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高兴太早,对虾养殖业的阵痛期还远远没有到来。”
近日,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在谈及国内对虾行业动态时如是表示。“有国内专家认为,中国的对虾养殖业正经历新一轮的阵痛变革期,而在我看来,这个阶段还远远没有到来,可能还会更差。无论是种苗、饲料、动保、流通等企业,大多还停留在市场层面,整个大环境并没有看到本质的变好。我觉得未来几年,它们仍然沉迷在产量与销量的无序角逐中,从整个系统来看,行业的前景仍令人担忧,最痛的时期还远没有到来。”
尽管近年来国内各界在针对现存问题作出了很大努力,比如引进抗病力强的新品种、研发新药、改善饲料质量等,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作为一个完整生态体系的养殖业,并不是某一个环节的改变就能带来质的飞跃的。
“中国的家电产业在经历了三十年的竞争、洗牌之后,才发展到现在由格力、美的、海尔等几家巨头主导的局面,这个“痛”的周期非常长。我国的对虾养殖业面临的问题错综复杂,不利因素比有利条件多得多,短期内还看不到好转的迹象,也就是说这条虾未来两年还会越来越难养。”
为何在中国养虾要比在其它国家难度高呢?
政策:如果像管猪一样管管这条虾,情况可能不会那么糟
对于产业的方向性引导,无外乎几个因素在起作用:国家政策(如美国农业补贴)、协会合作(如日本农业协会合作)、企业主导(如卜蜂在泰国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国内,农业属于绝对的政策引导性行业,做农业如果不跟着政策走肯定玩完,因此,国家在政策层面的扶持是农业发展的绝对主导因素。明显的,国家在对虾养殖业政策层面的引导以及监督是非常少的,或者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养殖面积太大,散户多,就显得有点“照顾不周”了。
另外,中国的行业协会数量少,力量非常薄弱,起码在水产养殖业所起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而国内企业忙着瓜分市场,打价格战,无暇顾及行业引导,尽管现在一些大企业开始从谈产品逐步转为谈成功的对虾养殖商业模式,意在引导产业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但真正要沉淀下来还需要时日。外企在国内水土不服,尽管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往往很残酷,好比正大一直想复制泰国模式,但短期内的效果并不理想。
在这方面,我们还得向泰国学习。泰国对虾出口占了总产量的90%以上,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同样遇到一些出口阻滞,如化学药品和抗生素超标、对虾质量低和原材料不确定性等问题,但泰国政府为了保住出口生产,较早地制定了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案,其内容包括接轨国际构建基本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持续改进完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官民协同,有效推行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在经历了EMS后,得益于泰国成熟的管理体系,其对虾产量正逐年回升,而另一个产量稳步上升的国家则是厄瓜多尔,厄瓜多尔每年上升的产量并不多,不会出现像中国那种爆发性的增长,这也得益于厄瓜多尔完善的管理规划。而中国的产量一如既往的下滑,如果没有北方市场的补给,估计场面更加难堪。
“在养猪业经过几年的大力整顿后,已经看到明显的环境和经济效果,国内对虾养殖业也有政策,但落到实处的很少,如果中国现在能像管猪一样管管这条虾,我想情况会乐观很多。”这位资深业内人士说到。
种苗:行业水太深,不是一般小老百姓能了解的
所谓“养殖要发展,苗种要先行“,种苗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养殖结果。
首先,选育属于核心技术,就像格力掌握了压缩机技术,它的空调才能在市场上有绝对竞争力一样。如果我们手里没有掌握种虾选育的技术,那行业的发展一定没有主动权。一旦国外的亲虾出现问题、断供、产能不足,势必会影响到国内养殖户的生产,人家给你什么种你只能养什么苗,我们的养殖业就永远没有自主性。
我们还是要相信国外大的选育公司的,毕竟人家还要做长期生意的,撇去这一层因素,影响苗种质量的就是育苗环节:
1、为保产能,滥用抗生素。这对苗企来说是一个痛苦的选择,又想赚钱,又不想用药,但一旦成活率与收入挂钩,育苗师傅在利益驱动下难保不会使出“绝招”。
2、水质恶化,育苗越来越难,药越用越多。
3、市场混乱,没有标准,养殖户只能跟风投苗。
4、缺乏监管,政府对苗企的监管几乎为零。
终合以上因素考虑,中国的虾苗行业仍然会经历很长时间的混乱,洗牌的时间仍会很长,我们更希望看到有实力的苗企能够坐庄话事。
饲料:具有引领行业方向的巨头尚未出现
中国的水产养殖品种多,养殖户分散,养殖面积广,这些客观因素就已经决定了市场会经常处于无序竞争的状态。而做为业内最具实力的料企,它想在引领行业发展方向前,首先要做的就是扩大市场占率,只有扩大了市场占有率才有话事权。现在三分天下的趋势已经出现,但格局仍不明显。除去几大巨头,中小企业仍然有非常活跃的市场生命力,在这种竞争的态势下,大料企仍有很长的路才能完成整个行业的资源配置,引领行业走上健康持续的发展模式。
环境:污染很容易,治理很困难
目前,养殖大环境的恶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体现出来结果就是怪病越来越多,育苗成活率越来越低,水越来越难调,其根本原因就是无序开发,缺乏监管和引导造成的,我们的农业污染犯法成本实在太低了。
很明显的一个现象,对虾养殖越往南越难养,究其原因则是南方多年的无序养殖造成水源污染严重,同时工业污染又在后面推波助澜。海水的理化性质非常复杂,一旦发生结构性的变化,整治的难度将非常大。另外,资源的过度开发也造成养殖难度日益加剧。近年来滥抽地下水,造成地下水短缺,虾还得继续养,那就继续抽,越往下抽重金属含量越高,虾就越难养。
我们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并没有前瞻性,对滥用药品的管控也是鉴于出现问题以后。阵痛期对我们是一种考验,考验我们的素质能力和水平境界,我们应该清楚,养殖业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工程,涉及面更广,应对起来更复杂,仅靠药品的修修补补是难以奏效的。
消费者:最强大的力量是消费者倒逼养殖户去改变
这个行业最大的问题是消费者与生产者严重脱节,消费者不了解养殖过程,养殖户忽视消费者的根本需求。按照发达国家的发展轨迹,我们大概可以预见到,最后是消费者自发联合起来,迫使养殖户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改变。
以挪威三文鱼养殖产业为例,挪威三文鱼养殖在经历前期的成功后,后面也出现病害频发,品质下降,环境污染等问题。但挪威消费者的意识比较高,自发联合起来要求政府部门作出相应的转变。尽管挪威三文鱼多以出口为主,但这种消费者意识形态的超前预见,倒逼挪威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比如养殖场开发、饲料监管、鱼粉替代物的研究、药品监管等,从而使挪威的三文鱼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来。
目前中国的中高端消费群体相对较少,因此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效果,近年随着国内中产阶级的崛起,国内的消费意识形态也开始发生变化,未来中国必然也会走上这一条新路。
如果将对虾养殖业比作自行车爬坡的话,现在才刚刚到了从平路转向爬坡的初始阶段,开始呼吸加快,随着爬坡高度攀升,会越感吃力,就好像现在产量不断下滑,养殖户心态疲软一样。然而,真正的阵痛期是在接近垭口的地方,氧气稀薄,体力接近极限,一旦气馁,就得下车推着走了,历史也见证过很多退出舞台的养殖品种。国人在痛苦面前是最善忘的,相比以前所经历的挫折,现在这个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头还远远没有到来。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纸媒传递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