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成功的养殖应该包括有好的种质、好的养殖环境、好的养殖模式,以及好的病害防控措施,这些都缺一不可。
——2016年3月刊卷首语
一年之计在于春,又到做养殖规划的时候,养殖户面临对市场动态和购苗渠道等方面的需求。依照本刊惯例,我们继续推出了春季购种指南,这一期杂志对罗非鱼、对虾、鲫鱼、加州鲈、罗氏沼虾、台湾泥鳅、宝石鲈、鳜鱼、鲟鱼、马友鱼等十个品种的市场动态做了简要描述,并附上了部分苗种企业的销售电话。对苗企的推荐,我们纯粹是希望为养殖市场提供有一定口碑、相对有保障的购苗来源,倒不是基于自身商业利益的考虑。
水产养殖目前还处在以野生物种驯化养殖为主、人工遗传改良品种为辅的生产阶段。由于无意识地近亲繁殖,导致很多养殖品种的种质从20世纪80年代就相继出现退化现象。国家因此设计了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引种中心和遗传育种中心三条良种化的技术路线,来解决苗种繁殖场优质亲本的生产供应难题。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有计划、大规模地推进水产品种创新和原良种体系建设,特别是1998年以来,中央财政建立了全国水产良种工程基本建设专项,加大对水产种业的支持力度,促进了水产原良种体系形成和完善。截止到2013年,已经建立了65家国家级的原种场、良种场,575家省级水产原良种场,目前正在建的水产种业示范场超过60个。而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成立的国家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直到2014年一共审定了156个新品种,2015年又审定了12个新品种(具体要等到2016年3月发布)。每一个良种都或多或少会带动相应产业链的发展。
但良种不是“万金油”,并非可以满足养殖者对高频养殖和高产的极限化追求。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病害的爆发跟养殖者的养殖模式息息相关。比如江苏的鲫鱼,因为此前养殖效益比较好,导致一些养殖户养殖量越来越大,忽视了养殖和环境的平衡。过去的养殖是春夏秋养殖,冬季干塘、晒塘,让池塘有一个修复的过程,但现在很多地方都是一年四季不间断在养,导致一些病菌不断滋生。再者,高密度的养殖对鱼本身的免疫系统造成损害,先天性免疫系统长期趋于一种高应激状态。当爆发严重病害时,鱼类自身没有潜能去启动免疫反应来抵抗各种病原的侵袭,从而导致出现一些新型病例,并诱发出其它一些病害。
在鱼类遗传育种领域享有崇高地位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接受本刊采访时,也表示当今水产养殖业存在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养殖模式与环境相违背,一个成功的养殖应该包括有好的种质、好的养殖环境、好的养殖模式,以及好的病害防控措施,这些都缺一不可。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纸媒传递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