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樊海平研究员——讲授了我国《鳗鱼养殖技术指南》的关键技术环节,分析了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与我国有关法规的差异后,介绍了他开展的部分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成果(如恩诺沙星的残留期长达12个月以上,绝对不能使用;鳗鱼氟苯尼考休药期应该从7天延长至14天)。他指出,当前鳗鱼养殖应该注意的要点是:①环境卫生条件是鳗鱼安全基础,有些养殖场虽然没有使用违禁药物,仍然被检出药物残留可能与环境因素有关。②研究表明,孔雀石绿的背景污染会导致鳗鱼的鱼体污染,已经被污染的池塘一定要将池底的泥沙清除至硬底,并添加新土后才能使用。③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可以加速药物的降解,但是需要较长的时间。④红虫要经过3天漂洗、5次以上爬活、5-10%盐水加高聚碘、二氧化氯消毒30min后才能使用。⑤开口与投饵要循序渐进,不要短时间内快速提高投饵量,采用散投饲料比定点投饵效果好。⑥池塘换水、增氧后一定要检测PH值。⑦关于小瓜虫的防治——用硫酸铜1ppm加柠檬酸2ppm等。⑧关于真菌——防止损伤后的继发感染,可使用高聚碘预防,或用铜制剂处理后加中草药巩固。⑨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最近筛选出的鳗鱼肠道菌株可以提高鳗鱼饲料效率3.8-8%,减少肠炎发病率80%,这项新技术正在推广。⑩福建省的鳗鱼免疫制剂的研究正在进行,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珠江水产研究所林文辉副研究员重点讲了三个问题:
1、食品安全的营养战略。我国目前的鳗鱼饲料配方以最大生长为第一目标,主要使用高蛋白低能量饲料,鳗鱼对饲料中蛋白质消化率实际上只有28%,造成了氮过剩,导致养殖水域污染、病害流行。此外,鳗鱼生长速度过快也导致鳗鱼免疫力下降甚至病害。而先进国家以最低污染为饲料配方设计的第一目标,强制使用高能量、低蛋白、低污染的饲料来保护养殖环境,这就是我国的差距。推广使用改性植物蛋白,提高饲料中脂肪的含量及乳化效果,实行合理的阶段性停食,不仅可以减少污染和病害,还可以降低养殖成本。
2、连作障碍与可持续发展。“新鱼塘旺三年”是人所共知的,这就是连作障碍。长期以来我们只关注水质管理,忽视了池塘底泥的管理,致使鱼塘老化导致水质污染和病害。“养鱼先养水,养水先养泥”,池塘修复的关键是对土壤变量进行量化,科学而合理修复,包括:①干塘、晒塘;②对土壤加微生物修复;③种植植物修复,特别是有重金属污染的池塘可以种植特定的植物降低重金属含量;④用1300℃的高温堆池塘进行热处理。
3、水质的科学调控。①溶解氧—-晴朗的天气下开增氧机效果增加一倍;②PH值—-水中加石灰(即加钙)不仅可以提高碱度,还可以防止水质老化;③氧化还原电位—-臭氧的消毒的效果是漂白粉的300倍,应该推广;④提高底泥和水的物质交换,实行科学的测水调水而避免对水质盲目干预。
※中国鳗业资讯刘兆钧——4-5月日本市场活鳗青黄不接,合格的规格鳗鱼价格坚挺,5月下旬日本的新鳗开始上市,6-7月价格可能有波动,因此规格鳗要及时出池。8-11月是日本鳗鱼销售淡季,恰逢中国和日本的新鳗大量上市,鳗鱼价格疲软。明年上半年鳗鱼有可能出现供给大于需求的局面,价格下降,但是今年鳗鱼的养殖成本大幅度下降,养殖者仍然有利可图。另一方面,由于价格降低反过来又促进鳗鱼的消费,将带来积极的影响。他重点与养殖者探讨了三个问题:
当前面临的几个负面因素。一是各国纷纷提高鳗鱼进口质量安全的门槛,日本将实施《肯定列表制度》,欧盟实行新食品法规;二是药物残留问题尚未解决,鳗鱼养殖、加工、检测成本急剧上升;三是日本、欧盟、韩国、香港的鳗鱼进口量大幅度下降;四是今年亚洲地区鳗苗入池量比去年和前年增加,有可能接近大丰收的2003年水平;五是中国鳗鱼出口受阻,存池量上升,下半年和明年出池压力增大。他认为,高密度放养、高投饵率、高换水率和高频率的水体消毒,导致养殖水体失去自我净化能力,鳗鱼对病原体的免疫力下降,再加上鱼病研究和鱼药管理及水产品质量管理体制滞后是造成我国养鳗业多次遭受挫折的重要原因。
养鳗业应该采取的对策。他介绍了日本、台湾和广东等地的行业协会在自行集资建立行业检测中心、统一采购和配送渔药、开拓国内外市场及控制鳗鱼生产规模的先进经验后,建议福建养殖者要学习台湾和广东的先进经验,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搞好行业自律。他指出,中国养鳗业在水、土、人力、气候等方面具有其他国家所难于比拟的优势,目前的困难是前进中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为了使养鳗业走出低谷,建议采取下列措施:①大力推广《鳗鱼出口技术指南》,邀请国内有关家参加商务部鳗鱼出口技术服务中心的运作,②促进养殖者修复池塘的生态养殖环境、改进养殖模式;③参照中国和日本的《渔用药物指南》及《肯定列表制度》的要求用药;④广东、福建的鳗鱼行业协会正在对市场销售的渔药进行全面抽检,将通过《中国鳗业资讯》公布检查结果,逐步实行渔药的行业推荐制度;⑤搞好协会统一采购、配送渔药的试点。
建议设立鳗鱼发展基金。采取协会出一点、各省拿一点、国家支持一点的方式,筹集100-200万元用作中国鳗鱼发展基金,由企业家担任会长和副会长,出资单位组成董事会(理事会)掌握和监督资金的使用,具体工作由鳗鱼技术服务中心及广东、福建省的行业协会负责。基金的主要用途是:①开展培训活动,②组成专家组,解决养鳗业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③开拓国内市场,④加强对国外食品安全法规、标准及有关信息的收集和通报工作,⑤开展行业的检测活动,⑥修改《鳗鱼技术指南》,并制作成光盘发给养殖场和烤鳗、饲料企业。
编辑:王宇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