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致富经》资讯:在不能养鱼的季节去卖鱼(2008.10.31)
这里天津市杨柳青镇的一个大型渔场,渔场的主人马金弘这几天正忙着把土塘里的鱼全部捕捞上来。现在马金弘每天最关注的就是水温了,要在降温之前把鱼从土塘转移到水泥池里面,过几天扣上大棚,把鱼继续养起来。
马金弘:“现在有很多客户给我打电话,也想买鱼来,因为我们的老客户,实在买不到给他点,因为货源不能断,那些可给可不给的就暂时不给他们了。”
眼下正是鲶鱼大量上市的时候,马金弘为什么要把鱼屯起来呢?
马金弘:“现在卖跟将来卖,正常的情况下一斤得差个七八角钱,最少得七八角钱。”
这种革胡子鲶鱼是一种原产于非洲的热带鱼,马金弘每年能靠鲶鱼挣1000多万,虽然养的是热带鱼,但马金弘主要挣钱的季节反而是在寒冷的冬季,那么,他是怎么在北方养起热带鱼的呢?
1997年,山东省梁山县水产站正在进行革胡子鲶鱼的种苗培育科研项目,刘鹏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之一,这年4月的一天,突然有个外地的小伙子找到他,要一大批鱼苗。
山东省梁山县水产站 技术员 刘鹏:“张口就要十多万尾鱼苗,当时我们的客户都是几千尾,最多的上万尾,头一个客户要十几万尾。”
因为养这种鱼要求水温度比较高,达到22摄氏度以上才能吃食生长,低于9摄氏度就会被冻死,当时山东养殖的也不多,山东以北更是凤毛麟角,这要买10万尾苗的人就是家住天津的马金弘。
马金弘:我这个人做事儿就是胆儿大呗,因为当时苗我看到别人有的用碗就买一碗苗,一碗,几十条,一百多条
在天津养殖这种热带鱼,能不能成他心里也没有底。按照刘鹏的指导,马金弘四月底把鱼苗放进塘里,到了当年十月小苗就长成了十来斤重的大鲶鱼,产量出乎他的意料。
马金弘:第一年养的鱼的有比这条还大,这是随便抓一条,很平常,最大的长到14斤了,捞不完,跟聚宝盆一样
不到14亩的鱼塘,出了10多万斤鱼!算一算亩产有7000多斤!因为当时饲料成本低,一斤鲶鱼的利润有两元多钱,马金弘这年挣了20多万。在卖鱼的过程中,马金弘感觉到,外面的市场还很大。
马金弘:“因为我没有到市场去卖,就是一些鱼贩子,一听说你这有点鱼就争,你给七元一斤,我给八元一斤。”
1998年,一门心思想挣大钱的马金弘尝试着要像南方一样一年养两季鱼,投放大规格的鱼苗,第一季收获时间从10月提前到了7月,紧接着再养第二季,这年10月,第二季鱼也长到了商品鱼的规格,马金弘喜上眉稍,因为这一茬收上来,他如果再挣个20多万,这一年收入就有50多万。但等了好多天,却不见一个客户。冬天北方鱼少,小贩们为什么反而不来买鱼了呢?
马金弘:“当时东三省的客户比较多,包括西北的,他们夏天运输很方便,一般正常运输要在12度以上,冬天到东北就很冷了,很冷了,不就赔钱了嘛,他们就不拉了。”
原来小贩们都是打游击一样,天冷了怕有风险,就不卖这种鲶鱼了,但马金弘哪里知道呢!眼看着都10月底了,气温降到了10摄氏度左右,这鱼再卖不出去准得冻死了。
邻居 秦志林:“因为我们就隔着一条河,眼瞅着他的鱼销售不出去,马老板一天一天地围着这个坑就是光转,就是发愁,就是找不到销路。”
无奈之下,马金弘垒了两个水泥池,把鱼捞上来暂养在池子里,上面搭起大棚,罩上塑料和草帘子,然而鱼虽然没死却一天天地瘦了下来,因为这种鲶鱼水温要达到22以上才能吃食,眼看养肥的鲶鱼每天都在掉份量,马金弘心急如焚,他开始琢磨着自己卖,当时天津王顶堤水产市场,每天凌晨3点多马金弘就来到这里。
马金弘:“不就是用一辆小车,上面蒙上棉被,草帘子,塑料,那时候拉两天斤一天也就卖几百斤。”
马金弘盼着能在市场里碰着一个大客户,把他的鱼全买去。但天天守在市场里,却没有碰到一个这样的客户,就在马金弘心力交瘁的时候,邻居秦志林给他提供了一个信息。
邻居 秦志林:“我去外地选购鱼苗,遇上了刘老板,接触了刘老板,把刘老板介绍给了马金弘。”
秦志林说的刘老板就是这个叫刘国亮的人,是专门搞活鱼运输的,手里面掌握了一大批东北的批发商信息。
刘国亮 :“我经营的都是淡水鱼,黑龙江的拉鲤鱼、白鲢、鲫鱼,但鲶鱼想拉拉不着,从南方过来的,他们是朋友,我是干销售,介绍我,说马老板那鲶鱼不好卖,挺费劲的,你给帮帮忙。”
在东北,向来有吃鲶鱼的习惯,俗话说鲶鱼炖茄子,撑着老爷子,当时就有一些批发商常年大量地从江苏等地进鲶鱼专供东北市场,因为这种鱼冬天要用保温车运输,从江苏进鱼,路途远,成本高,损耗也大,通过刘国亮介绍,好几个批发商都奔着马金弘来了。
马金弘:“他还带来了一些什么客户呢,在辽宁的阜新市,有一家冬天经营火锅的,冬天也经营鲶鱼,有一个保温车,常年不断运输鲶鱼,冬天他的量还特别大。”
第二季的鱼很快就卖完了,虽然掉了点份量,但是价格一斤却比原来提高了1元钱,算了算也挣了几万元。在与这些客户接触中,马金弘体会到,他在北方养鲶鱼有劣势也有优势。怎样扩大这种优势?那就是得让鱼在冬天能吃食生长。
天津市有丰富的地热资源,2000年,马金弘在(批准)自己的养殖场打了一眼地热井,地热井的水温有40度左右,再混合浅井水,冬天能保证水温在二十多度,马金弘修了二十多个水泥池,夏天在外塘养,冬天再移到水泥池里,这样就可以全年养殖、全年出鱼了。在大棚里养殖密度比外塘可以高出两倍。
马金弘:“一会儿就吃完了,多的池子有一顿吃十袋八袋的,一天喂两次,这个池子的面积有多大,70多平米,里面鱼有多少,8到12万斤。”
王顶堤水产市场是天津水产的一个窗口,在天津经营水产的人都跟这个市场有密切联系。为了能够接触到大客户,2001年马金弘在王顶堤市场租了一个铺面,而当年他进入市场的时候,早有几个大户在经营鲶鱼了。
马金弘:“那边有两份,那边还有一份,当时大份的有三四份吧。”
顾客:“他还没干那时候,发河鱼的跟发海货的在一块儿。”
王健梅当时是王顶堤市场上规模最大的鲶鱼批发商,平均每天有七八千斤的销量。但当马金弘来到了这个市场,她发现自己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
王健梅:“两天或者三家卖,全是在赔钱的卖,竞争的很激烈,他是养再卖,咱就不行,咱得去进货,从老远去调货,我在人家那上货人家得赚我的钱吧,我得三元上货,往这来发货三元三角,这就少赚三角。”
自己养自己卖,马金弘在价格上占据了优势。尤其到了冬天,王健梅就更难做了。
王健梅:“到冬天的时候更完了,这鱼得放在温水里面养着,咱到冬天,那边自来水的温度都挺高的,市场里面打的井,价格挺高的,一吨是5元钱,换一车水得多少钱。”
每年3到6月份是北方鲶鱼的市场紧俏时期,马金弘自己养的200多万斤鱼根本不够卖。为了保证客户的供应,这时他也要从江苏进鱼,这又与王健梅产生了直接竞争。这个叫姜高运的人是江苏省沛县人,当时王顶堤市场的鲶鱼多数是他从江苏运过来的,马金弘和王健梅的鲶鱼全由他来提供。
姜高运:“王键梅那是三天进一车鱼,马金弘这边基本上是两天一车鱼。”
两家都清楚,如果拢住了姜高运,那么自己也就稳定了货源,马金弘开始琢磨起姜高运的心理。
姜高运:“那一家必须在车上卖,卖不完车不能走,马金弘这一天卖完卖不完都直接拉到家里来,市场上能批,家里面也能批。”
不但周期缩短,而且运过来的规格小点的鱼马金弘也全收下,放在池塘里继续养。最终,姜高运放弃了与王健梅的合作,专门给马金弘供货,没有价格上的优势又失去了稳定货源,在两年后,2003年,卖了6年鲶鱼的王健梅无奈地退出了鲶鱼市场。
王健梅:“有的时候别的买卖比这个买卖还要好,可以转变一下,改一下行。”
几个大户先后退出了竞争,王顶堤市场如今只有马金弘一家常年经营鲶鱼。生意做大了,自己忙不开,马金弘就让二哥马金成过来管理铺面,马金成为人实诚,能吃苦而且又细心,做生意很有人缘儿。在市场人们不叫他老板,而是喊他“马甲儿”。
马金弘:“马甲不就是这个嘛,这里面都是钱。”
记者:“这个马甲穿了多少年了?”
马金成:“没有数了。”
马金弘:“我们村里面有好多人,一看到他的马甲,都逗他,马甲给我吧,给你几万块钱,他不给。”
到了2008年,马金弘鲶鱼的产量已经达到800万斤,年收入1000多万元。几年的奋斗他如今成了北方最大的鲶鱼养殖基地,原来是他拢络大客户,现在经常是大客户离不了他。
马金弘:“他离开了我们这个地方,就没有这么大规格的鱼,一次装5万斤,两个车,绝对装不上,而且规格也绝对达不到他的标准。”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水产致富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