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学者Ling Cao等人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中国水产养殖与世界野生渔业》一文,文章称,若不采取相关措施,中国水产养殖注定削弱世界野生渔业资源。该观点引起了世界多方关注。
针对Ling Cao等人的论述,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启升、麦康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清印、徐跑、副研究员单秀娟,中国科学院研究员解绶启、李钟杰、张国范、陈宇顺、副研究员韩冬,上海海洋大学教授李家乐,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张文兵等知名渔业科学家联合撰文,提出观点:中国水产养殖缓解了对野生渔业资源需求的压力。
中国水产养殖缓解了对野生渔业资源需求的压力
Ling Cao等在《科学》杂志(SCIENCE,2015。6218:133-135)发表的“中国水产养殖与世界野生渔业”(China’s aquaculture and the word’s wild fishes)一文引起了多方关注。该文提出了"若不采取相关措施,中国水产养殖业注定削减世界野生渔业资源"的论点。显然,文章作者对中国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国情缺乏了解,文章的结论也有失偏颇,缺乏令人信服的科学依据。为此,有必要对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结构特征及其在缓解世界野生渔业资源压力方面的作用做出明确阐述,以飨关心这一问题的业内同行和各方读者。
中国水产养殖快速发展的驱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水产养殖快速发展主要归因于政策和科技两大驱动因素。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和对水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决定了水产养殖在中国渔业的战略主导地位,中国必须走"以养为主"的产业发展道路,确保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同时,科技进步推动了水产养殖业的跨越式发展。而产业结构对驱动发展的意义不容低估,也是构成中国特色水产养殖业的要素之一。中国水产养殖相当—部分种类不需要投饵,生产成本低,管理相对简单,在解决了种苗培育和养殖技术之后,很快即可形成规模养殖,这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的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水产养殖促进了捕捞渔业产业结构调整,转移了大量富余劳动力,渔业效益和渔农民收入增加,缓解了野生水生生物资源衰退的压力,水域生态环境也得到改善。2013年,中国水产养殖产量达4542万吨,占全球水产养殖总产量的60%以上,不仅保障了中国水产品的市场供应,也对世界水产品供给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水产养殖的产业社构特征
众所周知,中国水产养殖在长期探索中走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之路,形成了颇具中国特色的产业结构,这是一个低营养层次和高产出的结构,一个既提供食物又具生态服务功能的结构。2013年,中国淡水养殖种类的加权营养级为2.20,海水养殖种类的加权营养级为2.05,远低于许多以投饵性鱼类养殖为主的国家的水产养殖营养级,其营养级高达3.0-3.5。这些简单而明确的数据进一步表明中国水产养殖是以高生态转化效率和高产出的方式为人类提供水产品的。中国水产养殖营养级较低是由于不需投放饵料的滤食性鱼类、滤食性贝类以及藻类等养殖的产量在总产量中的比例高。2013年,中国水产养殖不投饵种类的产量比例为55%,远高于世界不投饵种类产量比例30%的平均水平。
2013年,中国淡水养殖产量占水产养殖总产量的61.7%,其中淡水鱼类产量占88.6%。超过82%的淡水养殖鱼类产量来源于滤食性、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这些鱼类对鱼粉的需求量都比较低。如占淡水鱼类养殖总产量67.6% 的鲤科鱼类. 其中鲢、鳙是不投饵的滤食性鱼类,草鱼是草食性鱼类,饲料中几乎没有使用鱼粉。海水养殖中不投饵的贝类(74.2%)和藻类(10.7%)产量占海水养殖总产量的84.9%。统计分析表明,中国水产养殖中主要依赖鱼粉为蛋白源进行投饵养殖的鱼类和甲壳类的产量仅占养殖总产量的39.1%。
以上也是为什么中国仅使用世界25%左右的鱼粉却为世界生产出了60%以上的水产品的主要原因。
中国进口鱼粉总量趋于稳定
过去10年间. 中国水产养殖产量从2003年的2627万吨增加至2013年的4542万吨. 水产饲料产量从500万吨增加到1700万吨. 但主要养殖种类饲料中的鱼粉含量却大幅度下降。投饵性鲤科鱼类饲料中的鱼粉含量已经从1995年的10%降到了2008年的3%,到2020年预计降至1%。中国鱼粉年进口量在过去10年基本稳定在100万吨到150万吨之间. 近年有所下降,如2012年进口鱼粉125万吨,2013年进口鱼粉98万吨,2014年进口鱼粉104万吨。对1984—2000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分析表明,水产养殖产量和鱼粉产量之间没有直接联系,其它研究或统计分析也有类似结论。此外,中国水产饲料工业中鱼粉替代蛋白源,如非鱼源性的动物蛋白、植物蛋白和单细胞蛋白等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
秘鲁、智利以及美国等是世界鱼粉主要生产国,也是中国进口鱼粉的主要国家。这些国家作为世界上渔业管理比较先进的国家,在总允许渔获量管理方面非常成功,捕捞配额也是根据渔业资源评估状况逐年调整的。例如,2012年夏季秘鲁鳇捕捞配额因2011年评估的鳀资源量下降而降至81万吨。1995年粮农组织通过了《负责任渔业行为守则》之后. 这些国家堪称负责任渔业捕捞和管理的典范,不会对本国及非专属经济区渔业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因此,这些国家与中国的鱼粉贸易造成其本国乃至全球鱼类资源衰退也就无从谈起。事实上近年来世界捕捞渔业产量中加工成鱼粉的比例在下降。另外,鱼粉生产原料主要来自中上层旳小型鱼类(亦称饵料鱼),大量研究证明中上层的小型鱼类资源波动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如秘鲁鳀、太平洋鳀和沙丁鱼等资源量的剧烈波动。因此,秘鲁、智利和美国等国家渔业资源的变动与中国水产养殖的影响不存在必然关系。
相关措施已在实施
近年来,中国水产养殖中使用低值鲜杂鱼每年约300万吨。这些鲜杂鱼(如鳀、龙头鱼、脊腹褐虾、七星底灯鱼等)主要用于投喂营养层次较高的鲈鱼、鲆蝶类和大黄鱼等,实现了低值蛋白向高值蛋白的转换。而且,投喂鲜杂鱼带来的严重环境污染等问题,已引起了政府相关部门和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已经有专家建议国家立法,在未来水产养殖中将禁止使用鲜杂鱼,部分海水养殖的主产区如浙江等地已经开始试点。
过去几十年间,随着对水产养殖生物的消化生理、营养需求、饲料原料处理工艺和鱼粉替代蛋白源等方面的研究和认识的加深,中国水产饲料中鱼粉含量一直在持续下降。虽然中国水产养殖的总产量持续增加,但水产养殖消耗的鱼粉总量相对稳定,并且还有下降的趋势。事实上,目前中国水产养殖营养与饲料的研究与产业的发展目标也是明确的,即"通过系列研究与示范,通过饲料配方及投喂管理技术的改进,提高养殖效益、降低饲料成本、改善产品品质、减少环境污染,以保障食物安全、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为最终实现配合饲料的全面普及、立法禁止直接使用鲜杂鱼和饲料原料进行水产养殖,保证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理念在中国水产养殖实践中不断发展,并取得显著成绩。2015年的中央1号文件再次明确"推进水产健康养殖",进一步促使产业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多营养层次的生态综合养殖模式的示范与推广也为中国水产养殖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多选择促进"高效、优质、生态、健康、安全"现代中国水产养殖业的绿色发展。水产品是人类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之一,前全球水产品总量的约50%来自水产养殖,预计到2030年,这个比例将提高到60% 以上,未来水产品供应将主要来源于水产养殖。因此,未来的中国水产养殖业不仅将为人类提供更多的食物,同时也将进一步缓解对世界野生渔业资源供给的需求。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纸媒传递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