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记者来到苏州东南面的澄湖采访,见到水产养殖场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志林,正在安排接待一拨来买鱼的客商。鱼价是买鱼人集体商定的,通过竞标购买,付足定金,拿鱼时货款两清才能买到澄湖鱼。澄湖鱼在市场上为啥这么牛气——
澄湖,家鱼野养的湖
“我们澄湖的鱼是野生鱼、生态鱼,现在市场上这样的鱼最受欢迎。”王志林说,他们有一个生态养殖模式,即“三不、二无、一靠”,就是养殖全过程不施肥、不投饵、不用药,全湖无围网和网箱养殖,鱼儿全靠摄食湖区自然生物饵料。“说是家鱼,其实全是野养,肉质味道就是不一样。”
记者往澄湖望去:这个湖面积达40平方公里,大约有5个半金鸡湖大,茫茫一片湖水,不见网围。水产养殖场实验室主任许爱国告诉记者,这里属于太湖流域,太湖里的鱼类,这里基本都还保有着。比如一种俗称叫石节的鱼,学名叫似刺鳊鮈,大的也不过1斤多,肉极鲜嫩。又如每年这里向市场提供3万公斤的花季郎鱼,属太湖自有食用鱼,肉质鲜美。野鳗鲡年产1万来斤,售价要比市场上贵两三倍。澄湖里还有太湖青虾、黄颡鱼、鳖、螃蟹、鰟鮍鱼、黑蚬等野生水产。这些品种在市场上都深受欢迎。
但奇怪的是,澄湖里没有放养四大家鱼中的青鱼、草鱼。这两种鱼体形大,出产高,是苏州市场上的传统消费鱼类,但为什么澄湖不放养,这涉及到一个独特理念——
把保护生态放在首位
澄湖周边是吴中区的甪直镇、吴江的同里镇、昆山的周庄镇和锦溪镇,有34个村、4万人口。澄湖上接苏州市区的来水,下游是昆山和上海共有的淀山湖。
王志林说,通过20来年的摸索,他们找到一条经济、社会、生态三种效益一起要的养鱼之路,其关键就是根据水质科学调整养殖结构。首先是恢复、增殖野生鱼类资源,比如,澄湖里也有银鱼,因为放养了其他食肉类鱼,银鱼作为天然饵料,从1999年以来就不再捕捞,一直保留着相当的银鱼数量。二是发现青鱼要吃湖底的贝类,又需要集中放养集中捕捞,对水中生态变化影响剧烈,所以不养它。草鱼和鳊鱼要吃草,损坏湖区水草资源,这家公司决定也不放草鱼,少放鳊鱼。
放养的鱼种,主要从湖的生态考虑,一是专吃浮游植物和动物的白鲢、花鲢;二是放养食底栖动物的鲤鱼和杂食类的鲫鱼。虽然鲤鱼在苏州没有市场,但在山东、浙江等地销路很好;三是放养自育的本湖原有鱼种,如鮊鱼、黄颡鱼、花季郎鱼等。但是,这样养鱼能让养鱼人致富吗?
湖里水美,袋里钱多
不投饵料,不搞围养,放下去鱼苗后,最终回捕上来的比例要少得多。但这种野养的鱼,要比网围里长大的鱼,味道更为鲜美,所以销路好,卖价高。在公司的账上,全年有超过100万元以上的客户定金,公司没有贷款。
捕捞也很讲究。比如,鱼长得肥了,说明湖里天然饵料丰富,这里反而少捕,一方面让它吃饵料,一方面让它再长大一些。鱼偏瘦,表明湖中天然饵料不足,或者鱼的密度太高,就要捕捞了。通过捕大留小实现常年捕捞,澄湖每年产量增加,亩产从5-10公斤提高到50多公斤,年产优质商品鱼2500万吨,产值1500万元。职工的年收入平均在5万元以上。
最可喜的是,澄湖里鱼的产量大大提高,但水质还是一如既往。据公司负责水质监测的工程师陈超介绍,上游来水和往下游流出去的水,经过常年检测,各项数据没有变化,这表明,澄湖养鱼对水质没有产生任何不利影响。苏州大学水产研究所凌去非、宋学宏教授向记者介绍说,4月3日省海洋与渔业局前来考察,发现湖里黄颡鱼亲本资源蕴藏量很大,可能是全国水产资源的一个亮点,鮊鱼的亲本数量也很多。
苏州市农林局副局长朱伟新对澄湖模式给予高度评价。她说,澄湖生态养殖在苏州是独一无二的,既增加了鱼的供应,保护好了水质,又实现渔民的增收。目前,主管部门正通过引导推广,使苏州更多的湖泊养殖进入生态养殖行列。
南方渔网编辑:柳凡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养殖综合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