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仙桃胡场网资讯:
“再过20天,我的这12亩水面,就会变成十七八亩了。”11月24日,冬日暖阳照耀,湖北省仙桃市胡场镇张湾村张兵仿的鱼池里,机械操作手正在整体疏挖鱼池,张兵仿正和父亲启动抽水泵,抽鱼池里的水。
12亩为啥能变成18亩?记者提出疑问后,一旁的镇水产服务中心负责人作了回答:“这是渔民们在实践中得出的结论呢!”原来,鱼池连续使用10多年后,淤塞严重,水深只有0.5米—0.8米,远远达不到正常池深2米的要求。这些鱼池病菌多、产量低,还经常泛池。而经过干塘、疏挖后,一亩池的面积会无形“扩大”0.3至0.5亩。
先进典型的带动,让越来越多的胡场渔民“心动”,投入到改造旧鱼池、引进新品种的行动上来。“卖完池里的螃蟹,开春后,我也要请师傅疏挖鱼池。”65岁的张学华鱼池与张兵仿的相邻,在张兵仿鱼池前“观望”。见收购螃蟹的车一来,张学华马上从家中提出一大袋螃蟹,车上下来两个人,将螃蟹一一分类、过秤。“他们每天来收购,我就每天捞一些卖,大概卖了五六百公斤吧。清池大概得万把块钱,这些钱就留着投资。”
鱼池疏挖好处多多,渔民的收入自然大幅提高。上麻村5组村民张必侠带我们看着他的“新鱼池”喜不自禁。在张必侠眼中,改造后的老鱼池不仅仅是整齐漂亮、好打理了,关键的是收入也创下新高。
张必侠家的3口鱼池共26亩,其中两口是1994年开挖的,淤塞达到了8公寸,一旦变天、气候不好时,鱼池就“泛塘”,他还要经常消毒,每年每亩光消毒费就高达300元。2006年底,张必侠卖完鱼一算帐,发现分文未赚。2007年的冰雪天气,由于鱼池关水只有8公寸深,冻死的鱼达几千斤。
血的教训让张必侠彻底“醒悟”,2008年春,他花1万多元,将两口鱼池进行了疏挖,原来的每口6亩,变成了现在的每口8亩,预计每亩产量达到500公斤以上,今年收回成本绰绰有余。“改造一亩等于开挖了0.4亩。”
与鱼池疏挖同时进行的,还有一些渔民“变花样”喂鱼,比常规的“四大家鱼”养殖来得快,赚钱更多。南嘴村一组村民付还之、荣庙村渔民荣群兵等,靠鱼鳖套养,每亩增收3000多元。
“别看我的鱼池面积不大,全家人生活就靠这10亩池。”南嘴村付卫兵与妻子一边割鱼草,一边讲起自己搞“网箱养鳝”的经历。38岁的付卫兵过去搞常规养殖,没有赚到钱,从2003年起,他到先锋村取经后,自己搞起了网箱养鳝,彻底脱贫致富,今年盖起了2层小洋楼,还繁育了鱼回鱼苗销售。“要是搞常规养殖,我家肯定喝‘西北风’!”
今冬明春,该镇计划对枣湖、张湾、上麻、南嘴、西湾等28个村,3个镇直渔场进行鱼池疏挖,面积达到2万亩,确保渔民增产增收。其中以南幺河南嘴村虾蟹基地为中心,调整虾蟹养殖面积,由现有的8000亩增加到1.2万亩;以张湾、上麻为重点,形成鱼鳖套养面积达3000亩;以朱场泥鳅养殖基地为中心,由现有的500亩扩大到1000亩;以中河沿线头号鱼回鱼基地为中心,新增面积5000亩,总面积达到1.5万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