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中国渔业报资讯:“四周筑坝池中开沟,水从外注两米就够;养鱼放蟹再带青虾,一季收成几茬粮价!”简单一句顺口溜,总结了苏南农村20年的兑水养殖经验。这个经验由江苏省常州市溧阳上黄农民通过生产实践、自行开发研究、自行推广实施,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可喜成果。
如今,这项兑水养殖生产技术由亩产鱼几百斤到亩产一吨,从单一养鱼到养殖蟹虾鳖贝珠特种水产,应用面积由几十亩扩展到上万亩,推广范围由一个村到一个乡镇,再从一个县嫁接、影响、扩大到几乎整个大江南北的淡水围养。有人说,这是一项没有进行“专家鉴定”的民间科技优势。
从粮农到渔农兑水养殖开创乡村致富路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江苏省溧阳市上黄镇当时的坝里村农民史小六、史祖勤在几十亩产粮田进行实验,用一种围堰的方法对平地水田进行囤水养鱼,几年下来亩产达到三四百斤,纯收入是当时种植粮食的好几倍,兑水养殖引发了村民们浓厚的兴趣。1988年,兑水养殖引用到滩涂围堰养殖中,当年获得亩产400斤的好收成。
坝里农民的生财之道传遍了四乡八里,不到3年时间,仅上黄镇的兑水养殖就发展到5000亩,商品鱼产量达到100万公斤。此项未经“鉴定”的上黄农民兑水养殖致富技术,迅速成为名闻遐迩的新闻热点,养鱼也成了上黄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从粗养到精养科学养殖推动产能大飞跃
兑水养鱼,究竟有多少规律可循?冲兑形成宽水体的水深多少为宜?水色如何培养?能见度怎样调控?种苗投放密度几何?饵料投喂与常规养殖有啥不同?池底水草种植密度会给鱼群带来什么影响?一连串的问题,起初,这里的农民谁也没办法回答,因为没经验。
几年以后,他们终于把准了兑水养殖的“脉搏”。例如,上黄地区全年日照时数2000小时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149.7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5.4摄氏度左右,无霜期平均224天。这些自然环境对于养殖水体的水色、水温、微生物繁殖都会产生制约作用。通过实践,他们给兑水养鱼的注入水深确定以1.5米~2.0米间,水体能见度以30厘米~50厘米为好;池内地沟呈“十”字型、“井”字型,最适合鱼群隐遁休养,且利于收获时放水捕捞;池内水草种植适度布局,以不覆盖池塘水面为宜;伏天高温与初秋时节及时清除过密水草丛,控制耗氧量;适度布局增氧机、充氧管道,及时给水体输氧。
待兑水养殖技术越来越成熟的时候,农民把一个个兑水渔场转化为精养鱼池,产量大增,效益提升。银鲫,又称“大板鲫”,滩涂兑水养殖场的亩产居然高达1000公斤,提前实现了滩涂兑水养殖亩产“吨鱼”的科学实验目标。
从池塘到滩涂混合养殖拓展水产新领域
上黄、埭头、后六、别桥等乡镇的渔农们又开始对沿湖地区的滩涂实行围堰打坝,把兑水养殖技术应用到滩涂开发建设上,让那些几千年来只长杂草的荒草滩,变成了产金出银的养殖场。滩涂兑水养鱼的品类也开始多样化、多元化、复杂化。
多样化是增加常规鱼种放养,是根据鱼类水层生长特点,根据滩涂兑水鱼池水层进行分层放养鱼种鱼苗;复杂化则是对水体进行混合管理,投放杂食性水族品种,例如鱼珠混养、鱼虾混养、鱼蟹混养等。同时,大力开展立体综合养殖,拓展种草养殖、鱼猪桑养殖、鱼林果养殖等“海陆空”(即水体、陆地、空中)综合立体生产方式,大大提升了兑水养殖的经济效益,渔农们自豪地说:“水里养殖鱼虾蟹,地上养着大肥猪,鲜果当空挂枝头,真是海陆空三方来财哩!”
滩涂兑水养殖操作方便,只要解决一些基本放养技术,合理地对养殖池塘进行控温、控色、控量,开展混合放养水产品,实行高档鱼、虾、蟹、鳖、贝等特种养殖,就能够达到养殖效益最大化。
从本地到他乡推广养殖收益惠及众乡亲
这项没有经过专家鉴定的民间科技,易学、易传、易推广。上黄镇作为一个近湖乡镇,现已拥有1500多个水产养殖户,全镇利用滩涂围堰实施兑水养殖面积达到8000多亩,池塘养殖1749亩,稻田兑水养殖6349亩,湖区围网养殖15000亩,每年上市水产品3000余吨,形成2.3亿元水产总产值。目前,该镇已经成为特色养殖重点功能区。
溧阳市有20多万亩养殖水面,如今,引植实施兑水养殖技术的总面积已经超过10万亩。金坛、武进、高淳、溧水、宜兴等地早已引植成功兑水养殖技术,兑水养鱼、兑水养蟹、兑水养鳖、兑水养虾等在各地形成一整套成熟技术,建成了源源不断的水产品生产基地。现在看来,兑水养殖是根据养殖当地实际环境,结合科学养殖经验,不断摸索创造养殖新条件,收到促产增收真实效的养殖经验。该技术的功能与效益,在我国淡水养殖生产中正产生连锁效应,已经花开长江南北。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