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新闻 > 纸媒传递 > 正文

桂建芳院士谈中国水产育种 抗病新品种培育最难

发布时间:2016/3/16 9:55:37  来源:水产前沿  编辑:黄姗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核心提示: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在鱼类遗传育种领域享有崇高的地位,建言育种是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千万不能半途而废。种是水产养殖业的基础,是水产养殖的第一环节。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开展养殖的水产生物种类超过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在鱼类遗传育种领域享有崇高的地位,建言育种是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千万不能半途而废。

 

 

  种是水产养殖业的基础,是水产养殖的第一环节。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开展养殖的水产生物种类超过300种,但绝大多数种类没有经过系统的遗传改良,与作物种植业和畜牧养殖业一样,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优良品种的支撑。

 

  作为水产学的基础学科,水产生物遗传育种研究一直是水产科学研究领域的重点工作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在国家颁布863、973计划后,我国广大水产科技工作者围绕培育高产、优质、抗逆能力强的经济水生生物优良品种这一核心目标,在相关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水产遗传育种研究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从群体水平、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再到分子水平,现代技术加快了水产遗传育种的进度,一大批如建鲤、异育银鲫、全雄黄颡鱼、“黄海1号”等优良新品种更好地走向了大众。但是可以看到的是,良种的培育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产业的快速发展与良种的长期培育出现了矛盾,当今国内许多水产品种仍然面临着良种覆盖率低的困境。

 

  “水产遗传育种技术的发展和水产新品种的培育,是养殖可持续产量提升的首要因素之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称。桂建芳长期从事鱼类遗传育种生物学基础和相关生物技术研究。他曾系统研究了多倍体银鲫的遗传基础和生殖机制,首次揭示银鲫独特的单性和有性双重生殖方式;利用原创银鲫育种技术路线,培育出有重大应用价值的银鲫养殖新品种;开拓出一条X和Y染色体连锁标记辅助的全雄鱼培育技术路线。因其在科研领域所做出的重大贡献,桂建芳于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5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在鱼类遗传育种领域享有崇高的地位。日前,本刊对其作了专访,听听他对中国水产遗传育种领域的一些看法。

 

2004年学科组成员与学生合影

 

  现状:机遇挑战并存

 

  水产前沿:中国水产遗传育种的现状和进展如何?

 

  桂建芳:经过近20年的发展,水产包括鱼类、虾类、贝类、藻类、两栖类等都取得比较大的进展。基本上主要的养殖种类都有从事水产育种的队伍。在基础研究方面得到了国家973计划的支持,在技术方面受到863计划的支持,在品种培育和苗种繁育等都受到了国家政府的支持。总的来说,中国水产养殖遗传育种呈现非常好的态势。

 

  水产前沿:遗传育种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

 

  桂建芳:中国水产养殖遗传育种以973计划、863计划为支撑,在各方面都作出了新的调整。但育种是一件长期坚持的事情,需要持之以恒和源源不断的支持。这是大家面临的机遇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就鱼类育种来说,成鱼一般要经过好几年才能繁殖一代。一个专家,如果运气好的话,10年就可培育出一个新品种,但好多育种起码要经历四到五代(有的品种一代的繁育需要3-5年时间)长期的观察选育才能培养出一个新品种。

 

  除了育种周期比较长,还有育种需要获得大量的变异体。一方面是通过自然突变,这种变异有好的也有不好的。这就需要科研人员长期的研究观察,通过比较才能够去筛选出好的突变体。另一方面通过人工的手段,去创造一些变异体,筛选出好的遗传育种材料。多倍体诱导、分子标记、核移植、克隆、代孕技术(把这种鱼类的生殖细胞移植到另一种鱼类的性腺,让其发育起来)等这些都是比较先进的技术手段。

 

  从自然和人工手段中获得的好的遗传育种材料,科研人员就把它们配套在一起,再通过遗传育种手段来实现实际生产。现在需要做的是把全基因的信息弄清楚,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做出一些预测,比如预测哪种遗传信息材料和哪种遗传信息材料配套效果更好,然后在生产当中进行评价。

 

  发展:突破传统育种思路

 

  水产前沿:良种是一个产业的基础,中国许多品种面临良种率低的问题,您认为该如何解决?

 

  桂建芳:随着生产模式与养殖模式的不断发展,无论任何时候产业的发展都在追求良种。良种的需求总是摆在第一位的。从事遗传育种的科研队伍的责任是非常重大艰巨的。我们国家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成立国家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直到2014年一共审定了156个新品种,2015年又审定了12个新品种(具体要等到2016年3月发布),截止到2013年已经建立了65家国家级的原种场、良种场,575家省级水产原良种场,目前正在建的水产种业示范场超过60个。

 

  审定通过的每一个新品种都是相应的养殖种类的良种之一。每一个良种会带动相应的产业链的发展。但是每一个新品种需要经过3-4年的小试到中试。而且根据养殖的种类不同,创造的价值也有所不同:有的品种养殖的面积比较大,创造的产值比较大,体现的价值也比较大;有的品种养殖规模相对小一点,创造的产值比较小,体现的价值就相对的少。我们将会继续致力于水产遗传育种工作,继续为中国的水产养殖业贡献一份力量。

 

  水产前沿:中国的传统育种以保种育种为主,现在的育种思路是什么?相比以前的育种有何改进?

 

  桂建芳:一直以来,国内水产遗传育种工作一直坚持育种与保种并重的原则。与之配套的是,国家建立了水产良种场和水产原种场。所谓的原种场就是保存那些还没有培育出新品种的品系,比如说青草鲢鳙(长江、珠江不同区段的水域)原种保存。

 

  育种是更具开发性、探索性的科研工作,从事遗传育种的主要队伍是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研机构等科研人员,是要进行一些探索性的科研工作。保种则是相对稳定的、保护性的技术工作,从事保种的技术单位按照技术路线去进行保种,保种技术单位主要是各个省水产渔业厅,或者是水产推广站,甚至是一些授权的原种场。

 

  现在比较喜人的进步是,中国现代国家水产良种与种业体系经过20年的发展,成功推进了各个产业体系,比如大宗淡水鱼产业链技术体系、罗非鱼产业体系、贝类产业体系、鲆鲽产业体系等等,最近7、8年取得的进展极大地推动水产行业的发展。通过把研究单位的科学家跟企业、公司、产业部门建立直接联系,把从事病害研究的、养殖模式的、遗传育种的科研专家和公司结合起来,直接抵达养殖户,做到产、学、研结合,带动了产业的发展。

 

  水产前沿:中国水产养殖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哪些品种在水产选育这块取得比较重大的突破?

 

  桂建芳:异育银鲫是一个例子,从过去传统的通过细胞遗传学研究发现银鲫是多倍体,进而发现鲫鱼能够进行单性雌生殖,然后发现天然的群体当中进化出少数的雄性个体(根据不同地方的种群,雄性的比例不一样)。最后发现群体中的雌性个体与雄性个体进行交配的话,能够进行有性生殖产生下一代。我们利用银鲫的单性和有性生殖方式,培育出几个品种。经过四十多年,三代人的共同努力,坚持鲫鱼育种不间断,才取得显着效果。

 

  全雄黄颡鱼是一项比较重大的突破。一般来说,黄颡鱼雄性个体比雌性个体长得快,雄性个体长两年可以长到3至4两,雌性个体仅长到1.5到2两。为了推动产业发展,国内科研人员通过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的手段,通过大量的基础工作,筛选鉴定出雄性黄颡鱼Y染色体的特异标记,同时也鉴定出X染色体的特异标记。利用这两种性别特异的标记,就可以鉴别出携带YY,XY,XX染色体的黄颡鱼,这样有益于制种,保证全雄黄颡鱼是YY的雄鱼和XX的雌鱼交配形成的后代,也就是全是携带XY染色体的黄颡鱼。把分子标记的技术手段应用到黄颡鱼的培育过程,这是水产遗传育种比较成功的案例。

 

  牙鲆也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一般来说,雌性的牙鲆比雄性的牙鲆长的快。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在北戴河有个育种基地,牙鲆可以通过人工雌核生殖的手段,也培育出全雌的牙鲆。

 

  当然还有其他的品种,总而言之,育种要达到一定的效果,例如生长比较快、抗逆性比较强,或者有什么其他特别之处,使养殖户产生相应的效益。

 

  水产前沿:中国是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大国,但是选育这块似乎还没有太大的突破,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桂建芳:其实中国一直在对虾领域坚持不断地进行遗传育种工作,国内也培育出了好几个品种,比如桂海一号等。但这些品种不能普及的原因有:第一,掌握的遗传资源不够。种质资源主要掌握在别人的手里,国内没有掌握充分的资源,主要还是靠进口种虾;第二,养殖户的认识问题。国内的育种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培育出来的新品种怎么推广运用,怎样让养殖户能更看到这些种质的优良之处,还需要我们和养殖户多交流,达成共识。

 

  就南美白对虾这一品种而言,对虾是一个外来品种,国内遗传育种研究工作起步晚,而美国在夏威夷等地通过长期的研究,摸索清楚了遗传育种规律,建立了不同的家系,掌握了最核心的种质资源。中国则每年向他们进种虾,将两个家系(一个家系雌的,一个家系雄的)进行交配生产苗种。

 

  需要看到的是,南美白对虾在中国的养殖确实给国内带来了很大的提升,给中外的水产养殖业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南美白对虾的产值也远远高于其他虾类。育种还是一个关键,如果国内能够掌握更好更多的种质资源,相信南美白对虾在中国能产生出一些规模比较大的养殖品种出来。

 

  建议:改进养殖模式

 

  水产前沿:像现在银鲫出现大红鳃等严重病害,这些问题能否从选种育种开始加以防控?

 

  桂建芳:最近我们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是关于培育抗出血病的新品种。病害是培育新品种的推动力,有可能导致一些抗病新品种的出现。鲫鱼最近几年病害比较严重,和养殖户的生产养殖模式息息相关。

 

  因为养殖效益比较好,导致一些养殖户养殖量越来越大,忽视了养殖和环境的平衡。过去的养殖是春夏秋养殖,冬季干塘、晒塘,让池塘有一个修复的过程。但我们现在很多地方都是一年四季不间断在养。有的池塘甚至十年都没有休养过,底泥不断加深,导致一些病菌不断滋生。再者,高密度的养殖对鱼本身的免疫系统造成损害,先天性免疫系统长期趋于一种高应激状态。当爆发严重病害时,鱼类自身没有潜能去启动免疫反应来抵抗各种病原的侵袭,从而导致出现一些新型病例,并诱发出其它一些病害。

 

  就水产遗传育种而言,抗病新品种的培育是最难的,因为病原本身跟养殖的环境条件是紧密相连的,包括环境中存在的所有生物。一个抗病新品种只能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当爆发其它新疾病的时候,只能无力招架。

 

  水产前沿:您对中国水产养殖业和遗传育种有什么建议?

 

  桂建芳:就像我上面所说的,当今水产养殖业存在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养殖模式与环境相违背。特别是近几年南美白对虾受到病害的严重干扰,主要的解决方案是需要一个适宜的养殖模式。我们要提倡生态养殖、健康养殖的理念,要让水产动物在一个快乐的条件下生长,而不是在那种高密度的相互残杀的环境中成长。一个成功的养殖包括有好的种质、好的养殖环境、好的养殖模式,以及好的病害防控措施,这是缺一不可的。

 

  现在大热的工厂化养殖更有利于达到上述我所说的目标,所谓的工厂化所有的过程都是在现代的工业化的条件下,去为水产养殖品种创造好的条件,从而提高产量。但当今工厂化养殖单位面积养殖容量高,需要适当控制好密度。

 

  在水产遗传育种方面,育种是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我们需要建立一支稳定的科研队伍,坚持长期的努力(一方面来源于政府的支持,另一方面来源于科技人员的长期努力),大家齐心协力,持之以恒,千万不能半途而废。

 

编辑:黄姗 访问人次:5858 关键字:水产育种,抗病新品种,培育,桂建芳,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纸媒传递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