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安徽市场报资讯:
进入4月,很多的合肥人被“红色风暴”席卷,以宁国路、巢湖路为代表的大排档群又成了合肥夜晚的一道独特景观。很多人抛却了平时的矜持,面对红艳艳、香喷喷的“龙虾”狂吃海啖,而一些外地来肥的游客也禁不起诱惑,纷纷加入吃客行列。
但是,让很多食客跌破眼镜的是,今年的龙虾身价又涨了,个头虽不大,可单价卖到了58元/斤。“今年的价格并没涨多少,但安徽的龙虾量多质好,大部分已经销往外地,所以本地只留下一批中等虾……”从1992年开始做龙虾生意的合肥老谢龙虾美食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谢道文告诉记者。
量多、散养多的“肥西样本”
老谢说起龙虾来,那是头头是道:“我们2006年统计的结果,合肥一天要消耗掉100吨龙虾,在全国也是数一数二的。安徽是龙虾产销的大省,盱眙龙虾声名在外更多的原因是因为龙虾节,而就以合肥的龙虾产量来说,合肥一天产量相当于盱眙龙虾一个月的产量。”
但是安徽龙虾大部分是以农户的散养为主,养殖上很不成功,考察过很多地方的老谢一语就指出了安徽龙虾发展存在的“弊病”。
以肥西县为例,根据肥西县畜牧水产局提供的资料,2008年,肥西县龙虾养殖了2万2千亩,龙虾产量几乎达到合肥龙虾产量的近40%,但是农户的养殖方式大多以稻田、池塘养殖为主,利用茭白养殖的很少。300亩以上的龙虾基地去年仅11个,养殖方式大多以散户为主,当地渔政站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只能以‘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改变传统养殖方式,提高经济效益一般。”在肥西县三河桥庵乡已经建了325亩基地的同兴龙虾种苗繁殖专业合作社周必虎总经理告诉记者。在同兴,周必虎向合作的112户农户提供龙虾种苗,然后再将从农户手中回收的成品虾统一外销。
两年之痒的“龙虾生意”
记者在短短一天的采访中发现,“龙虾生意”难做几乎成了所有人的共识。
对于在三河镇乡村游景区,通过土地流转一次性租了628亩土地的合肥海兴精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经理张安斌来说,他的更大的目标是开发自己的生态游农庄,在外人看来不易的茭白龙虾养殖,也只是他部分的收益。“茭白养龙虾,一亩水面能产300多斤,但是虾苗太难养了,外地运回来的苗只能活下来三分之一,而本地苗的品质又没有保证。”张安斌说。
同样是做龙虾养殖的散户朱荣峰向记者说出了他另一番“苦恼”。2007年龙虾价格暴涨,做服装生意的朱荣峰也禁不住诱惑,开始挖塘养龙虾。“头一两年池塘产出来的龙虾品质还不错,但是两年之后,龙虾的个头越来越小,龙虾的颜色也开始偏黑、偏红。”朱荣峰说。而前两天,朱荣峰这里来了一位台州老板,一开头就要两万斤统货,但是一看到龙虾的样品,人家就打了“回票”。“他们那的标准比安徽高多了,都要规格货,也就是1斤龙虾只能有17只。在我们这看了一圈,人家就下结论了,以我们这种粗放式的养虾模式,安徽龙虾最终的结局是全部灭绝。”朱荣峰说。
老谢向记者说出了更深的“忧虑”,龙虾的特色餐饮已逐渐成了鸡肋,在慢慢淡出市场。宁国路现在做龙虾生意的就几家在支撑着。而2002年,老谢龙虾刚进入龙虾一条街的时候,短短的五个月期间,宁国路就冒出了19家龙虾店。安徽的龙虾制造出口也是如此,“因为去年的人民币贬值,再加上欧盟进口的要求提高,现在安徽龙虾几乎已经不出口了。”老谢介绍。
六成皖虾流落他乡
4月15日下午4点,位于屯溪路的周谷堆水产品批发市场依然充斥着忙碌的人群。在清点货款的万振水产的王维友老板几乎没时间接受记者的采访,一边的工人们正在紧张地分拣着龙虾统货。
忙碌之余,王维友抽空和记者答了几句话。“今天这里又成交了1万斤龙虾,几乎全国各地的客商都来这里批统货。”王维友说:“我们这里的龙虾野生龙虾的比例占到了95%以上,大部分都是由小贩子自己送过来的,长丰、寿县……全省各地的龙虾都有。安徽的龙虾量大、上市早,虾子味道好,我们的龙虾大多销往北京、天津等地,合肥市场只留下三分之一的量,大多是餐饮酒店来批发,个头在3到6钱左右。”现在消费者对龙虾的需求量大了,所以龙虾每年价格都在涨,但我们也只赚几毛钱的差价,大部分销往外地的龙虾价格还会因为后期再加工而上涨,王维友介绍。
和王维友持相同观点的还有周必虎,他们合作社的大虾从去年开始就销往南京。“到那边价格能高一点,都是那种6钱以上的大虾,每天托客车带去300斤,”周必虎从已经装箱的龙虾里拣出了一只大龙虾,向记者比划道。
周谷堆批发市场工作人员李涛肯定地告诉记者,目前周谷堆水产品批发市场每天的龙虾成交量在10吨左右,而60%的龙虾都是远销外地,价格在14~15元一斤,而合肥本地市场上留下的只是10元左右的中等虾。
专家点评
缺乏引导的龙虾产业链
安徽省水产学会理事长王俊修
整体而言,安徽省龙虾产业链只能算是雏形初现,由于这根链条是源于市场的自发性,缺乏引导,仍十分脆弱。与邻省江苏相比,不仅龙虾出口企业数量少,规模也不大。我省大量龙虾转道江苏、山东等地再出口,从一个层面上反映龙虾深加工龙头企业在我省尚未涌现。在经营理念上,外省在2001年已开展网上经营,而在安徽省仍是空白。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