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来,世事变幻,但在中国农村,牛种镰收的耕作方式一直延续,直到1980年后,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被迅速淘汰,一去不复返。
两千年来,朝代更迭,无论兴衰、无论旱涝,土地上的农民一直背负着沉重的农业税,直到2006年,这种延续了2600年的税赋,才最终画上句号。
两千年来,斗转星移,走过四大发明,走过工业革命,中国的农民依旧在各自的一亩三分上分散耕种,如今伴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号角,土地经营方式终于迎来变革。
杂交技术、转基因工程、生态革命,农业新技术正带来生产方式的大革命;工业化、城镇化、规模化,社会急剧进步正带来农业生产秩序的大革命;品质化、品牌化、个性化、多样化,生活品质的提升正带来消费模式的大革命;互联网、信息化,人类的发明创造不断带来思维模式的大革命。
这场大革命,注定是一场社会生产秩序的再组合、社会生产力的再突破、社会生产关系的再调整、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未来,我们每一个人,将在这场前所未有的大革命海洋中呼吸、徜徉。
五大革命正在集中爆发
土地规模化带来的农业经营模式大革命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以及中央一号文件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制定,拉开了我国农业二次革命的序幕,农业生产经营模式面临新的历史性突破。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允许农民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一政策导向的落实,将直接带来农业经济发展的巨大变革,加快农业经济的跳跃式发展。
土地流转政策充分适应了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时代要求,将农业生产方式直接与市场经济对接,解决了小农经济模式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存在的种植规模缺失,以及人力资源捆绑造成的劳动力流动阻碍问题,为农业规模化经营提供了可能,使生产力要素得到最佳组合,并与市场竞争机制有效结合。这将引发农业领域一次伟大的革命,促使生产的各个环节发生巨大的变革,促进农业经济集约化发展和高速增长,造就工农业经济的大融合局面。
品质化、品牌化带来的消费模式大革命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是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提高人们消费质量的需要。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农产品市场进一步规范,中国加入WTO以来国外农产品大量涌入,农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愈演愈烈,农产品品牌的价值在市场中凸显。
消费者在选择蔬菜、水果等农产品时注重其新鲜度,在购买食品时对商品的属性、功效、口感等诉求越来越高。对农产品的品质进行规范和品牌定位营销无疑是生产者最需要苦心钻研的问题。消费者购物时更加信赖品牌,而不仅仅靠感官判断,这就是品牌化消费革命。
消费层次的多样化以及需求的个性化带来的价值化大革命
消费者的消费层次多样化,对于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需求自然不一样,尤其体现在个性化需求层面。农产品同其它商品一样,既有价格的高低之别,也有质量的优劣以及等级的划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跟其自身的经济实力息息相关,由此带来的农产品价值化革命不可小觑。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竞争出现了非对称性,发达国家的品牌竞争力具有先天优势,发展中国家因先天不足而处于相对劣势地位。跨国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行业协会是农业品牌经营的主体与核心。农业产业化已是被世界发达国家证明了的农业品牌发展的成功之路。
农产品的品牌化运营无疑是提升农产品价值的最好途径,消费者在购买农产品时,对于农产品价值的认知,更多的是对农产品品牌的认知。因此可以说,消费层次的多样化以及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是农产品价值化革命的先期导向因素。
国际粮食贸易的格局带来的全球化思维大革命
在国际化进程加快的21世纪,粮食国际化的纽带将各个国家联系在一起互相依存、互相补给、互相制约,国际粮食贸易格局也正随着全球化慢慢转变。从以往的情况来看,中国的粮食生产和发展长期立足于国内,粮食供应优先保障国内供给。然而在2010年后,这一传统格局悄然改变。作为中国传统优势品种的玉米、小麦、水稻等谷物主粮进口量正大幅增加,中国逐渐成为主要粮食品种的净进口国。
进口粮食就是间接的进口土地和水资源,我国人均资源偏少,耕地和淡水资源都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一情况将长期制约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国际粮食贸易格局的形成,让农业企业尤其是粮食贸易企业大佬们不得不用全球化思维,来思考这场农业变革背后的问题。在国际粮食贸易面前,要实行总体经营全球化,而非仅仅局限于全球销售。
互联网、信息化带来的思维模式大革命
中国农业生产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阶段。互联网技术迅速进入中国农村,正改变着中国的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缩短了田间地头与销售终端的距离,为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互联网农业”日益受到大众和资本的关注。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先进的农业管理方式也逐步成为构建互联网农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传播有独特的效应和规律,使得在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年轻消费者对社交网络的信任,往往超过传统媒体和广告。互联网时代商业环境的变化已广泛触发了企业商业模式的调整与变革,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互联网农业正在对传统农业的经营模式发起巨大冲击,互联网农业思维模式主要表现为:互联网技术深刻运用的智能农业模式,互联网营销综合运用的电商模式,以及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的产业链模式。这三种模式呈现梯次推进的状态,农业与互联网的深度结合将创造出一个全新农业融资和运营新模式。
品牌农业大革命带来千载难逢的商机
农产品品牌化需求与品牌缺失带来的商机——品牌抢位
消费者对于品牌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而我国从小麦、水稻到瓜果、蔬菜,从猪肉、羊肉到海鲜产品,大多数农产品还处于无品牌阶段,名牌农产品更是少得可怜。能够让消费者耳熟能详、值得信赖的农产品,发展空间巨大。消费者的品牌化需求,成为有远见的农产品企业迅速崛起的巨大商机:品牌抢位,领先一步占据制高点。
产品同质化现状与消费需求价值化带来的商机——价值抢位
随着大众消费水平提高、消费升级、农产品供应不断丰富,消费者对农产品需求也在向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发展,食品安全问题促使人们更加注重农产品的安全健康和高价值。而现实情况是,我国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尚难以满足价值化的需求。如何提升农产品价值,抢占农产品价值高点,是提升企业和品牌附加值的商机所在。
区域品牌资源向企业主体品牌资源转化的商机——资源抢位
在我国,由于地理环境、历史人文的不同,几乎每一区域都有蜚声中外的名优特产。然而很多名优特产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品牌效应,还处于“有名无牌”的阶段:知名度高但品牌化程度低,根源在于品牌经营和受益主体不明确。没有宁夏枸杞,只有“某品牌”枸杞,没有沾化冬枣,只有“某品牌”沾化冬枣。在区域品牌向名牌发展的竞争中,谁能够率先把区域优势资源植入消费者的心中,谁就能整合区域资源,真正把区域优势资源保护起来。
移动互联网带来电商生态的变化——平台抢位
经过多年的互联网实践,传统企业找到了最合适的互联网模式:通过电商的方式打通其前端需求链和后端供应链,建立自己的业务闭环。这种模式同样适用于农产品企业的电商运作。寻找更多的互联网触点,比如天猫、京东、微信、微博、APP、独立官网等,企业成为主体,让各大电商平台成为其整个业务模式中的一个环节。这样的格局带来了更多电商平台的崛起,包括企业以自建商城的方式搭建自己的电商闭环,这为传统企业融入互联网、实现O2O模式提供了更有效的途径。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纸媒传递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