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资讯:种苗、饲料致养殖成本高企,加之投苗过量、上市集中
当一种水产品的市场存量在灾难的作用下剧减,随之价格一路冲高,你有没有胆量放苗去赌一把?相信不少人会做出肯定的回答。
然而时至今日,事实却给了人们一个大大的意外。“原本还以为今年养鲳鱼可以大赚一把,但现在却亏得难以相信。”这是今年养殖淡水白鲳的人说得最多而又最难受的一句话。
8月起价格急跌
“现在一斤上的白鲳,一条亏1元,我5万多条鱼就亏了5万多元,养得多亏得多。”肇庆鼎湖区的养殖户阿华无奈地对南方农村报记者说。他表示,今年养白鲳实在是失算了,经过一场灾害,过去0.2-0.3元/尾的鱼苗升到了1元/尾,饲料也涨价,仅饲料成本就达到3.3元/斤,再加上其他费用,起码要4元/斤才能保本,现在的收鱼的价格却只有2.7元/斤。“现在想起来真是后悔,市场的变化太难琢磨了。”阿华摇摇头对记者说。
据了解,淡水白鲳、罗非鱼和鲮鱼是年初的冻灾中遭受损失最重的水产品种,这些鱼类几乎被低温一扫而空。开春时,各种种苗都被炒得红红火火,因此大部分养殖户都十分看好这几种鱼的后市价格。
而现实中,2008年10月中旬前的罗非鱼和鲮鱼的价格都有很大的提升,且供不应求。但在这次被看好的行情中,白鲳却早早出局了,商品鱼在8月中旬以后价格出现暴跌,在短时间内就跌跛了成本价,而且该鱼在东莞和南海环球市场的销售上长期表现出供大于求的卖鱼难现象。
除极少数养殖户能在8月初前把鱼卖完的外,其余的养殖户都是亏声一片,最便宜时塘头价只卖到2.2元/斤,最厉害的时候一条鱼亏损达1.7元以上,而且鱼中收鱼时更是把时间一拖再拖,把收鱼量一减再减。“现在冬天快来了,不少人被迫低价出售难以越冬的白鲳,亏得更惨。”一位养殖户这样告诉记者。
养殖成本大增
“想赌今年淡水白鲳的价格,结果却赌不中,付出的代价起码有10多万元。”同在肇庆的阿坚一提起今年投的十多万尾白鲳就很郁闷。他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今年养白鲳的成本比以往增加了不少,除了鱼苗从去年的0.2-0.3元/尾的鱼苗升到了0.8-1.2元/尾外,去年卖99元/包的白鲳料,今年卖到了119元/包,阿坚的养殖成本是3.7元/斤左右,而前段时间卖鱼的价格只有2.7元/斤。
据了解,在过往的白鲳养殖方式中,大都采用混合养殖的低投入成本养殖方式,养殖全过程用一些低价的下脚料加少量的全价饲料就可以完成,这样养殖时间会长点,但养出来的成本一般在2元/斤左右。
而今年,白鲳的养殖方式却有很大的改变。在两广地区,过冬苗一般养殖120天就可以上市,而新苗养殖180天也可以上市。年初时,几乎每个养殖户都相信,全年都会保持较高的鱼价,如果采用低投入成本养殖方式,时间将会拖长,导致出鱼时间同步,压低价钱,所以大多养殖户们都选用了全程使用全价饲料的养殖方式,以求早点卖鱼。这样一来,按照饲料系数1.8计算,每斤鱼的饲料成本就上升了0.36元,不少养殖户仅鱼苗和饲料的成本就达到了3.7-4元/斤。
“当时我托了熟人买到苗,算上成活率后,差不多是0.8元/尾,曾有人提出按1.2-1.3元的价格买我的苗,我当时认为后市鱼价会好,没有卖,早知道就应该先把钱赚到手再说。”阿坚后悔地说。
过量投苗是主因
有业内人士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在年初冻灾中,广东的白鲳商品鱼基本上全军覆没。加之罗非鱼、鲮鱼、白鲳等苗种死亡严重,养殖户为了抢到鱼苗补塘,刺激所有水产种苗价格高位运行,白鲳苗更是如此,苗价从去年的0.2-0.3元/尾升到0.8-1.2元/尾。同时,一些往年不养白鲳的地方也搞起了养殖,使得今年的养殖量大增。
据了解,由于去年白鲳价格一直都保持相对平稳且较高的水平,所以养苗户在年底保存了相对于往年略多的鱼苗存量。但对于白鲳苗的总体存贮量来说,珠三角本身的数量并不多,苗种多集中在福建和湛江、高州地区,这些地方有着相对较好的保温措施,寒潮对其影响并不大。这使得今年的白鲳过冬苗存贮量基本上与去年持平,多数养殖户对市场形势出现误判,过量投苗应该是导致鱼价大跌的原因之一。
据业内人士介绍,历年来,白鲳消费区域主要集中在东莞、广州和靠近广东的广西部分地区。但广东本地人群并没有消费这种鱼的习惯,而广西和清远等地则在今年普及了白鲳的养殖,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自给自足。
除此外,白鲳这种脂肪含量较高的水产品慢慢被低脂肪的水产品所代替,今年的叉尾鮰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白鲳的位置。例如往年广西贺州的八步市场上大部分是白鲳,而今年则是叉尾鮰和白鲳共享市场。
■相关链接
当前广东各地淡水白鲳塘头价
(规格为1.2斤/条以上):
广州:2.7元/斤
肇庆:2.8-2.9元/斤
茂名:2.5元/斤
湛江:2.5-2.6元/斤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养殖综合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