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渤海水产信息网:从12月19日在广州召开的“全国罗非鱼加工出口原料质量控制研讨会”上获悉,受养殖回报降低及国内消费市场趋于饱和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前几年快速发展的罗非鱼养殖业将在明年放缓脚步。
会上,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和在介绍我国罗非鱼产业发展现状时说,10年来,我国罗非鱼产量从1997年的48万吨增加到2006年的111万吨,此期间年均增长率超过10%,是全球最大的罗非鱼生产国。罗非鱼养殖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的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地,这四省的罗非鱼总产量达99.8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90%。
广东是我国的罗非鱼最大产区。广东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姚国成在会上介绍道,2006年,广东的罗非鱼养殖产量达53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近一半,养殖面积历史性的达到5.98万公顷,主要集中在茂名、广州、肇庆、湛江四市。
我国不单只是最大的罗非鱼生产国,还是最大的罗非鱼消费国。据统计,2006年,我国的罗非鱼出口量为16.4万吨,出口额为3.68亿美元。其中出口冻原条鱼4.2万吨,折合原料鱼4.5万吨;出口冻鱼片及其他形式的产品12.2万吨,折合原料鱼33万吨。也就是说,我国用于出口的原料鱼只有37.5万吨,仅占我国罗非鱼总产量的33.8%,剩余的73.5万吨全部在国内被消化。而作为罗非鱼最大进口国的美国,去年的消费量折合原料鱼的数量也仅为37万吨左右,与我国的消费量还相去甚远。
我国过快的养殖增长速度,加上国际市场对罗非鱼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我国的很多罗非鱼养殖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诸多原因都造成了近两年来,特别是今年,罗非鱼养殖收益的直线下滑。价格上不去,生产成本大增,养殖户亏本经营,必然会想尽办法降低成本,少喂饲料多投禽畜粪便等是最有效的手段。这就带来了原料鱼质量安全的隐患,影响出口。影响了出口又会反应到市场价格。如此,在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受到挑战。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水生经济动物研究所阳会军博士指出,现在罗非鱼养殖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加工厂收购原料鱼,只是按照个体大小分等级,没有分出质量等级,也就是说,罗非鱼的质量与价格还没有挂钩,好的、差的都是一样价,养殖户当然不愿意投入高的成本去养高质量的鱼。“这个行业正在经历一个逆向淘汰的不正常发展过程。行情低迷,投入高的、产品质量好的养殖户正被淘汰,而投入低、产品质量差的养殖户还有利润,还能生存下去。罗非鱼质量安全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最大问题,亟待解决。”
崔和分析认为,我国的罗非鱼养殖增长速度,将从明年开始放缓脚步,原因在于,首先是罗非鱼消费不可能大量代替其他淡水鱼类,而国内现有的市场已经趋于饱和,新开发的国际市场又消费量有限;其次,今年的罗非鱼养殖业者的利润回报率比前几年已经有了明显的下降,甚至亏本。从这些原因看来,明年的罗非鱼养殖面积不会再有大的扩张,但养殖区域将会更加集中,并逐渐形成规模效应。
南方渔网编辑:陈如燕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养殖综合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