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8-29日,第五届华东地区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科技论坛在江苏无锡锡州花园酒店隆重举行,作为华东地区的主养品种——异育银鲫,很多专家学者、行业翘楚在台上为大家带来了异育银鲫的相关报道。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水产学会鱼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谢骏研究员为大家带来他的报告:《异育银鲫“鳃出血病”与应激防控技术》,以下是谢骏的报告整理录音详细版:
近几年鲫鱼疾病频频爆发,其中,鲫鱼鳃出血病受到广泛关注。关注点也从最初的病原防控转移到对鱼的状态的认知。鱼的状态我们分为三种:正常状态、发病状态、应激状态。而最容易被人忽略的就是应激状态,造成病害防控上的纰漏。有外国学者提出,水生和陆生动物的区别在于水生的病原总是存在的,是否发病取决于当时的状态。处于应激状态的鱼容易受到病毒等病原的侵袭,从而容易发病,故鲫鱼的鳃出血病可以理解为:鲫鱼在应激状态下鲤疱疹病毒2型的感染。
应激来源可以区分为天气等自然因素和人为操作产生的应激,高温、高密度、捕捞等都会造成鱼的应激。工厂化养殖是封闭的,稳定的屏蔽性系统,发病几率大大下降,而池塘养殖是开放性系统,天气会对鱼的状态产生中长期影响,因而与发病率密切相关。我们或许可以通过对年份气候的预判来预测病害的发生和疫病的爆发,规避人为的应激状态叠加。此外,病原方面也在发生变化,比如2015年苏北等地区鲫鱼鳃出血病爆发导致大量死亡,但相比于2011年到2013年,损失明显减少。2012年患有鳃出血病的鲫鱼一拿上岸就淌血,2015年的症状则大多是鱼体表发红,说明病毒的攻击力在下降,鱼的病症在减轻。用最毒的毒株去攻击草鱼也并没有受到感染,鳃出血病只发生在鲫鱼和金鱼身上。估计今年会是鲫鱼养殖业的丰产年,鳃出血病整体比2015年大大好转,鼓励养异育银鲫,出热水鱼,在6-8月份高温天气增多,要注意细菌性疾病暴发。
鱼在应激状态下的变化
鱼在应激状态下是一个耗能状态,急需糖代谢,而蛋白质难以消化,养户投高档料反而会使鱼的负担加重进而使鱼的发病状态加剧;同时,在应激状态下氧气的需求量增加。应激状态下耗氧,血红蛋白的载氧能力下降,所以一定要增加溶氧。这时如果投入枯草芽孢等耗氧型调水剂会造成缺氧等新的应激;再者,免疫能力急剧下降,此时如果采取换水等措施或使用消毒剂等会对鱼体造成进一步的刺激。在正常情况下,鱼与病原是和谐相处的,鲫鱼的出血病病毒一直在鱼身上携带着,但并没有对鱼的生长,游动等造成影响。现在苏北地区的池塘养殖异育银鲫大多有病毒,只是在应激状态下才会爆发。
鱼有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肠道。肠道健康中粘液健康是很重要的,而必需强调粘膜健康。皮肤的粘液与肠道粘液,分别由不同的基因调控处理。
第二道防线是泥-水界面。它是池塘物质转换的主要场所,在养殖期不要用颗粒型消毒剂来消毒,在养殖后期,多使用生物底质改良剂和底层增氧设施来加强物质转换效率。
第三道防线是气-水界面。其主要功能是气体-液体交换的场所,也是生产者——藻类生存和繁殖的主要场所,需要有很好的藻相,避免蓝藻藻相的形成。而养殖所需要的良好的藻相的形成离不开科学的肥水管理因此,要求施肥应穿于养殖过程的始终。池塘养殖所需要的90%溶氧供给来自于气-水界面,池塘养殖离不开大功率的叶轮式增氧机,无论池塘是否有底层微孔增氧设备;因此,形成和维持一个畅通的高通量的交换界面是气-水界面管理的关键所在。
应激状态该如何缓解
应激防控技术体系分三部分:预防技术体系(正常期)、预-控技术体系(应激期)、控制技术体系(发病期)。在预防技术体系里面严禁用药,包括消毒剂。整体来讲,基本判断是不用抗生素和消毒剂等化药,因此可以将药物从1000块钱降低到200块钱,但要增加调水产品的使用量。在预-控技术体系里面主要是减少病原体,就是减少继发性感染,可以用消毒剂。在控制技术体系里面,病毒病无法治疗,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源头,降低爆发的几率,这时必需使用消毒剂和抗生素。目的是让鱼进入稳定期,休养期。在100亩的发病鱼塘,如果死亡量小于500尾的,可以进行药物控制,减少投饵;死亡量在2000尾的,一般发病后会采取不换水、不投喂、不用药原则。不投喂只是短期的三五天不投喂。草鱼假如30天不投喂,抵抗力明显下降,45天是关键点。长期不投喂会产生饥饿应激,会产生很多损伤。鲫鱼比草鱼灵敏,团头鲂则更加灵敏。在饥饿一个星期以上要投入正常时期的1/4的饲料,再逐渐增加50%,直至回复正常水平。如果死亡量超过2000尾,建议出塘或者熬塘。熬塘是在能够判断气温能很快上升到30度以上,病毒的发作机会少,或者是鱼太小不值钱就可以熬塘。养殖户需要注意气候的短期变化,对病情和天气的了解,对天气的整体走势有一个预判。天气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是缓解的关键。
第一是提高免疫力可以通过免疫技术的发展得到提高。鲫鱼除了可以进行浸泡,也能通过打针处理。第二是免疫增强剂的广泛使用也有其必要性,要有针对性的增加肠道健康、肝胆健康、粘膜健康。第三是均衡增氧技术,增加增氧机、微孔盘、增氧剂等。第四是三道防线的生态调控。第五是切断传播途径,许多大型的养殖场都是通过自己育苗来全程控制苗种来源。苗种方面可以通过抗病育种技术,连续通过打针,即第一代打针增强免疫力,第二代再打针等,通过控制打针的代数来增强抗病力,现在试验正进行,苗头不错。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纸媒传递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