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就要封海休渔了,可到现在还没吃上几口海鲜。”临近伏季休渔期,不少市民却连连抱怨:五月本来是海鲜大量集中上市的好月份,但是都到了月底了,市面上的海鲜种类一直都是寥寥可数,价格却相比往年高出来不少,餐桌上少了“鲜味儿”让市民普遍感觉没解馋。记者采访了解到,受气候影响,今年胶东海域海鲜减产,渔船也减少出海捕捞次数,导致了今年的海鲜海鲜量少价高。
■市民餐桌上海鲜少了
“六月份就进入休渔期了,往年五月份的时候海鲜市场上的海贝、海螺、海鱼少说也有几十种,家里是顿顿吃海鲜,今年倒好,去市场上逛逛根本买不到什么海鲜产品。”27日,市南区市民苏女士翻看日历发现,不知不觉竟又快到了伏季休渔的时候了,可是感觉整个五月份基本还没吃上什么鲜海货。
苏女士说,往年每到五一前后,大量的海鲜就会集中上市,不仅量足、个肥、味道鲜,价格也是一年当中最便宜的时候,家里的餐桌也就此变得丰盛起来,一家老小都解馋。但今年一进五月,苏女士就等着下海货,可几次去海鲜市场都很失望,“种类太少,价也贵,买不到什么好海货。”
■市场量少价高商贩喊“饿”
27日,记者走访市区多处农贸市场发现,除了鲅鱼、蛤蜊、扇贝等常见的“大路海货”外,其他海货种类的确屈指可数。在黄岛路农贸市场,蟹子的叫价是每斤28元、35元、40元、45元,最高的卖到55元,比去年同期的价格要贵15%~20%,而在南山农贸市场,琵琶虾每斤售价有20元、25元、28元、30元四个价格,比去年也贵了一至两成。
“干了这么多年海鲜生意,今年是上货量最少的一年,也是海鲜最贵的一年,生意不好做。”在南山农贸市场,干了七八年海鲜批发生意的韩先生告诉记者,今年以来,他店里的海鲜上货量比去年减少了50%还多,往年他店里光海鱼就将近三十多个种类,今年却只有十几种,除了鲅鱼之外,刀鱼、鲳鱼等都很少见,而虾类、贝类中的一些品种几乎一直都没上货。
供货不足,价格自然就会抬升,韩老板拿出去年和今年的记账本给记者对比,牙片鱼去年是22元一斤,今年涨到27元一斤;鲳鱼从38元一斤涨到43元、45元一斤;八带去年每斤的最高价也就是30元,今年最高价则为45元。
原因探访倒春寒让海鲜减产
量少价高,海鲜生意也就不景气,韩先生告诉记者,加上运输、人工、上货等各种成本,他的利润空间直缩30%,为了降低成本,韩老板已经辞掉了店里的两个伙计,并且关掉了一半的活鱼水箱。记者在整个南山水产大厅转了一圈,发现每家批发户的水箱几乎都有一半是闲置的,不少商贩干脆聚在一起打牌下棋。
靠着大海为啥海鲜还不够吃呢?记者来到小港码头看到,不少捕捞渔船并未出海,而是停靠在岸。
船老大孙师傅告诉记者,今年胶东海域的鱼 、虾、蟹、贝等海鲜的产量减产,从入春后到现在,每次出海的捕捞出水量就比去年同期明显减少,鱼和贝类则最明显。“今年倒春寒,多大风天,鱼虾蟹子都回游晚,船放出去,回来的收成都不好。”孙师傅说,往年的时候,早上五六点钟撒下网,到下午收网的时候就满了,好的时候中午就能满载而归,但是今年,经常是到晚上收网,网里的海货还不到一半。黄海水产研究所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倒春寒影响海产品产量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下一步,他们有可能对这个问题做进一步研究。
一方面是收成少,另一方面则是成本提高。“柴油涨价,人工涨价,收成又不好,就越来越不愿意出海了。”另一家渔船的伙计说,很多渔船在衡量了收成和成本之后,都尽可能地减少出海,这才出现了上市海鲜种类和数量下降的现象,市民才会觉得“海鲜这么少”。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海洋渔业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