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第100届普利策奖揭晓,美联社记者关于东南亚“血汗海鲜”的报道荣获新闻类“公共服务奖”,东南亚渔业系统普遍存在的强迫劳动、滥用奴工问题,以及成百上千在海鲜捕捞行业饱受奴役、虐待奴工的悲惨命运,受到广泛关注。
在号称“文明”的21世纪,地球上仍有如此黑暗的领域和角落,仍有这样令人触目惊心的野蛮场景和奴役现象,足以让人感慨、愤怒。对这种领域、现象的大胆揭露,是媒体和媒体人职业操守和义务所要求的,“血汗海鲜”报道的意义是重大的,参与报道记者的获奖、受好评也是实至名归。然而,“血汗海鲜”不过是南亚、东南亚普遍存在的奴工、童工现象之一隅,“奴工问题”直至今日还能成为获奖新闻,并“感动世界”,恐怕恰证明了这个世界实在太过健忘了。不是吗?
早在整整20年前的1996年,《生活杂志》(LIFE)就刊登了大名鼎鼎的耐克公司在巴基斯坦工厂使用童工、奴工的著名报道《带血的足球》。“企业责任互信中心”(ICCR)等非政府组织上世纪末曾广泛走访了东南亚、南亚多家跨国知名运动品牌的工厂,发现在越南等国的这类工厂里,工人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墙上贴着“不得交谈”的禁令,每日劳动所得不够在超市里购买一公斤鸡肉;在孟加拉国、柬埔寨、缅甸、印尼等国,为欧美知名品牌代工的纺织厂、服装厂将数以百计、千计的工人关在巨大的、缺乏最基本安全措施的工厂内夜以继日地劳作,造成大面积中暑、火灾、工厂建筑倒塌等恶性劳动事故频发。其中2013年4月24日孟加拉国工厂大楼倒塌事故导致至少380名劳工丧生,涉及加拿大罗布劳、英国普里马克等多家国际知名品牌,一度引发全球媒体广泛关注和众多唏嘘。可时过境迁,如今过劳、奴役依旧,还有几人记得孟加拉和缅甸的工厂大火?
“血汗海鲜”令人发指,在这一古老行业中被奴役的东南亚、南亚人值得同情,但人们不应忽略一个常识,即相对于较“原始”的海鲜捕捞、加工业,劳动密集型的“现代”工厂和需求量巨大、市场广阔的跨国品牌,在这个问题上积弊更多、流毒更广、问题更严重。
在“带血足球”报道发出后,法国《队报》曾在几年时间里做过多次跟踪报道,指出当诸多国际品牌在南亚、东南亚普遍存在奴役童工、奴工现象,覆盖面西起阿富汗,东至印尼。“许多村子里唯一的‘现代产业’,就是让孩子们缝制他们根本不知道有什么用处的手缝真皮足球”,而这样的现象直至今日,还被一些国家、地区,以及许多受益行业、企业和品牌以“产能向劳动力廉价地区转移”的时尚“包装”堂皇引进、推广着。
回到此次“血汗海鲜”话题上来,没有人天生愿意被奴役,这些当代“蟹工船上人”一如昔日对《生活杂志》吐槽的阿富汗籍山村“缝球”少年,系因生活所迫才不得不忍受不公正待遇,他们中许多人舍此别无生计,更多人除了被压榨、奴役,其他“活路”的“性价比”甚至更等而下之。如果不能改变这种“大环境”,如果无法给这些被奴役的人更多工作、生计的选项,他们摆脱奴役的同时或许也丢掉了饭碗。
《水浒传》里那位粗中有细的花和尚鲁智深曾说,“杀人须见血、救人需救彻”。改变“血汗海鲜”场景和奴工命运的关键,是清除“血汗产业”的生存土壤,是改变东南亚、南亚及其他普遍存在这类现象地区广大贫民“非被奴役即遭贫馁”的生存状态。否则,我们恐怕注定只能陷入“感动-健忘-再感动-再健忘”的循环不能自拔。
20年前的人们曾因《生活杂志》中“带血足球”和6岁奴工的命运而悲叹、愤怒,如今人们淡忘了20年前似曾相识的一幕,又被“血汗海鲜”和海鲜产业奴工命运悲叹、愤怒。难道我们真的希望20年之后,新一代媒体、记者再一次为同类话题获奖,新一代读者再一次为同类事件悲叹和愤怒?如果不想这样,今天的我们在唏嘘感动之余,究竟应做些什么?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