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有鱼的怎样保住鱼种,没鱼的如何在旱情缓解后恢复生产?应黔北旱区渔产农户要求,省水产研究所所长杨兴率10名专家,分赴习水、仁怀、开阳、绥阳4县,将应对干旱的渔业生产技术和措施送到养殖户手中。
3月27日,在绥阳县洋川镇鱼种场,杨兴一行为养殖户樊天云承包的池塘“把脉”,建议他在雨水极少的现阶段,要将雌雄鱼种分塘喂养,减少繁殖,最大限度节约水资源。如果4月中旬雨水还不足,必须把水抽到鱼种池塘,保证供氧率和存活率。得到点拨的樊天云高兴地说:“按专家们教的方法,今年肯定不会亏本了。”
每到一处,专家们都要根据养殖户最关心的问题举办渔业课堂培训,随身携带的资料——《应对干旱的渔业生产技术要点与措施》,也总被养殖户们一抢而空。这份资料是水产所专家特别为受灾养殖户编撰的,都是很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建议。比如在旱灾未解除前如何保持良好水质,池塘增氧的办法有哪些,池塘水位过浅怎么办等等。
早在3月初,省水产所专家就参与省科技厅组织的《贵州省农业生产应对干旱技术对策》撰写,就干旱对我省渔业生产可能带来的困难进行预测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他认为,干旱将使养殖户不能及时投放鱼种,错过最佳放养季节,导致商品鱼规模小、品质差,并因缺水不得不集中上市,加大了供求矛盾和投资风险。
省水产所负责实施的“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项目也在此次干旱中遭遇困难,科研人员及时调整项目方案,深入绥阳、遵义、黄平、罗甸等4个示范县,教养殖户科学应对旱情,争取将损失降到最低。
预测到干旱必然造成后期鱼苗供应紧张,省水产所还未雨绸缪,将于今年5月从湖南引进1500多万尾鱼种,无偿提供给4个示范县,以减轻旱区养殖户负担。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