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日前,哈尔滨市水产研究所水生野生动物救治中心通过先进的活体取卵技术,使正在该中心救治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史氏鲟成功繁殖,这对保护鲟鱼资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据了解,5月20日,肇源县渔民在松花江中捕到一尾史氏鲟,21日,在省、市渔政处共同努力下,这尾史氏鲟被送到哈市水产研究所水生野生动物救治中心。 据参与救治的专家介绍,史氏鲟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同江以下江段,在松花江出现极为罕见,是建国以来头一次。这尾雌性史氏鲟体重30公斤,体长1.8米,但在捕捞和运输,鱼体已有多处严重外伤,中心首先制定了详细的疗伤方案,经过10多天有效治疗,史氏鲟很快恢复了健康。救治中,科研人员还根据体长和体重,估算这尾史氏鲟年纪在30龄左右,正值繁殖力旺盛时期。 6月1日,救治中心又对史氏鲟进行了性腺检测,确定鱼卵发育良好,决定采用先进的活体取卵技术,对该鱼进行人工繁殖,抚远县水产局闻讯立即送来了三尾雄鱼的精液。 6月3日,开始对史氏鲟人工催产,6月4日进行采卵、授精,获鱼卵9.8万粒,受精率为70%,经过4天的孵化,获得史氏鲟鱼苗5.3万尾,受精卵孵化率达80%。 专家说,史氏鲟从出生到产卵需要12-15年,而常规的人工繁殖是剖腹取卵,致使亲鱼死亡。这次史氏鲟的人工繁殖,是我市水产研究部门首次采用技术难度较大的活体取卵技术,在获得鱼苗的同时,又让“史氏鲟妈妈”存活下来,这在国内还为数不多,对保护鲟鱼资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目前,救治中心工作人员正在对史氏鲟鱼苗进行人工培育,待鱼苗长到50—80毫米时,救治中心就把这些鱼苗和“史氏鲟妈妈”一同放归自然水域。 史氏鲟 史氏鲟是我国现存鲟鱼中的优质珍稀鱼类,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等地均有分布,为肉食性鱼类,以水生昆虫、底栖动物及水生昆虫为食。 史氏鲟具有个体大、寿命长、幼鱼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等特点,集观赏、美食于一体,最大个体可达100公斤以上,人工饲养两个月可达25克,当年可达500克以上,每年5—6月为繁殖期,1龄后鲟鱼生长速度加快。
采集:邓洁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