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温度的升高,水产病害到了多发季。昨日,扬州市水产站夏季水产病害巡诊队在巡诊时发现,扬州鳜鱼再遭外来病毒——虹彩病毒侵害。
虹彩病毒影响多大?
鳜鱼养殖户亏损主要原因
市水产站站长叶金明介绍,扬州是江苏省鳜鱼养殖起步较早的地区,上世纪90年代就已形成规模。眼下,扬州鳜鱼与河蟹、罗氏沼虾、青虾、小龙虾、黄颡鱼等,一起成为扬州特种水产的六大特色品种。近3年来,扬州鳜鱼的养殖面积和产量一直位居全省首位,放养面积约30万亩,养殖产量 7000~9000吨,约为全省产量的1/3。
2015年初,市水产站在高邮和江都调查发现,亏损的鳜鱼养殖户,主要原因为鱼群发病死亡,而虹彩病毒是最主要的病害。
“以虹彩病毒为主的各种病害对扬州鳜鱼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叶金明介绍,他们近年来对高邮、江都和宝应三地鳜鱼发病情况进行跟踪调查,“2013年的发病率约为17.3%, 2014年发病率超过47%,今年截至目前,发病率已达30%。”
虹彩病毒有多可怕?
严重时死亡率高达90%
水产站副站长丛宁介绍,虹彩病毒又称“传染性脾肾坏死病”,这种病毒在农业部1125号公告里被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该病流行季节为6~8月,严重时死亡率高达90%,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昨天,在巡诊中发现,高邮二沟、周巷以及江都的渌洋等乡镇的鳜鱼发病较重,养殖户损失惨重。
周巷一养殖户告诉记者,他的塘口共投放了10几万尾鳜鱼苗,从上个星期一开始发病,短短的一个星期,已死亡了7万多尾。而水产专家解剖发现,该鱼正是感染了虹彩病毒。
虹彩病毒从哪来的?
携带病毒的外地鱼苗是病根
丛宁介绍,扬州鳜鱼养殖规模虽然位于全省第一,但鳜鱼苗种来源却非常复杂,“八成的鳜鱼苗都是从广东私人苗场采购,不少苗种携带有虹彩病毒,而这种病毒具有传染性。”
“最适宜虹彩病毒爆发的水温是28℃。”丛宁说,从这几天来看,鳜鱼养殖塘口的中下部水温已达到28℃,因此,这种病害这段时间开始陆续爆发。
虹彩病毒如何防控?
建议启动水产苗种检疫
记者了解到,广东是我国专业化和规模化养殖鳜鱼较早的省份,优越的气候条件及麦瑞加拉鲮(鳜鱼的饵料鱼)的开发使其成为华东乃至全国最大的鳜鱼种苗供应地和商品鱼生产基地。
但是,随着上世纪90年代广东爆发的“传染性脾肾坏死病”,给鳜鱼产业以沉重打击,并逐渐随着种苗向全国蔓延。
目前,扬州市有85%的鳜鱼苗来源于广东,给该病的防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切断传播途径是最有效的防治方法。
因此,水产专家建议,尽快启动苗种检疫是防控该病的首要工作。
“一是尽快出台江苏省水生动物苗种产地检疫管理政策;二是利用扬州已高标准建设的宝应、高邮和江都三家水生动物疫控实验室,启动‘传染性脾肾坏死病’病原的检测,重点监控本地苗繁的亲鱼和一些‘鳜鱼养殖专业合作社’、‘鳜鱼苗种运销大户’的外来苗种;三是开展生态防治和免疫防治技术的研究。”专家建议。
如何规避养殖风险?
建立本地良种繁育基地
叶金明说,鳜鱼养殖风险的减少,除了尽快启动水产苗种的检疫外,还应在扬州本地建立鳜鱼良种繁育基地。
“2013年开始,我们进行了鳜鱼规模化繁育技术的试验,目前已取得了突破。”叶金明介绍,扬州鳜鱼良种繁育通过家养鳜鱼和野生鳜鱼杂交复壮,以及地理种群之间的杂交选育,鳜鱼养殖的抗病力、成活率和整齐度都显著提高。
开发新型鳜鱼的饵料鱼
要建立本地良种繁育基地,还有一大关键技术需要解决,那就是鳜鱼的饵料鱼。
丛宁介绍,过去鳜鱼的饵料鱼是麦鲮,但这种饵料鱼不耐低温,在扬州却过不了冬天,“极大限制了鳜鱼养殖的发展。”
经过两年的探索,研究人员发现,高邮湖的土著鱼——赤眼鳟,也能作为鳜鱼的饵料鱼,“赤眼鳟怀卵量大,生长快,食性杂,适应性强和养殖成本低,可实现一年多次产卵,覆盖鳜鱼整个养殖周期;赤眼鳟的产量可达1500斤/亩,显著优于目前的麦鲮。”
【读报词典】
赤眼鳟:是我国重要的野生经济鱼类之一,因眼睛上缘有一块月牙形的红斑,所以叫赤眼鳟。由于形似草鱼,也叫野草鱼。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养殖综合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