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南京日报资讯:金秋蟹黄。享誉“中国有机蟹乡”的高淳县,发生了一件趣事:
仅仅因为发现固城湖边的水草较往年多了点儿,渔具老板急吼吼地找上县环保局,还善意地“教”起专家投放花鲢、白鲢等食藻鱼类生态除草……“别说生态不关渔具老板的事。”高淳县有关部门负责人说,好生态让高淳赢得了“中国有机蟹乡”的名头,固城湖螃蟹的“身价”也因此水涨船高。整条螃蟹产业链上的5万农民,在鼓起“口袋”的同时,都把保护生态当成了“自己的事”。
“五项全能”成就“蟹市不败”
第八届固城湖螃蟹节开幕在即。“去年这个时候,渔场从国家环保总局捧回了有机螃蟹生产研究教育示范基地的牌子。”侃起这,阳江镇狮树水产项目渔场场长徐财福得意地说:“比起往年,今年的螃蟹肯定卖得更火!”
有了全国第一张有机螃蟹认证,加上第一个国家级长江系中华绒螯蟹原种场、全国第一个螃蟹生态养殖标准、第一个全省水产类著名商标、第一个国家级中华绒螯蟹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周边地区所产的同规格螃蟹要压价促销,价格更高的高淳螃蟹却要“走后门”才能抢鲜到手。
相中“五项全能”奠定的螃蟹产业发展前景,金陵科技大学教授刘家驹等一批从事水产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纷纷加入高淳镇村水产合作社成为社员,“坐堂”圩里塘间,与农民一道尝试螃蟹养殖的品质攻关。单是改喂杂鱼一项,便使“吃荤”的固城湖螃蟹比别地螃蟹提早半月上市,独霸中秋前市场。
“一条蟹链”富了5万农民
“过去种稻,亩收500元就笑眯眯了;现在养蟹,越养越大,亩均净增800元算是保底,这还不包括鱼虾。”古柏镇蟹农史天明承包了54亩水面,一季净赚20万元。
养蟹赚钱,自然有了上游的扣蟹培育、种草养殖,以及下游的渔网加工、特色餐饮开发和专用餐具制作。整条螃蟹产业链形成了5万农民从业规模。
半数以上农民都靠渔网编织过活的淳溪镇新杨村,从螃蟹产业链中找到了特色出路。连续3年,村里先后成立村渔网协会、兴建县渔网市场、开办众成渔具有限公司、注册了“固城湖”品牌……一举将渔网加工紧紧连进螃蟹产业链条。去年,单是渔网加工,便为全村农民人均创收3000元。
“一只螃蟹,不出高淳,便能实现从育到养、从渔到销。”县水产部门负责人说,今年全县22.5万亩蟹塘产蟹1.1万吨,整条“蟹链”流金淌银3亿多元,一季便可贡献全县35万农民全年收入的10%以上。
“蟹链”的一头连着生态,另一头连着百姓的口袋
蟹好,得益于生态。
“走‘工业强县’路子的高淳,始终没有忘记‘生态立县’。”县发改局有关负责人说,今年以来县有关部门综治县域内“一湖五河”,关停太湖流域28家污染工业企业;但凡“污”字头项目,高淳的回答始终一个字——“不”!正是因为有了生态的支撑,“以蟹为首”的“特色兴县”方可持续。
曾经用惯柴油机泵从蟹塘提水的砖墙镇茅城村蟹农们,年初一齐向镇村提出“换电”,理由有二:柴油污染、用电节省。可经县供电公司测算:柴油改电,每亩固然能省70元;但茅城偏远,蟹塘布局零散,拉线建站的投资100年才能收回来,蟹农们的第二条理由当时就被否定了。然而,今年8月底茅城圩区还是通电了,用县供电公司负责人的话说,“乡亲们的第一条理由,不是算账可以算出的。”
看到塘水浑了,餐厅经理“多事”地告知阳江水产协会;发现水草多了,渔具企业老板“多事”地找到环保局……摆在县委县政府领导案头的“生态立县”,而今成为农民“上心”的事。“大家都清楚,这条‘蟹链’的一头,连着生态,另一头连着老百姓的口袋。”
南方渔网编辑:石明凯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