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企业家预测,中国狭鳕(原料鱼)内销约35-40万吨,每年增速10-15%,2019年加工厂的兼并整合将继续进行。
文:Tom Seaman
译:胡路怡
以往,中国从海外进口许多狭鳕原料鱼(H&G),在国内加工成鱼片、鱼块和鱼糜等产品,再出口到欧美国家。从2014年起,欧美市场从中国采购的狭鳕产品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下图),这意味着中国内销市场正在渐渐扩大。
但是,中国的狭鳕市场容量究竟有多大,目前暂时没有十分准确数据。
全球海鲜市场会议(GSMC)上,挪威Nordic Group公司北美区经理Frank Bodin预计,中国的狭鳕(原料鱼)消费容量大约在35-40万吨,并以10-15%的速度增长,中国有望成为狭鳕类产量的消费主力。
不过,2019年中国的狭鳕加工业的兼并整合仍然继续进行。“去年,两家中国加工厂破产倒闭,很多公司也面临资金周转困境。”他说,“今年这种不利情况还会继续,企业更加艰难!”
“过去的五年,中国劳动力成本上涨了30%。另外,今年起将实施新的社保政策,如果员工没有按规定购买社会保险,企业是要负责任的。”他说。
“过去,有的中国公司涉足白肉鱼加工业,并非真正想在加工业赚钱,他们更多地期望在长期内能够转型到房地产领域去。”他说,“目前,各个放款机构收紧借贷,劳动力成本又上涨了,旧的思路便不再可行了。”
去年,联想控股旗下的青岛国星收购了青岛新大地公司,而另一家狭鳕加工企业(Qingdao Kaiyang Seafood Co.)称今年春节过后便不再开业。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