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接到报料,在广东省惠州市潼湖华侨农场三分场养鱼的胡中秋,3月7日在当地一家名为“鱼大兽药有限公司”的渔药店,购买了35瓶江苏大地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生产,名为“高效混养车轮净”的杀虫药,在鱼塘使用后第二天鱼儿开始大量浮头,3月9日开始出现死鱼,随后三四天内死亡量急剧增加,最终全塘8万斤价值近50万元的鱼全部死亡。
中毒?泛塘?养殖户经销商各执一词
“我的鱼是被毒死的!”胡中秋认为死鱼是使用了经销商卖给他的杀虫药中毒所致,药品生产厂家和经销商都负有责任。据胡中秋介绍,死鱼的塘有30亩,他是3月7日15:00用的药,3月8日上午10:00就开始发现鱼浮头,到下午三四点钟,浮头愈发厉害,3月9日早上5:20起床后发现开始死鱼,当天死鱼就达到了七八千斤。
“当时(3月8日)天气很好,我早上发现浮头以后马上给经销商打电话,他说没事,开增氧机就好。第二天死鱼后我又给他打电话,他就开了一些增氧剂和解毒药给我用,我那天用了5千多元的药,最终还是全死了!”回忆起死鱼的经过,胡中秋仍然非常激动。
事后胡中秋拿了问题药品到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为该产品含有敌百虫和辛硫磷。这让他更坚定了自己的鱼是中毒死亡的看法。
“他的鱼是缺氧泛塘死的,根本不是中毒!”事故的另一方鱼大兽药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潘平安却坚持认为死鱼并不是因为中毒。潘平安向记者表示,3月7日当天是大晴天,胡中秋因为鱼不肯吃料,拿了水样到他店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水质正常,氨氮亚盐等指标没有什么问题,于是他判断可能是因为寄生虫原因,便开了一批杀虫药给他使用,当时胡中秋还要求潘平安直接把货送到鱼塘给他。
“死鱼是因为天气突变泛塘缺氧导致的,”潘平安说,“3月8日那天下午就开始下雨变天,9日大寒潮就来了,他的塘底太脏,密度又大,上面养了3800多只鸭子,鸭粪全沉到塘底,又过了一个冬天,一变天就会泛塘。加上他的增氧工作严重不足,30亩塘都是几米水深的,才配了3台1.5kw的增氧机,有一台还是靠在边上的,别人四五台3kw的增氧机一天开到晚鱼都在浮头。”
潘平安认为,如果是中毒,那应该3月7日当天就有反应,而不是过了几十个小时候才出问题,当地其他养殖户也有在用这个药,而且用量更大,并没有出现死鱼。“如果是中毒,为什么其他鱼死了大头鱼却没事?就算35瓶药里面的成分全部是敌百虫,200mL一瓶,全部用下去也才14斤,根本达不到致死浓度。”潘平安说道。
检测报告
厂家:药品没有问题
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记者采访了该药品厂家在当地的片区经理周先生。周先生表示,他们是正规GMP厂家,生产的产品没有问题,死鱼主要还是因为养鸭子太多,塘底情况不好,处理方法不当拖太久缺氧造成的。他跟潘平安持同样的观点,认为如果是中毒用药当天就应该有反应。
“这是在当地已经卖了很多年的老产品了,不仅仅惠州有人用,顺德、江门现在仍有许多人在用。虽然他拿去检测出了含有敌百虫和辛硫磷成分,但那是很少量的,配方就这样,都在国家允许添加的范围内。”周先生表示。
责任在谁?
出事后,胡中秋带着检测结果找了经销商、厂家、当地相关部门,希望能为自己讨个说法。“我找到经销商,让他打电话给厂家,对方说会派人过来,但一直拖到现在也没见人来过,”胡中秋气愤道,“我也找了当地主管兽药的农村工作局,他们说这是农药,不属于兽药,不归他们管。去派出所报案也说不是刑事案件,建议我协商解决或走法律程序。”
胡中秋告诉记者,后来潘平安告诉他,厂家答应出5万元,潘平安出1万元。“我当然不同意,我的鱼损失哪止这些。”胡中秋说。
“他这样子闹,就是嫌钱太少,那天仲恺区农村工作局的人也到我店里来了,大家坐下来一起谈,他要求农村工作局给他出具一个中毒死亡的证明,人家认为证据不足,并没有给他开,”潘平安说,“后来跟厂家商量了一下,出于人道主义给他6万元,但他不愿意。”潘平安认为自己并没有责任,就算有药有问题责任也是在厂家。“他可以去上法院走法律程序起诉我,我并没有意见。”潘平安告诉记者。
对于胡中秋指出厂家的人一直没有露面这一点,周先生却告诉了记者不一样的情况:“因为比较忙,我是在他出事以后一周左右才过去的,当时和经销商一起过去,(潘平安)打电话给他叫他出来见个面,他自己不肯跟我见面。”
养殖户使用的杀虫药
杀虫药缺乏监管
记者发现,出事药品包装上主要成分一栏写的是“高分子生物驱虫精华素”,标识上打的是非药品,包装上并没有生产批准文号及备案号。在被问及产品主要成分是什么时,周先生却讳莫如深,只是说成分是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并一再强调自己的产品是正规产品。那么,这样一个产品究竟属不属于问题产品呢?为此,记者采访了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陈总会。
陈总会表示,目前水产用杀虫药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杀虫药按性质来说本身应该归入药物类别,但是由于许多产品缺乏国家标准,并没有相应的批文,大多数生产厂家便把他作为非药品进行销售,往往容易因为用药量过大造成各种事故。目前水产用杀虫药有批文的只有硫酸铜、硫酸亚铁粉、氯氰菊酯、甲苯咪唑等少数几种,大多数常用的如辛硫磷、代森铵、阿维菌素、伊维菌素等已经撤销或并没有批准文号,敌百虫更是属于农药。“像这个产品就算是当非药品看,但连备案号都没有,甚至连商品都算不上。”陈总会说。
采访过程中潘平安也坦言:“目前杀车轮虫的药成分并不单一,有好几种成分在里面,基本没有文号,就算包装上有打着文号也是套号的,一般是以非药品或水处理剂的名义在销售。”
就产品包装上为什么没有备案号这一问题,记者了解到,当时仲恺区农村工作局的人员曾经把产品拿回去进行查询,告知胡中秋等人确实有备案号,但当记者致电该局想证实是否确有其事时,对方却以“按照规定要先联系宣传处才能接受采访”为由,表示不便透露太多。
评论列表 | ||||
|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纸媒传递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