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儿发病了应该怎么办,‘药残’怎么解决?”多年来,这些棘手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万千养殖户。尤其在鱼病高发的炎炎夏季,一线养殖户整日整夜守在自家鱼塘前期待鱼病不要蔓延,希望鱼病早日结束的场景,令人心酸。
近年来,我国海洋养殖业发展迅猛,随着高密度、集约化、大规模水产养殖业的出现,鱼类疾病频繁爆发。由于疾病种类多、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缺少相应的疫苗用于防控,给水产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与此同时,由于药物的频繁使用,导致了大量耐药性病原菌的出现,同时也造成大量的药物残留,对人类食品安全及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威胁。因此,现代水产养殖业接种疫苗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水产养殖业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
“试水”鱼类疫苗立项获国家资金支持
广东永顺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顺”)原是以生产畜禽类疫苗为主,2006 年开始“试水”鱼类疫苗研发。2012 年,永顺联合中山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和云南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联合研发海水养殖鱼类的高效疫苗,并获得国家资金支持。
据悉,该项目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和技术转化等形式,在海水养殖鱼类重要疾病高效疫苗研制及其生产工艺研究方面进行攻关。项目针对海水健康养殖和食品安全问题,开展鱼类迟钝爱德华氏菌肿大细胞病毒病、链球菌病、嗜水气单胞菌病等防控疫苗研究。
疫苗分装生产线
近年来,这些病害对我国沿海海水养殖业危害越来越严重,目前国内尚无产业化的相关疫苗。永顺董事、总经理林旭埜介绍说,该公司依托南海海洋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海洋开发研究中心、广东省科技兴海示范园基地等相关平台,研制相应的系列疫苗,并希望实现相关疫苗产业化,为养殖户带来福音。目前,永顺将现有厂区用地范围内对原有灭活疫苗车间进行改造,增加了相应的研发和生产设备、仪器等,针对专用渔用疫苗研发和生产。从事一线疫苗中试研究的朱伟斌告诉记者,每一种疫苗的研发都要经过许多年,而“接力棒”到他手里已经是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对疫苗进行中试生产及推进产业化。
永顺董事、总经理林旭埜
拥有猪瘟、禽流感等动物疫苗研发生产经验的永顺是一家老牌生物制药公司,已经有 50 多年的历史。对于首次尝试鱼类疫苗,林旭埜也充满信心:“我们已经积累了十年的经验,相对于业界其他企业,已经走在前列。”
“十年磨一剑”
鱼类疫苗获新药证书
经过 10 年的积淀,为期三年的新研发项目已获得较大的成功,目前该公司将逐步完善形成部分渔用病害苗产品完备的规模化生产能力,配合该公司原有的应急性生产预案,准备上市部分鱼病疫苗。据悉,嗜水气单胞菌病、链球菌病疫苗已经获得了国家一类新药证书。
据悉,大菱鲆大迟钝爱德华氏菌活疫苗(EIBAV1)已经获得国家一类新证书。而目前,我国水产疫苗已获得国家新兽药证书水产疫苗产品仅 3 种,即草鱼出血病细胞灭活疫苗、嗜水气单胞菌灭活疫苗和牙鲆鱼溶藻弧菌、鳗弧菌、迟缓爱德华菌病多联抗独特型抗体疫苗,但使用效果不理想。海水养殖动物的疫苗尚为空白。但海水鱼类养殖,尤其是石斑鱼、笛鲷、卵形鲳鲹等南方热带品种的养殖在我国发展迅速,仅广东、广西和海南三省的海水鱼养殖网箱产量高达100 万吨。
然而随着海水鱼养殖的高度集约化和快速发展,海水鱼病害频繁暴发,死亡率高,严重的时候损失达 50% 以上,因此,海水鱼疫病有效防控技术的研发已迫在眉睫。
永顺科研管理主任唐海兵
“药残解决不了,鱼价格上不了。”广东永顺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科研管理主任唐海兵总结了近年来一些鱼类的养殖量逐年增加,鱼价却一直走低的弊病。因为“药残”问题让一些鱼无法顺利拓宽消费市场,同时在出口方面也受到诸多限制。海水养殖一直是广东海洋经济的基础产业 , 在海洋开发和沿海农村经济中的发展潜力日益凸现。近年来海水养殖业日益发达,相关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优越的地缘优势使广东成为我国海鲜生产与消费最大的省份之一,同时,广东也是港澳地区新鲜肉类的主要供给地。
经过十余年的研究,该公司的研究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近期,该公司的疫苗相继获得临床试用批文和新药证书。据悉,这些疫苗研究成果将填补国内相关行业的空白,直接改善鱼类养殖大环境。
疫苗让水产发展
“梦想照进现实”
“ 我 们 已 经 完 成 了 临 床 试 验, 正在走新兽药程序,如果顺利的话,估计2017 年下半年,罗非鱼链球菌、桂花鱼虹彩病毒疫苗可以上市,大菱鲆迟钝爱德华氏菌、嗜水气单胞菌病疫苗已经进入生产批文阶段随后也将实现产业化。”林旭埜向《海洋与渔业》记者透露。
基于目前的研究成果,林旭埜大胆地提出了公司的一系列规划。在他的发展蓝图里,水产疫苗已经该公司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桥头堡”。
市场情况显示,治疗和预防鱼类疫病主要依赖抗生素和化学药物,这些药物的滥用不仅会引起鱼体药物残留、造成环境污染、破坏水体有益菌群平衡等问题,还会导致因病原菌的抗药性增强而滋生引发更加严重的细菌性疾病,造成更严重的经济损失。
疫苗中试团队成员
“药残”对安全水产品的生产、出口创汇已经带来了令人关注的负面影响。林旭埜介绍,如 2001 年 , 我国部分水产品出口欧盟时被陆续检出氯霉素残留,造成我国水产品出口欧盟受阻……此类问题,已经成为水产发展的重要弊病。“鱼类疫苗的研究目前较为薄弱,不像畜禽类疫苗。研究那么成熟,因为鱼类疫苗的研究变量大。”该公司水产疫苗项目负责人王汉清说,目前正处于试验中的疫苗或即将投产的疫苗,对一线养殖工人来说,就连基础的注射也还需要推广、培训。
然而在国外,水产病害免疫防控新技术、新方法发展较为迅速,其疫苗的研发、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取得了巨大成功。如弧菌灭活全菌苗与脂多糖苗、迟缓爱德华氏菌灭活全菌苗等都已在美国、加拿大、日本以及欧洲一些国家注册并进行商品化生产。
林旭埜希望,该项目不仅在有效控制海水鱼类疫病上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且能显著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提高养殖的成活率,降低养殖风险,提高水产品的质量,使水产品养殖和出口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未来,该公司将在水产疫苗有较大的投入。“除了关于鱼类疫苗种类的拓展研究外,鱼类疫苗还可以分为注射、口服、浸泡等多种,而伴随海洋经济的兴起,鱼类疫苗的研究前景很大,水产行业也将迎来新一轮大发展。”林旭埜解释道。
“2017 年再多拿两个新药证书。”在该公司 50 多人的研发团队里,以博硕士为主,水产疫苗以项目负责制,专业人员自己组团队,充分调动资源。林旭埜认为,未来,鱼类疫苗的成功开发将成为水产业攀升的新引擎。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纸媒传递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