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新华报业网资讯: 10多条小船在一望无际的碧波中荡漾,蟹农们用特制的竹柄网兜将一只只张牙舞爪的小螃蟹从船舱里捞起来,均匀地“撒”到水面上,一会儿就不见了踪影……3月16日,记者在江苏兴化红膏大闸蟹有限公司3000亩生态休闲园里,目睹了“放蟹”的全过程。
公司办公室主任陈友根告诉我们,传统的养蟹模式都是放养的每斤5000只到10000只左右的“五期大眼幼体”,最多的每亩要放4000多只。由于养殖密度高,养殖周期只有1年,所以成活率低,个体小。而他们与上海水产学院共同研究的“生态螃蟹”养殖新技术,每亩只放养300只以内的“扣蟹”,即在上年4月前后,将“五期大眼幼体”通过调节水温,精心培育成每斤100到200只的纽扣大小的“扣蟹”放养,每只螃蟹的“居住面积”达到2.3平方米。同时在蟹塘置放足够的螺丝,种植大量的水草,补充的饲料也以小鱼、小虾为主,使螃蟹在近似于“野生”的环境里生长。从表面上看变一年上市为两年上市,养殖周期延长了,但由于每只螃蟹普遍在200克以上,加上是生态养殖,经济效益却成倍上升,每斤的上市价格总在60元以上。同时实现了轮放轮捕,均衡上市,避免了过去集中上市,“捧着猪头找不到庙”的现象发生。去年,红膏公司的销售额达到1.3亿元,创利税2200万元。
江苏淡水水产研究所的水产博士薛晕把他们成功的秘诀概括为“四个化”:生态化———养殖环境、水体、天然饲料全部达到原生态标准;标准化———他们与省和泰州市共建了研究所,制定了规范的养殖标准,并且严格实施;品牌化———他们的“泓膏”大闸蟹品牌可以说是价值连城,在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了销售点,出口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港澳地区;产业化———目前已开发了蟹粉、蟹黄、蟹油等10多个系列产品。
据兴化市水产局的同志介绍,全市75万亩养殖面积中,以螃蟹为主的特种水产的养殖面积达到61万亩,螃蟹总产达到近4万吨。该市淡水产品的总产量超过22万吨,同比增长21.6%;其中特种水产品总产量11.5万吨,同比增加16.6%;渔业现价产值超过38.85亿元,同比增长14.3%,连续19年荣登全省各县市冠军宝座。全市122万农民来自水产业纯收入人均达到1006.8元。被中国渔业协会河蟹分会授予“中国螃蟹养殖第一县”称号。全市打造了“红膏”、“金香来”、“蟹典”等30多个生态品牌,让生态螃蟹“有名有姓”闯市场已成为广大养殖户的共识。在2月26日召开的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工作会议上,兴化市被表彰为全省“渔业工作先进单位”。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