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资讯:
5年前用来养仙胎鱼的池子如今已成了蓄水池 |
“夕钓仙胎鱼,蓑笠依修竹。”这是清代诗人王大来《咏北九水》一诗中的诗句,意境之美,为崂山人所自豪。仙胎鱼,是生长在崂山白沙河清澈水流中的一种奇特珍贵鱼类,为别处没有,传说乃是仙人抛撒人参种子于水中所化。多年来,崂山河流中兴建水库、拦河筑坝以及河水污染等因素,使崂山仙胎鱼赖以生存的回游通道中断,处于濒临绝迹境地。5年前,当地有关部门大张旗鼓地开始挽救仙胎鱼的行动,一时间,“仙胎鱼‘游’上市民餐桌”等报道屡见报端,市民翘首以盼。为更多地了解仙胎鱼,半岛都市报将发起仙胎鱼寻访活动,如果你有和仙胎鱼有关的故事,或者了解更多的线索,可拨打电话80889346,或者联系QQ94742963。
挽救:育苗20万尾没能上餐桌
2004年,崂山区海洋渔业局通过媒体发布消息称,濒临绝迹的仙胎鱼育苗及养殖技术研究项目在该区已开始实施。据当时媒体报道,项目基地的育苗和繁殖试验都已经成功 ,正按照计划,逐渐将一定数量的仙胎鱼放回崂山的河流和山涧中,让仙胎鱼重新回归大自然。
9月13日下午3时许,记者来到位于崂山区沙子口街道流清河社区后山顶上的崂山中草药种植基地,这里的“曾用名”是青岛流清河仙胎鱼养殖基地,如今却早已看不出任何关于仙胎鱼的痕迹。
这里的负责人刘明告诉记者,2004年,他在崂山区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投资40多万元建立仙胎鱼养殖基地,人工培育、养殖仙胎鱼。当时媒体引用有关部门专家观点称,“仙胎鱼将告别只能在河流和山涧中成长的历史,走上市民餐桌。”
据他介绍,该基地共养殖了两批各10万尾仙胎鱼,第三年就“荒废”了。即便是养殖的这20万尾,也并未能让普通市民开开眼。
是什么原因让“挽救行动”失败呢?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主要原因是仙胎鱼养殖成本高,成本和价格不成比例。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关键原因,那就是仙胎鱼的天性:当年生当年死。刘明说,一般仙胎鱼从2月份开始育苗,而到了9月~10月份,成年仙胎鱼就要开始产卵,之后就会自然死亡。而8月~9月份很少有人会买仙胎鱼,“来不及卖出去,只能眼睁睁看着大量死亡。”据悉,目前崂山区已经没有研究或人工培育、养殖仙胎鱼的机构,“挽救”行动悄悄收场。
寻访:驴友登山曾偶遇仙胎鱼
清同治版《即墨县志》记载:“仙胎鱼出白沙河,从九水来,山回涧折……”由此可见,北九水和白沙河是仙胎鱼的“老家”。
9月11日,记者来到滨海大道北宅段大崂村附近,滨海大道从这里跨过白沙河。“小时候天天去捉,从来没拿它们当过宝贝!”大崂村70多岁的李大爷惋惜地说,“现在河水都断流了,它们哪还会有活路?”老人告诉记者,仙胎鱼每年初春时成群结队地由海中游入白沙河,秋天便开始产卵,并在初冬时带领小鱼游向大海,等待第二年再回来。现在白沙河只在汛期才有流水,仙胎鱼的迁徙路被阻断。
9月14日,记者在北九水遇到了71岁的李衍遨老人,他告诉记者,仙胎鱼在九水虽然消失多年,但在九水的溪流中 ,却有另外一种野生小鱼,身形、习性等各方面与仙胎鱼颇像。当地人一直认为,这种鱼就是最初被拦截在山上下不去的仙胎鱼生出的变种。
据半岛网网友“骑马看海”讲述,今年6月6日,他和5位驴友在大河东集合前往北九水。行至一处大石下的水潭旁时,发现水潭里有两个鱼群,每群有二、三十条光景。经当地人仔细辨认,那些就是崂山仙胎鱼。
溯源:河流建水库有“家”难回
仙胎鱼,素有“崂山中华鲟”之称,属于香鱼科,是溯河鱼类在崂山山脉的一个罕有种群。据李大爷介绍,在他的印象里,仙胎鱼身形似梭长不过尺,最大的体重也不超过四两,脊背淡青,鳞细,嘴大,唇如豆瓣。
有过2年养殖仙胎鱼的往事,虽然没有最终取得成功,但对刘明来说,这段经历让他积累了大量关于仙胎鱼生活习性方面的经验 ,现在他也可以说是个“仙胎鱼专家”。
刘明分析认为,以前在崂山流入大海的河流中,仙胎鱼非常普遍,近年来过度捕捞、河水污染等,都是造成仙胎鱼频临绝迹的原因,但最根本的还是崂山河流上大大小小水库的修建。水库的修建,把河水彻底地截断,下游大多数时候就是干涸的河道,使崂山仙胎鱼赖以生存的回游通道中断。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养殖综合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