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各地纷纷探索高效农业之路时,赣榆县墩尚镇农民却先人一步,大规模搞起了泥鳅养殖。全镇泥鳅养殖面积从2004年的3000亩,发展到目前的1.6万亩,短短四五年间迅猛增加了5倍,预计今年将达到2万亩。据统计,按近年的平均效益计算,泥鳅产业年总收入21470万元,人均收入5721元,从业农民超过万人,占全镇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民增收致富支柱产业。
可别小看这区区一个乡镇的养殖实力,一份最新信息显示,这里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泥鳅养殖基地,垄断了全国60%的出口份额,“泥鳅之乡”的美誉当之无愧。
富民效应引发规模扩张
提及墩尚镇泥鳅养殖业的发展,离不开三个关键人物的推动,是他们成就了墩尚泥鳅产业的今天:乔宗礼是该镇南街村人,20年前便从事野生泥鳅贩运,1999年他从东北回到家乡搞泥鳅人工养殖,先搞了30亩试验池塘。后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鼓励下,他把在山东胶州搞泥鳅养殖的韩国客商曹炯武也带到了墩尚。2002年,曹炯武成立了明均食品有限公司,并建立了300亩的高标准的泥鳅养殖池塘。2003年,该镇银河村党支部书记张家敏成立了银河鳅业公司,带头群众养泥鳅。这三人成为墩尚泥鳅业发展壮大的“三驾马车”。
2005年以来,在连云港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的积极指导下,墩尚镇泥鳅养殖进入规范养殖管理、规模化养殖扩张期,出口注册养殖场达到十余家。连云港检验检疫局在严格把好出口质量关的同时,要求广大注册企业和养殖户加强质量自控,严格遵守饲用检验检疫局备案饲料和用药要求等养殖管理规定。养殖面积突破万亩,规模效应给市场带来了稳定的货源。随着出口形势的好转,养殖效益大幅度提高,出现了一个养殖塘口效益过10万元的典型,是种粮效益的十几倍,广大农户的养殖热情空前高涨,泥鳅养殖规模迅速扩张。与此同时,墩尚镇泥鳅产业化水平也在迅速提升,组建了赣榆县泥鳅养殖行业协会,涌现了专门泥鳅经纪人队伍,还成立了专门的饲料提供企业,泥鳅产业分工越来越细。
而今,不用镇村干部动员,全镇18个村的群众自发调地建塘养殖泥鳅,周边沙河、罗阳、青口等乡镇的农户,也纷纷加入到养殖泥鳅的大军中来。
未来形势不容乐观
有市场没有规模不行,有规模没有市场也不行。据介绍,目前墩尚镇泥鳅主要出口韩国和日本,出口市场比较单一,而国内市场尚没有完全开发出来,供给与国内需求的增长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蓬勃发展的泥鳅产业,引起了镇党委政府的担忧,从2005年起,镇村干部就不断提醒农户养殖风险。
“未来几年泥鳅养殖的形势不容乐观。”墩尚镇人大主席团副主席、赣榆县泥鳅养殖行业协会会长乔宗礼这样告诉我们。今年春节前,央视7套在“致富经”栏目中再次播出了墩尚镇泥鳅经验,没想到在全国引起了轰动,春节过后,全国各地来墩尚镇学习取经的代表团络绎不绝。“现在除台湾和西藏外,全国其他省份都有人来过墩尚学习泥鳅养殖。由于先天的自然条件不足,又没有产业基础和销售网络,假如全国各地都上马泥鳅养殖,未来的市场竞争肯定会很大,竞争加剧势必压缩泥鳅养殖的利润空间。而实际上,出口贸易还是存在一定风险的。”群众的养殖热情,让乔宗礼这位泥鳅养殖“元老”深感忧虑。
当然,对于墩尚农民来讲,压力真正来自于自己。随着产业升级,未来泥鳅产业面临整合似乎已是大势所趋。
出路在哪里
其实,尽管期望值较高,但墩尚农民也已感受到了泥鳅养殖的风险和压力,对于每茬亏损几万元,早已能够从容面对。在农业市场化进程中,农民的风险承受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这为今后产业整合奠定了基础。
尽管有担忧,但乔宗礼凭借多年的养殖和销售经验,对于墩尚泥鳅养殖业的未来还是充满了信心。他认为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积极配合检验检疫局大力推行“注册企业+农户+标准化”养殖管理模式,以注册企业为龙头,对广大养殖户实施分片划区管理,加强源头控制,树立企业是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的意识,确保泥鳅特色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大信息收集力度,在积极开辟国外市场的同时,要努力扩大国内市场份额,以降低养殖户的风险;三是引进深加工企业来本地投资,进一步延长并完善产业链条,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向附加值高的终端深加工进军;四是从粗放式养殖向精细化养殖转变,降低养殖密度,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率。
在扩大规模与拥有市场之间,墩尚农民又开始了新的探索。
南方渔网编辑:柳凡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养殖综合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