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新闻 > 纸媒传递 > 正文

“渔业技术推广,让鲍鱼走上寻常百姓的餐桌” | 广东鲍苗三分天下的秘密找到了

发布时间:2021/3/26 17:03:47  来源:海洋与渔业杂志   编辑:黄正丽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核心提示:“渔业技术推广,让鲍鱼走上寻常百姓的餐桌” | 广东鲍苗三分天下的秘密找到了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人物档案│

姓名:林壮炳
职务:汕头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教授级高工
工作年限:34年

1987年,林壮炳从学校毕业,开始了他的基层渔业技术推广之路。在随后的三十多年时间里,他研究的水产品类涵盖了鱼、虾、蟹、贝、藻、鲍等,他所推广的养殖模式涉及了贝藻套养、河口区对虾生态混养、工厂化养殖、吊养等。在这个过程中,他见证了养殖人观念的变化,也见证了汕头水产行业的发展变化,更感受到了基层渔业技术推广在促进渔业绿色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他认为,“没有技术推广就没有这么便宜的鲍鱼。”

参与培育鲍鱼新品种

杂色鲍,又称九孔、九孔鲍,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海水养殖品种,由于其成品规格较小,达到商品规格所需要的养殖时间较其他鲍种短,再加上其风味独特,深受中国、日本等地区人民的喜爱。

中国大陆的杂色鲍养殖产业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但伴随着杂色鲍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大规模的流行性疾病不断发生。特别是2005年之后,在各杂色鲍主养区普遍流行的“养成期爆发性死亡症”,给杂色鲍养殖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养殖产量急剧下降。这种病主要出现在水温日波动比较大的春夏及秋冬季节交替期,发病时通常伴随着足肌萎缩、脓疱、溃疡和厌食等多种并发症。

“杂色鲍种质的退化是导致爆发性病害流行的根本原因。”林壮炳说,“当时南方杂色鲍养殖苗种基本上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从我国台湾引进群体的后代,多年来养殖业者在杂色鲍的苗种中多采用自养亲鲍,最终导致种质退化。”

“从2006年起,我们的团队与厦门大学合作,利用杂色鲍台湾群体选育系作为母本,日本群体选育系作为父本,采用杂交技术培育出具有明显杂种优势的新品系——‘东优1号’杂色鲍。”林壮炳及其团队采用海区延绳式吊养和陆地工厂化养殖两种养成模式,分别在福建、广东和海南对“东优1号”杂色鲍及其亲本群体进行为期一年的养殖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杂色鲍台湾群体受养成期爆发性死亡症的影响严重,存活率极低;日本群体虽然具有较好的抗病能力,但生长速度却显著慢于“东优1号”和台湾群体;“东优1号”杂色鲍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在3个实验点都表现出较为显著的优势,养成期存活率较原有杂色鲍养殖种提高3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东优1号’杂色鲍是适合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进行养殖的优良鲍品系。”2009年,“东优1号”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批成为新品种。

林壮炳还参与了西盘鲍的培育工作。近些年,原产于温带的皱纹盘鲍成为了我国南方的主养鲍种,在水温较高的福建亚热带海区,常因夏季持续高温造成养殖鲍大量死亡,严重影响产业的健康发展。针对这一产业问题,林壮炳团队以耐高温和高存活率作为育种目标性状,采用西氏鲍与皱纹盘鲍杂交培育出耐高温能力强、养殖成活率高的种间杂交鲍新品系——西盘鲍。

经过2011-2013年推广养殖,西盘鲍的养殖成活率高达70%,是普通杂交鲍的近两倍。到2013年,西盘鲍苗的身价得以体现,在普通苗价低且严重滞销的情况下,西盘鲍苗异军突起。2014年,西盘鲍获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为新品种。

“十多年来,汕头市开展鲍杂交选育,不断引进各种不同地理种群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鲍鱼,开展群体选育,对杂色鲍选育系、皱纹盘鲍选育系、盘鲍选育系、西氏鲍选育系、绿鲍选育系以及杂交F1、F2选育群体进行严格的隔离养殖和继代繁育,每个群体保有适当的规模,精确比较各群体的生产特性,构建优质杂交亲本核心群,形成了完善的基础种质资源库。”林壮炳说。

林壮炳参与培育出的5个杂交种使广东、福建工厂化养鲍场成功抵御了杂色鲍低水温球状病毒的打击;开展鲍品种改良研究与开发,使鲍杂交选育种技术、鲍工厂化健康养殖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目前,西盘鲍和绿盘鲍已成为主流养殖品种,优质鲍苗推广至广东、福建等地的六十多家养鲍场,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鲍鱼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推广

上世纪70年代杂色鲍和皱纹盘鲍人工育苗先后取得成功。80年代中期,北方开始皱纹盘鲍小规模商业化养殖并逐年增长。上世纪90年代末,皱纹盘鲍及其杂交种被引入福建海域养殖,养殖面积和产量呈现爆发式增长,皱纹盘鲍及其杂交种迅速成为福建海域养殖的主导种。

据渔业统计年鉴,2008年至2017年的9年间,我国鲍养殖产量从3.30万吨快速增加到14.85万吨,年产值近200亿元。我国鲍养殖主要集中分布在福建、山东、广东、辽宁、浙江和海南等沿海省份,其中福建鲍年产量占了全国总产量的八成左右。而汕头乃至广东鲍鱼的养殖规模相对较小,“这是由鲍鱼的生长环境和汕头的地理位置决定的。”

经过多年的总结,目前,我国鲍鱼的养殖创造性的探索出了“南北接力”养殖的模式,这个模式的出现也为推动鲍产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南北接力”就是选择在每年4-5月份将养殖满一年的二龄鲍移至北方海域继续养殖,10月份再移回当地海域养殖或在北方出售,可避开南方高温期对鲍生长和存活造成的不良影响。

虽然鲍鱼养殖体量相对较小,但林壮炳认为潮汕地区在育苗方面有优势。“潮汕地区在鲍鱼育苗方面已经产生集聚效应,汕头有二十多家育苗场,而惠来、饶平、南澳等地生产的鲍苗占了全国的三分之一。”林壮炳说。

汕头市南弘海珍养殖有限公司于1995年注册成立,也是在这一年,林壮炳的研究重心开始转向鲍鱼,并在南弘场开展鲍鱼基础研究工作。在此之后,他的工作也伴随着我国鲍鱼养殖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林壮炳认为,在这个过程中也充分展现出了渔业技术推广的作用。“鲍鱼品种的培育、疫病防控的研究都促进了产业的发展,产业的发展需要人力,而这又解决了不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林壮炳说:“从消费的角度来看,鲍鱼也日渐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常见菜品,因此也可以说,没有推广就没有这么便宜的鲍鱼。”

编辑:黄正丽 访问人次:56039 关键字:鲍鱼,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纸媒传递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