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专业村,在水产行业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优势的地理条件、更好的养殖技术、 更早的行业先发优势、更有效的行业组织等因素,形成的某一个或多个品种的行业优势,具有从业人群多、技术水平高、行业分工成熟等特点,更由于其养殖面积大,饲料市场容量大,成为众多饲企争夺的对象。
粤海村就是这样的水产养殖专业村。农财宝典通过在水产养殖集中区,搜寻粤海饲料市场占比比较高的水产专业村,解读其能成功占领该市场的产品、市场策略,希望能摸索出一些具有共性的经验,与行业分享。
本周解析东围村的致富史。
“每天都有许多收鱼电话打进来。”梁荣珍接完电话,深深地吸了一口烟,然后对《农财宝典》记者说,六七年来他每天的生活很多时候都是在不停地接电话,每个电话都是一笔生意,他现在经营的饲料店每年的营业额超过两千万元。看到儿子梁伟俊开着小轿车回来后,梁荣珍转头对儿子安排刚刚电话接到的收鱼任务。
“我们平均一天销售海鲈8-10万斤,现在也尝试网上销售,同时也在筹办加工厂,欢迎过来指导。”为了应对海鲈行情低迷情况,梁伟俊想尽办法扩充海鲈的销售渠道,今年他在微信上开了微店,试水电商销售海鲈,而且他还和合作伙伴建立水产品加工厂,运作海鲈加工品,打破了以往单纯依靠线下销售冰鲜鱼和活体鱼的模式。
在互加了微信好友后,梁伟俊热情地邀请《农财宝典》记者过来参观他新尝试的基地。梁伟俊是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东围村一名90后,主要协助父亲经营水产生意,专注海鲈养殖、饲料销售、海鲈收购、海鲈加工、物流配送、流通一体。
现在东围村像梁伟俊这样从事海鲈的年轻人越来越多,逐渐参与整个村庄的海鲈养殖、卖药、卖饲料、流通等等各个环节,他们运用新思维试图使得当地养殖业更上一层楼。
五六年来,在广东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东围村里,一栋栋造价几十万元的小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当地村民走上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成为了珠海的“信用村”。水产养殖已经改变了整个村庄的面貌,既创造了财富,也带动了青年的就业问题。
东围村是斗门海鲈养殖的核心区之一,鱼塘密布。
村支书也养鱼
罗群成是东围村实力派经销商的代表。
在东围村说起海鲈,不能不说罗群成,因为他是该村最早养殖海鲈的村民之一,后来收鱼、经销饲料,影响力极大。
他是白蕉镇老牌饲料经销商实力派代表,人称“卫文公”,是一个性情中人,睿智而风趣,务实又有担当。但罗群成依然很谦虚,他说自己和东围的海鲈能够发展成今天,粤海功不可没。
罗群成从2007年开始与粤海合作,至今已近10年,长期与粤海一道用实际行动服务东围养户,帮助东围养户成功致富,每年的饲料销量都在稳中有升,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几百吨级的经销商成长为几千吨级的经销商。如今,他已成为珠海白蕉鲈鱼业的一张名片,在当地有着巨大影响力。
“没有粤海,我怎么敢一年做5000吨饲料。”罗群成表示,粤海对当地海鲈的发展起到两个关键作用:其一,一包饲料多出2-3斤鱼,大大提高了饲料的质量,提升了行业竞争门槛;其二,对经销商有弹性,这点非常重要,改善了企业与当地渠道交易的方式。因为海鲈养殖投入资金非常大,经销商需要大力支持养殖户,而企业也要支持经销商,在行情不好时,养殖户惜售,如果经销商遭遇资金困难,企业在关键时刻不支持经销商时,经销商就要逼迫养殖户亏本出鱼,迫于资金压力,养殖户抛售,就会造成行情进一步低迷,最终影响整个行业。
对此,梁荣珍感同身受。梁荣珍是现任东围村委支书,他以前以养虾和四大家鱼为生;2009年,在白蕉海鲈黄金发展时期,梁荣珍不失时宜地选择转养海鲈,并且投下了他所有的积蓄30万元;同年,他充分整合人脉资源,选择经销当时快速发展的粤海海鲈饲料,并逐渐为养殖户收鱼。正是2009年选择转养海鲈的决定,梁荣珍的身家也从7年前的几十万元发展到如今的上千万元,年销饲料2000-3000吨,现在他仍然养着70多亩海鲈。由于他做事接地气,亲力亲为,常年在外养鱼,皮肤被晒得黝黑,所以村民亲切地称他为“黑书记”。
回忆起创业的艰辛,梁荣珍不忘感恩之心,他说2009年自己只有30万元起家,但他能够发展到今天,离不开粤海的大力支持。“粤海料好又稳定,非常尊重客户,又是支持我们发展起来的,这就是我多年来专销粤海饲料的原因。”随着生意的稳定,梁荣珍逐渐将生意交接给儿子,自己专心养鱼。
“海鲈不但改变了我的命运,也改变了这条村庄的命运。”梁荣珍告诉《农财宝典》记者,目前东围村拥有450户人口,其中200户养殖海鲈,几乎每户村民都用过粤海的饲料,最高峰时粤海在东围村的市场占有率达到90%以上,目前仍然有70%以上。近五六年,东围村新建200多间楼房,很多都是靠海鲈赚来的。但是,近年海鲈行情起伏不定,也有不少人亏损。
70%鱼塘投喂粤海料
在海鲈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村民收入也不断提高。从房产价格可以透视一地经济发展状况,而塘租走势则是当地养殖状况的缩影。以前东围村以种植甘蔗、水稻以及养对虾、四大家鱼为主,目前种植地几乎全部转为养殖水产,拥有3200亩鱼塘,其中2800亩养殖海鲈。2003年,东围的塘租只有300元/亩,后来因为转养海鲈,2010年塘租迅速涨到3000元/亩左右。“每年东围的塘租收入近1000万元,仅塘租分红,每位村民每年分红5400元。”梁荣珍说,东围村每年拿出塘租收入的15%-20%投入基础建设,其余的给全体村民分红。
塘租分红只是村民收入的小部分,养殖海鲈才是他们的主业。比如罗群成的万包级客户黄炳华,养殖3-4口鱼塘,每年投喂粤海料超过一万包,2009-2011年那几年每年都能赚90万元左右。不过,后来市场回归理性,2012-2015年亩利润下滑至1万元左右。“我使用粤海料近十年了,非常稳定,今年出的尾批鱼达到28-29斤/包,比较满意。”他养殖海鲈的亩产量由2006年的6000斤提高到如今的1万斤以上。
“以前养殖户集中投苗集中出鱼,出鱼高峰期海鲈价格往往很低迷,后来经过市场的调节,以及粤海逐渐改变渠道交易方式后,不同养殖市场投苗和出鱼时间相互错开,一年四季都有鱼卖,海鲈相对进入了一个健康的循环养殖周期,所以后来海鲈才快速发展。”罗群成说,2008年他曾经使用过其他品牌饲料,但是在他缺乏资金时,厂家停止供料,自此之后他就坚决专销粤海饲料,为什么后来很多企业质量逐渐跟上粤海,但是销量一直没跟上去,就是因为政策不灵活,缺乏弹性。
当记者问起“为什么只做粤海饲料”时,罗群成语重心长地说,“我与粤海一起走过了近10个年头,看中的是粤海持续稳定的质量,因为我们有相同的愿景,每年我的养殖户赚钱时,看到他们脸上欣喜的笑容,我个人的价值也得到了体现,再辛苦都是值得的。”
村民选择了海鲈,粤海选择了海鲈,海鲈也选择了粤海。粤海的出现改变了当地的养殖现状,效益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在饲料环节起了关键作用,贡献了力量,现在整个东围村70%以上的鱼塘都投喂粤海的饲料。
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也逐渐加入海鲈行业,逐渐继承父辈的事业,像罗群成儿子罗俊豪协助父亲经销饲料,梁荣珍儿子梁伟俊帮父亲收鱼等等,一批新的力量逐渐出现,他们用年轻的热情踏实地参与其中,不变的是他们依然跟着粤海共生共荣,再创辉煌。
宝典君说
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饲料在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承担了与众不同的角色。企业在实现自身利益的同时,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自己的客户,获得更大的利益,实现长久的发展。 本次专题通过记录一个个粤海村的变迁和成长,意图反映出粤海饲料为众多农户和养殖行业提供的价值精髓,并以此折射出现代饲料行业,在推动农产业发展和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纸媒传递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