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中山黄圃镇作为中山市农业大镇位于中山市北端,属海积冲积平原,表层土质粘重,有机质丰富,河网密布,东、南、北三面均被西、北江入海的支流所环抱,灌排方便,而地处“珠三角”西岸都市圈发展核心板块,陆上交通便捷,高速普及;是无可争议的水产养殖核心区。黄圃草鱼种养殖,素来以高集中、高水平、高品质著称,是各大饲料企业一直关注的标杆市场。本次调查主要围绕黄圃地区草鱼种,对当地养殖模式、饲料现状及效果作深入了解,为客户产品定位和配方设计调整提供依据和参考建议。
1.1 养殖分布与面积
黄圃镇养殖水面约2万亩,分布在黄圃水道两边。主要养殖品种中草鱼种占70%、超市鲩占15%、泥鳅和虾等特种品种占15%。在草鱼种养殖中鳌山、吴栏和乌珠共有0.8~1万亩,石军、横档和新沙共有0.4~0.6万亩。
1.2 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一般在10~20亩,水深1.5~2米,有换水条件,一般每3亩配置一台叶轮式增氧机,另外配置一台水车式增氧机于投料口附近,使水体流动起来方便投喂。塘租1800~2000元/亩,承包年限5年为主,近两年塘租价格呈下降趋势。
2、养殖模式
2.1 种苗
黄圃草鱼种水花主要来自江门、黄圃本地、湛江、南海九江等地,价格在6~8元/万尾;而海大苗以其长速快体型好抗病力强的优势,卖格在50元/万尾左右。
2.2 养殖模式
黄圃草鱼种主要分开花养殖和鱼种养殖两种模式。
开花养殖一般在清明前后开水花,鱼种达到7~8朝过塘标粗或销售,达到11~12朝即可销售,由于养殖周期短,开花养殖一般不放养杂鱼,开花风险及利润均较高。由于开花的成活率较低,对养殖管理水平要求较高且市场需求量不大,所以当地大部分以鱼种养殖为主。
目前最主流的鱼种养殖模式为一次放苗分批起捕模式,一般在5月份购买当地7~8朝鱼苗1~1.5万尾/亩放塘,达到11~12朝苗打第一针,达到10~15尾/斤打第二针,后续根据病害及成活率情况决定是否补苗或补打第三针;而当鱼种达到1~3两后根据存塘鱼量、市场行情及自身养殖规划分批上市,来年3~5月陆续清塘,平均草鱼种年净产量3500~4000斤/亩。
开花至上市各个阶段的密度、成活率和生长周期见表1;鱼种养殖放养搭配见表2。
3、饲料现状
黄圃市场草鱼种饲料品牌众多,而具有影响且销量大的品牌屈指可数,两家大集团已占据50%市场份额;2015年草鱼种饲料容量约4.2万吨,其中两家大集团约2.3万吨,其余厂家分别在3000~4000吨之间。目前市场主流饲料蛋白及口碑见表3。
目前黄圃草鱼种料有8成以上为沉料,其中以黄圃水道分界,黄圃北对膨化料接受度低,而黄圃南石军、横档等地对膨化料接受度相对较高。沉料主要有标签蛋白30%及33%的两个档次,价格在185~195元/包,不同厂家折扣不同,一线品牌实际终端价几乎相当,近年饲料竞争加剧,个别厂家推出标签蛋白30%的产品作为高档料以方便切入市场。当前膨化料使用占比仍较低,主要用于浮沉搭配投喂或过冬季节投喂。
草鱼种料对生产工艺、产品品质稳定性要求高,在产品同质化的大环境下,养户在选择饲料时,首先考虑产品质量,其次是外观包括气味、颗粒大小均匀度、耐水性的稳定性,第三是价格。随着近年饲料竞争的加剧,产品质量也较往年提高不少,一线品牌全年料比需控制在1.5以下才能得到认可。
由于黄圃地区养殖非常集中,饲料经销一直处于高度竞争状态,销售网络复杂,加上近年鱼价低迷,对经销商的市场预判能力及资金要求越来越高;当前正处经销新老交替期,老一代经销商销量萎缩较快,逐步退出市场,中生代正在快速崛起,而新生代群体由于资金、网络、口碑等原因而发展缓慢。因此当前黄圃的经销现状正处于资金足、实力雄厚的经销商越做越大,小经销商不断挣扎的境地。
4、市场问题与机会
(1)养殖模式单一,效益难以提高
作为草鱼种养殖的标杆区域,黄圃的草鱼种养殖水平、单位产量一直处于珠三角的最高位,但目前黄圃的养殖模式单一,放养及起捕时间较为集中,而由于近年黄圃当地养殖产量逐步上升加上外围市场的草鱼种养殖量增加,导致出鱼高峰期往往出现供大于求,鱼价下滑的情况,造成出鱼困难,存塘鱼量大拉高料比,打乱养殖规划等不良后果,严重影响养殖效益。如何优化养殖模式,合理规划出鱼,提高养殖效益正是当前黄圃养户们的当务之急。
(2)销路不畅,出鱼困难
尽管黄圃地区鱼中众多,但高峰期仍难以消化庞大的出鱼数量,长时间的排队等候出鱼导致存塘鱼量一直维持高位,既增加了养殖风险拉高饲料料比,也打乱养户的正常养殖规划,影响全年效益。高温期黄圃的草鱼种主要销往珠三角及周边地区,如何扩大销路,解决客户的出鱼难题也是鱼中们面临的一大阻力。
5、分析建议
(1)合理养殖规划,规避高峰期出鱼
近年草鱼市场整体供大于求,价格持续低迷,笔者认为黄圃的草鱼种养殖要摆脱目前的困境不应盲目追求高产量,切忌看鱼价来大幅调整养殖密度的行为。按目前的养殖模式出鱼高峰期及鱼价低迷期往往在每年8月~10月;通过调整养殖规划,改变放苗时间、放苗密度或出鱼规格,如:1、降低第一批苗的放养密度并改以养殖小规格鱼(1~3两),赶在7月份卖鱼,再进行第二批次养殖;2、调整养殖品种,5~8月养殖鲮鱼,9月开始养殖草鱼种;3、鱼塘2口以上的养户选择一口小塘作为标粗塘,为大塘提供较大规格鱼苗,降低大塘养殖密度,提高出鱼频率,延长出鱼周期等方式规避鱼价低迷时期出鱼。总之,只有不断优化养殖规划,延长出鱼的周期,降低鱼价波动带来的风险,才能让鱼种养殖良性持续。
(2)保持产品稳定性
草鱼种的养殖中饲料占总成本的70%以上,饲料的选用是当地养殖户最重视的环节。草鱼种的养殖周期短,饲料效果评估清晰,所以保持产品稳定性的第一条就是保持产品效果稳定;其次是外观,因为鱼种颗粒料生产对工艺要求非常高,外观的稳定性是养户对饲料厂专业性的判定标准,饲料的颜色、气味、颗粒大小均匀度,粉末含量等均是黄圃养户对饲料外观考核的标准。饲料厂家要在黄圃鱼种市场长久发展则必须坚持产品外观品质两手抓,以养户利益为核心,才能营造养户与厂家双赢的局面。
(3)政府协助,建立供求平台
出鱼处处受阻对养户、对饲料厂家、对鱼中均有百害而无一利,目前黄圃草鱼种出鱼不畅与供求失衡有莫大关联,而笔者走访发现供求信息沟通不畅亦是原因之一,无论是黄圃养户自身补苗还是外地需求均或多或少存在着沟通和流通的滞后。草鱼种作为黄圃农业的龙头产业,笔者认为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由黄圃政府建立网上鱼种需求平台,统一需求信息,形成厂家供料--养户养鱼--鱼中流通的分工合作机制,提高供求沟通速率;既能打造黄圃草鱼种品牌,又能提高鱼种的流通速度,缓解目前的出鱼压力。
6、案例
(1)养殖效益分析
调查发现按照3500~4000斤/亩的年产量计算,15年黄圃地区草鱼种的平均养殖成本约4.7元/斤鱼详见表4;而全年鱼价在4.3~5.0元/斤鱼之内波动,平均在4.6元/斤鱼左右,养殖效益受鱼价波动、养殖管理及产量影响,盈亏各异。
(2)养殖案例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养殖综合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