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安徽)日报讯:庐江县推进河蟹进湖泊、鮰鱼进水库、龙虾进稻田工程,养殖面积达到22万亩,一举跨入全省水产养殖强县,唱响了富民新渔歌。
生态养蟹满湖金
8月的黄陂湖,一碧万顷,波光粼粼。
笔者乘坐着小舨船进入4万亩的河蟹生态养殖区。“今年放养的80万只河蟹正在水草里茁壮成长,10月可采收,年成好的话可赚500万元左右。”随行的县水产养殖场场长宋德苗告诉笔者,每年金秋时节,是渔民们最高兴的时候,只只壳青如洗、澄澈纯洁的黄陂湖大闸蟹被打包贴标远销新加坡、澳门、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占全省出口总量的20%,产值6000万元。
近年来,庐江编制实施河蟹养殖系列地方标准,调整养殖结构,推广生态养蟹新模式,在全县范围内由“大养蟹”向“养大蟹”、“养健康大蟹”迈进,在黄陂湖区创造了“水草——贝类——螃蟹”在水体中共生互利的生态模式,在养蟹水体中栽植伊乐藻、轮叶黑藻等水草,为河蟹提供了摄食、栖息、蜕壳、躲避敌害的条件,给螺蛳等贝类提供了吸附物,为河蟹提供较好的天然饵料,同时控制了浮游生物的数量,创造了适宜河蟹生长的水质环境,使河蟹健康成长。新的理念使“黄陂湖”螃蟹平均规格增大3至4成,亩均增收500元以上,亩产效益达到8800元。
网箱养鱼满箱银
柯坦镇的虎洞水库,一泓碧波荡漾在崇山峻岭之间。养殖户杨晓辉正在自家网箱里照顾那些可爱的“鱼宝宝”——美国斑点叉尾鮰。2006年,杨晓辉率先在虎洞水库建造33只金属网箱,面积660平方米,进行美国斑点叉尾鮰网箱试点养殖,当年产鮰鱼70吨,因为水好鱼优,纯挣了10万元。去年,他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建造网箱200只,总面积达到了6000平方米,投放鮰鱼种苗40吨,产成鱼400吨,获利80万元。
县水产办主任吴成甫告诉笔者:“美国斑点叉尾鮰肉多鲜嫩,易于加工,深受欧美消费者的青睐。但是,这种鱼养殖条件非常苛刻,从鱼苗到饲养必需经过有关部门备案,达到标准才能养殖,水质溶氧量要高,易于高密度养殖。虎洞水库达到了这个标准,一只网箱可产成鱼15吨,真是一箱鮰鱼一箱银啊!”
为利用这一湖好水帮库区农民致富,庐江县以鮰鱼开发为龙头,进行美国斑点叉尾鮰种苗培育,取得了成功,以繁育、养殖和加工出口的鮰鱼产业链已初具雏形。目前,虎洞水库斑点叉尾鮰放养量已达300只网箱,产量达500吨,产品成为日本、美国、英国和德国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稻田养虾生白玉
石头镇芮岗村的养殖能手丁勇军从春季一直忙到现在。他去年每亩田收获龙虾240公斤,还收了400公斤稻谷,亩均收益达5500元,是常规种植的五六倍。今年,丁勇军将基地面积扩大到15亩,“好好赚一笔。”丁勇军显得无比激动。目前在庐江像丁勇军这样的养殖户已有1000多户,养殖面积达7000亩,年养殖产量1000吨,创产值2000万元,高效养殖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据县水产部门的曹工程师介绍,“稻虾共作”是将龙虾放入稻田,利用龙虾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同时龙虾的粪便作为天然肥料滋养水稻生长。这样稻田可尽量不打药、少施肥,在有限的空间里生产更多无公害大米和龙虾,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近年来,由于龙虾价格逐年攀长,为解决虾粮争地矛盾,降低内塘养殖风险,庐江水产部门以科技园为核心,开辟了郭河、同大、石头和金牛等镇的龙虾养殖区,创造了“开沟养虾,围田种稻”的新模式,实现了种稻养虾双赢,因为污水少、水质好,不施肥、不打药,养出的龙虾澄澈红润,味更鲜美,长出的水稻晶莹剔透,口感极佳。这种龙虾和水稻是市场上的畅销货,每百公斤大米可卖到200元,每公斤“绿色龙虾”的价格也比一般龙虾高出4元以上。
南方渔网编辑;吴佩佩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水产致富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