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这片投资近60万元、面积60亩的标准化鱼塘的成本就能收回来,下步我计划把它扩大,打造成以沟鲢、鲈鱼、黄辣丁、热带鱼为主要品种的川西北大型名特鱼养(繁)殖基地,面积至少要达到300亩。”
说话的是一个敦实黝黑的中年汉子,眼神里充满了自信与果敢。他就是安县宝林镇养鱼协会会长叶志军,一个在安县乃至整个川西北水产养殖大户中几乎无人不晓的人物。目前,他个人拥有设施齐全的鱼塘两处,水面超过200亩,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
近日,面对笔者的专程拜访,叶志军打开了“话匣子”。
1.2万元换来“金字招牌”
1995年春天,叶志军经人介绍和本镇的一户养殖户共同承包了塔水镇流水渔场,分开养殖。到了秋天,鱼儿长大了,看着满池欢跳的鱼,叶志军一家人都充满了丰收的喜悦。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秋汛,把鱼塘里的鱼冲了个精光,叶志军一下子就损失了3万多元。更让人寒心的是合作伙伴的逃离,为自己扔下了1.2万元债务。
面对这样一笔在当时算起来可以说是巨款的饲料欠款,叶志军作出了独自还债的决定。
1.2万元能够买来什么?叶志军用这1.2万元不但为自己买下了“金字招牌”———诚信,也为他的事业留下了机会。
叶志军讲诚信的品质打动了饲料厂的业务员,业务员主动找到他,带他到崇州、大邑、双流、新津等地考察水产养殖,他一有机会就同那些水产养殖专家请教养鱼技术及一些科学的管理模式。
外出考察的这一段时间,叶志军发现,外地与本地的鱼苗差价很大,最高可以达到4元。他心里一喜,随即回到家中多方筹集资金3万元干起了贩卖鱼苗的生意。
一车鱼2000多斤,每车利润5000元左右,3个月下来,汽车跑了4万多公里,叶志军也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为此,他骄傲地说:“有了诚信就拥有了无形资产,我现在就算是一分钱没有,照样可以做上百万的生意。周围的老百姓如果要贷款,只要我出面,信用社都愿意为其提供贷款,好点的可以贷到四五万元。”
几个电话鱼商涌来
掘得第一桶金后,叶志军几年时间里种过藏红花、造过洗衣粉……凡是能迅速致富的“捷径”他都试过,可惜一样都没有成功,最终他放弃了那些不切实际的发财梦,最终把发展目标锁定在水产养殖上。
由于管理科学,技术过硬,叶志军鱼塘的基础设施也逐年得到改善,投饵机、增氧机、坝体加固、排水管道等各项投入累计达到20多万元,过去无人问津的臭水池如今已经变成高产、稳产的标准化鱼塘。
鱼养好了,销路问题又摆在了叶志军的面前。为了把鱼卖出去,他亲自跑销路。如今,在叶志军的不懈努力下,一个成熟庞大的销售网络已经建立了起来。现在,他的鱼已经成功销到成都、九寨沟、甘肃、陕西等地。每当到了卖鱼的时节,只要几个电话,收购鱼的商人就蜂拥而至。
他还琢磨出法子,将鱼塘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化。他将一年养一次成鱼,变成了先是在3月份从广州空运回“水花”(才孵化出来的小鱼)在自己的鱼池里育成大规格的鱼苗,5月份全部卖到川北,川西等地,腾出的鱼塘再养成鱼。这样,他的鱼塘一年就发挥了两次效益。
打好规模特色两张牌
随着事业渐入佳境,叶志军富了,但也有烦心事。自己的人缘好、销路广,加上鱼品种多、有特色,总是供不应求。但有好几次,外地客户大老远来买鱼,都因为货源跟不上,不能让客户满载而归,也影响了自己在业内的声誉。
凭借自己多年来走南闯北积累的经验,叶志军认为,如果养殖形成了大的规模,就能够保证货源,不会让客户空手而归;如果养的鱼有特色,那么销路就不成问题,价钱也可以提升,才能跟人家竞争。为此,他决定带领大家发展养鱼,不仅无偿传授技术,还出资建了一个鱼饲料加工厂,专门为各养殖户进行来料加工;或先把饲料赊给养殖户,到冬天他又高价回收成鱼,等把鱼卖出去,养殖户有了收入后,他再收回饲料款。
2005年,该镇建立了养鱼协会,叶志军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协会会长,更是一门心思带领大家发家致富。去年,他带领宝林镇养鱼协会引进了杂交鲶的养殖,一举成功,当年就收到了效益。
今年宝林镇的杂交鲶等特种鱼养殖户已经发展到近20户,产值达100多万元,亩获利可达5000余元,户均增收在1万元以上,而传统鱼的养殖亩获利只能达到1000多元。如今,宝林镇十村一个社区,332口塘埝的1200亩水面都全部养了鱼;全镇仅水产养殖这一块就可达到1000余万元。
现在,叶志军又在谋求新的发展,他正准备注册一个生态水产养殖公司,发展绿色、无公害、生态鱼的养殖,做大做强宝林镇的水产养殖。
南方渔网编辑:陈如燕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水产致富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