖的低,同时,混养的鱼可以以塘底死虾为饵料,这也就降低了病害风险。“当然,产量也就没有高位池养殖的多了。”赖向生说。
“鱼虾混养是潮汕地区养殖户的习惯模式。”赖向生说。据了解,在潮汕地区,除了在汕头的濠江区有1500多亩的高位精养池外,有将近30万亩的混养面积。而混养池几乎都是传统的土塘,很大一部分是当年围海造田形成的。
有当地饲料厂人士表示,现阶段潮汕地区的鱼虾混养只是一种由粗养向精养发展过渡的模式。但是,经过今年虾病的考验,这种模式显然就成了养殖户们稳产保值的安全模式。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