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2006-06-28)鮰鱼产业是当前江西峡江县农业四大特色产业之一。峡江县自1993年开始引进美国斑点叉尾鮰,经过10多年的生产实践,从最初的点上实验示范发展到今天面上的全面推广,已初步形成集良种繁育、基地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斑点叉尾鮰产业化发展模式。近年来,在省、市有关业务部门的关心和扶持下,峡江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有关农业“希望在山,潜力在水,重点在田,后劲在畜,出路在工”的二十字方针,加快推进鮰鱼产业化进程。当前,整个产业呈现持续健康发展态势。
一、峡江县鮰鱼产业发展概况
良种繁育技术成熟。峡江县鱼种场为省级鮰鱼良种场,是全省鮰鱼定点繁育基地。目前拥有各类繁育设施2000平方米,亲鱼4000多组,美国原种2万尾,鮰鱼生产专业技术人员20多名,已掌握鮰鱼苗种人工繁育技术。2005年繁育鱼苗1700万尾,2006年预计可突破5000万尾,不仅可满足本县苗种需求,还可向全省提供一定数量鮰鱼良种。
基地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峡江县是该省无公害鮰鱼生产基地及鮰鱼出口创汇基地,于2002年创建了一个面积逾千亩的鮰鱼科技示范园,2005年在县内(一)型以上水库,县外的万安、泰和、樟树、青原等地建立了3万平方米的鮰鱼网箱养殖基地,产量达3000吨,辐射带动县内外2000余养殖户。全县农民人均从鮰鱼产业中增收71元。
加工企业通过HACCP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该县农业产业开发公司于2005年初扩建厂房2000平方米,新一年加工能力3000吨速冻鱼片生产线一条,全年可加工原料鱼7000吨。公司目前已获得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发的《卫生注册证书》和美国HACCP官方认证,并成功打入国际市场,如2006年3月26日,公司两个货柜速冻鱼片启运出口美国和加拿大。
二、峡江县发展鮰鱼产业的一些主要做法
(一)从鮰鱼产业发展重要环节入手,夯实产业基础
一是引进人才抓好苗种繁育。通过聘请资深教授作技术指导,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鮰鱼人工繁育技术攻关,不断完善该县鱼种场斑点叉尾鮰繁育硬件和软件设施。现今鮰鱼繁苗能力从先前的数百万尾提升到5000万尾。
二是跳出峡江加快养殖基地建设。受峡江水资源不足制约,鮰鱼养殖必须跳出峡江谋求发展,通过示范、引导,3年来,仅在该县农业局的组织下,就吸收民间资金3000万元在县外建立5个养殖基地,发展网箱养殖近3万平方米。
三是通过招商主攻成鱼加工。2003年,该县农业局干部职工入股创办了峡江县农业产业开发公司,年加工鮰鱼罐头1500吨。2005年通过与安徽客商合作,注入资金1000多万元,用于加工厂厂房扩建、技术改造等。目前,峡江县农业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正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
(二)从信息、技术、政策入手,加大产业扶持力度
一是强化技术服务。通过鼓励农业部门专业技术人才领办鮰鱼网箱养殖试验示范基地,为鮰鱼生产积累实践经验。加强与美国大豆协会和省内研究单位等技术部门技术合作。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8期。
二是强化信息服务。主要通过建立鮰鱼病虫害预防机制,农民“118”热线,编印鮰鱼网箱养殖技术模式图,编发《信息快报》、开辟鮰鱼产业专栏,为养殖户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三是完善配套政策。为充分鼓励社会各方力量参与鮰鱼生产,峡江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对离岗参与县内外鮰鱼养殖的干部职工实行“三保”(保编、保职、保薪),对库区内鮰鱼网箱养殖免收水面使用费。该县财政每年安排20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发展鮰鱼网箱养殖的网箱及鱼苗补助。该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按500元/m2标准给予网箱养殖信贷扶持。
(三)从完善产业机构、机制入手,加强产业组织保障
一是切实加强领导。成立了峡江县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由县长亲任组长,负责研究解决鮰鱼产业化发展中的各种重大问题,引导鮰鱼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峡江县还成立了鮰鱼产业对接链接项目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组长。此外,还明确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及领导小组成员,必须分别抓好一个鮰鱼网箱养殖点。
二是组建办事机构。成立了峡江县鮰鱼产业办公室,并将原水产站升格为水产局(副科机构),鮰鱼办与水产局合署办公,重点负责县内外鮰鱼养殖、繁育技术服务指导及为销售、加工企业服务,组织技术人员开展县外鮰鱼网箱示范养殖等。
三是严格工作考核。将鮰鱼网箱养殖工作列为乡镇及县直单位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年终对考评排名前三位的责任单位或乡镇分别奖励8000元、5000元、3000元。
南方渔网编辑:黄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