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新闻 > 国外新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全球捕鱼量逼近极限值,涸泽而渔终将“无鱼可捕”

发布时间:2016/7/15 9:53:41  来源:《当代水产》杂志-腾氏水产商务网  编辑:醍醐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1)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核心提示:“无鱼可捕” 在很多人看来是危言耸听,但不可否认的是,全球消耗的鱼类数量正在大幅度增加,对渔业及水产养殖的需求量也呈现急速上升趋势。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无鱼可捕” 在很多人看来是危言耸听,但不可否认的是,全球消耗的鱼类数量正在大幅度增加,对渔业及水产养殖的需求量也呈现急速上升趋势。

     追溯至1850 年,当时世界渔获量仅为150 万~200万吨,90年代却已达到1亿吨。现代渔业捕获的海洋生物已远超出生态系统能够平衡弥补的数量,整个海洋系统生态出现退化,更有甚者,因过度捕捞不断出现海洋生物灭绝现象。 


     2006 年,联合国粮食农业组织(FAO)调查报告给出的一组数据令人深省,全球范围内的鱼类资源52%被完全开发,20%被适度开发,17%被过度开发,7%被基本耗尽,仅仅有1%正在从耗尽状态中恢复。世界渔业资源主要约有 600 种,其中,金枪鱼、纽芬兰鳕鱼、银鳕鱼等四分之一的渔业资源处于枯竭状态或者过度捕捞状态。

     过度捕捞是个怪圈,海产品价格高涨,渔民捕鱼积极性高,但随着捕捞数量不断增加,鱼则越来越少,因此渔民渔获品种越来越小,大鱼稀缺价格愈加疯涨,渔民愈发频繁捕捞......

     无止境恶性循环,导致渔业资源进一步萎缩,如果继续以这样的捕捞强度作业的话,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很可能真的面临“无鱼可捕”的讽刺局面。

 

「全球鱼类消费水平创纪录 」

     7月7日,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发布名为《世界渔业与水产养殖状况》(SOFIA)的报告。报告强调:“尽管一些地区进步显著,但全世界海洋鱼类资源的状况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

    报告显示,2014年是全球养殖渔业消费总量首次超过野生捕捞鱼类消费总量的年份。在那一年,全球人均消费鱼肉20.1公斤,而在上世纪60年代,这一数字为9.9公斤。报告同时指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工养殖的虾、软体动物和海藻的产量也出现了明显的增长。其中,鱼类生产和消费水平的增加,很大程度上是由养殖渔业所驱动的。
 
     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下属渔业和水产养殖政策与资源部门负责人Manuel Barange强调,如今使用的水产养殖物种中,有50%并不需要非常积极地喂养。通常用于水产养殖喂养的“鱼粉”大多数是由野生捕获的动物制成的,这是一种浪费且效率很低的做法。

     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曾于1974年评估认为,全球90%的商业野生鱼类资源处于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水平上。然而到2013年,这一比例下降为68.6%。2016年的报告则表明,正在捕捞的全世界鱼类资源中,有31%是无法维持的。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数字一直在增加。

 


   「全球捕鱼量逼近极限值 」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最新报告指出,全球捕鱼数量已经逼近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极限值,大约90%的野生鱼类正面临过度捕捞。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野生鱼过度捕捞状况恶化了至少3倍;金枪鱼等畅销产品中,40%正遭受不可持续的捕捞。其中,地中海、黑海等海域的过度捕捞率约为60%。

    报告预测,到2021年,水产养殖业将成为鱼肉消费的主要来源,首次超过野生鱼供应数量。全球渔业产量到2025年将增长17%。不过,联合国粮农组织渔业部门负责人曼努埃尔·巴朗热分析,这并不意味着野生鱼捕捞数量会出现激增,主要是得益于水产养殖业近年来迅猛发展。 


   「中国“东海无鱼”之忧 」 

     如今,中国已经稳居世界第一水产大国,全世界每3条鱼就有2条是中国养的。但是,产量上去了,资源和环境却每况日下。

     近年来,我国渔业发展速度较快,但是无序无度的问题在一些地方比较突出,一些湖区库区和近海渔业养殖遍地开花,密度过大、污染过重,与资源生态承载能力不相匹配。

     由于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近海鱼类产卵场遭到严重破坏,海洋渔业资源持续衰退,甚至出现了“东海无鱼”的水域荒漠化现象,内陆水域的淡水渔业资源也在严重衰退。渔业的产品质量和效益问题也更加突出。当前,我国水产品大路货多,优质产品较少,供给出现结构性过剩,无法满足人们消费升级需求。

     以长江流域为例,其既是我国淡水渔业主产区,也是水生生物基因库。近些年,长江干支流水利工程较多,捕捞强度居高不下,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珍稀特有物种全面衰退,部分物种濒临灭绝。20年前江豚有2700多头,目前仅存不足1000头。在宜昌的产卵场,中华鲟已连续2年中断自然产卵。湖泊水库渔业养殖密度过大,既污染水域生态环境,又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

    据测算,我国管辖海域渔业资源可捕量约为800万至900万吨,而实际的年捕捞量在1300万吨左右。 


     「全球应控制过度捕捞水产品 」 

     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罗马当地时间7月7日,发布的《世界捕鱼业和水产养殖状况报告》显示,全球的人均水产品年消费量首次突破了20公斤,这主要得益于大量的水产养殖供应、坚挺的需求以及一些关键鱼类的捕获量达到历史记录,同时水产品的浪费也有所减少。

     粮农组织的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的捕鱼量为9340万吨,其中阿拉斯加鳕鱼是捕获最多的鱼类,自1998年以来第一次替代了鳀鱼,这说明了有效的资源管理措施所发挥的作用。此外,金枪鱼、龙虾、虾和鱿鱼这四种高价值的鱼类2014年也创下了最高记录的捕获量。

     全球水产养殖产量2014年达到了7380万吨,中国仍然是世界第一大水产养殖国,挪威和越南紧随其后。水产养殖在其他地区的发展也非常快,例如在非洲的尼日利亚,水产养殖在过去20年中增长了20倍。

     全球平均而言,水产品为人们提供了6.7%的蛋白质来源,同时还是欧米伽三脂肪酸、多种维他命、钙、锌和铁的重要来源。全球有5700万人从事捕鱼或水产养殖业。水产品也占据着全球商品贸易总额的1% ,占农产品出口量的9%。2014年,全球水产品的出口价值高达1480亿美元。 


     「不当捕捞造成的危害」 

      过度捕捞给整个海洋生态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最直接的恶果就是导致种群的灭绝。其次,则是对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

     例如,1992年加拿大纽芬兰岛,因为当地渔业部门纵容过度捕捞,导致整个捕鱼季没有一条鳕鱼,当地渔业完全崩溃,约4万人失业,整个地区的经济衰落。另外,亚丁湾渔场因为各国远洋渔船的捕捞,造成资源枯竭,索马里渔民的渔业活动遭到毁灭性打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间接造成该地区海盗泛滥。

     其次,“连带杀伤” 不加选择进行捕捞,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现代渔业的专业性很强,每次捕鱼都有一两个“目标物种”,但很多原本不是目标的物种被一同捕捞上来,其中大部分在分拣过程中陆续死亡。有时候,受到这种“连带伤害”的其他生物,在捕捞所获中会超过总重的80%。

    再者,海底拖网捕鱼法是所有常用的捕鱼方法中,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损害最大,这种捕捞方式会把海底一定大小尺寸范围内的生物一网打尽。 


    「渔业资源保护措施 」 

     1渔业转型升级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有度有序利用渔业资源,坚决压减捕捞生产能力,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把渔业资源过高的利用强度减下来,把水域生态环境污染加重的趋势降下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2打通渔业产业链条

    完善养殖、捕捞、加工、冷链物流各环节,大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业,壮大远洋渔业,发展休闲渔业,拓展壮大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3渔业水体污染整治
 
    加强污染源治理,加强对江河、海洋研究、监控和预报,建立江河、海洋监控区,建立健全江河、海洋渔业资源监测制度。

编辑:醍醐 访问人次:5507 关键字:全球捕鱼 无鱼可捕 水产养殖,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评论列表  
  打点滴 2019/4/29 17:37:24
  地球不会灭亡,灭亡的是人类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综合新闻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