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属于温水杂食性淡水鱼,在我国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素有“水中人参”的美誉,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是我国水产养殖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
在广东珠三角地区,对虾养殖的困难和鱼价持续的低迷,使得许多养殖户不断寻找新的养殖品种,打开新的养殖模式。当前珠三角以江门新会地区养殖居多,以台湾泥鳅养殖为主要品种;主要集中在新会九子沙、大鳌等地,养殖面积大约8000亩左右;还有其他的地区包括中山、珠海、台山等地都有分布;
从养殖角度分析,泥鳅具有病害少,耐低氧,易管理,养殖成本低等优点,还有就是养殖周期短,一般在70-80天左右,可以养到15-16条每斤左右的规格,资金回笼快,近年来受到众多水产养殖人的青睐。
1、泥鳅生活习性:
泥鳅生活水域较广,河流,泥土,稻田等都可生活,适宜水温15-30℃,在22-28℃最佳,摄食量大,生长速度快,珠三角地区养殖土塘为主,泥鳅长期在底部析居,喜爱阴暗,安静。具有鳃呼吸、皮肤呼吸和肠呼吸三种呼吸方式,所以对环境的适应力强,即使在离开水体也能保持较长时间的活力,具有长途耐运输的优点。
2、土塘养殖管理:
放苗:珠三角地区泥鳅养殖以精养为主,底质一般为黏土泥地,放苗前漂白粉消毒,进水深度一般50-80cm,不易过深,同时在进出水口套密铁丝网,防止泥鳅外逃和杂鱼进入,水面要低于塘堤30-50cm左右,四周安装防逃网,插入塘周围,防止泥鳅逃跑。
放苗前,苗种用3%-4%食盐水浸泡10分钟左右进行消毒,苗袋入塘后先让袋内水温和塘内水温接近后(约15分钟),放苗时间一般为早上7:00-9:00,或者下午4:00-6:00,将苗倒入塘中,放苗前可以敷人参、维C等提高鱼苗的抵抗力。
投喂:台湾泥鳅经过驯化后可以白天喂食,当前珠三角地区养殖户在养殖前期,搭配南美白对虾0#、1#投喂,早上6点-8点,中午12点,下午16点-17点投喂,中后期转以罗氏沼虾料或者鱼虾混养料投喂,也有投喂泥鳅膨化料为主。投喂量根据天气、水温,水质的变化增减投喂,由于泥鳅具有杂食性和贪食性,投喂环节不宜过饱,可少量多餐,防止饲料投喂过量引起水质污染等问题。
增氧:泥鳅耐低氧能力强,极少出现缺氧死亡,所以白天中午可开一台,晚上开2-3台增氧机。
3、水质管理:
前期苗期主要是培水,提高鱼苗的成活率以及增强体质,泥鳅塘的水随着投喂饲料量增加,水质容易浑浊,起泡沫,主要是加大换水,中后期要勤做底改工作,低温时降低饲料投喂量,定期测pH值,氨氮,亚硝酸盐,注意观察水中藻类变化。
病害防治:
泥鳅养殖的病害主要有肠炎,烂身,寄生虫,水霉等,
肠炎:泥鳅在水温达到30℃的高温进食时,常常引起肠炎,主要由于水质浑浊,饲料质量差,消化不良引起,在日常管理中,通过大量换水,消毒,停料,内服中草药和抗生素防治。
烂身:主要是高温,刮鱼时机械损伤,纤毛虫引起的表皮烂身。
寄生虫:主要是车轮虫,指环虫等引起泥鳅不进食,或者进食慢,体型瘦弱,虫害严重引起泥鳅长期在水表面,游动不正常。可通过显微镜检查寄生虫种类,解剖鱼身观察,可使用市面杀虫药搭配阿维菌素泼洒。
水霉:属于真菌感染,由于塘底有机物过多腐烂,或者由于养殖密度过大,运输拥挤引起。体表有灰色或者白色斑点覆盖,严重可形成斑块,鱼基本停止进食,常规选用食盐消毒搭配抗生素内服。
水质管理及病害防治是相关联的,关键点还是控制好饲料投喂,现在的养殖追求越来越高,追求快,追求高蛋白,包括现在大部分厂家推出的38蛋白料,虽然料比相对低点,但在高温期,这就带来了病害及损失,在价格不高,病害多发季节,笔者认为36蛋白已足够,病少,成本低,何乐而不为?
4、市场环节:
泥鳅主要供给市场在北方,上市规格受到市场,季节影响,主要由泥鳅中介收购,出售到北方市场和种苗场,在外贸出口中,日韩,港澳台地区比较受欢迎,当前珠三角地区养殖相对合理化,而北方养殖受天气影响,冬天无法养殖,珠三角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地域广阔,水源丰富,冬天可以选择搭盖冬棚养殖过冬,在次年春节上市销售。
泥鳅凭借自身独特的营养价值和养殖优势,在珠三角逐渐成为养殖新宠,未来或许会成为一个热门的水产养殖品种,当然,所有的养殖鱼类都会面临一个成品销售的问题,这也是一个隐存的风险,但随着饲料的成熟和养殖环节的优化及养殖规模进一步的增加,消费市场相信也会不断扩大,也不失为水产养殖的一条新路。
评论列表 | ||||
|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养殖综合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