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新希望六和 广东片区配方师 刘满仔
每年6-8月份的高温季节,病害对养殖罗非鱼的用户来说,或是灭顶之灾,不同程度的死亡让养殖户焦头烂额,或大量药物加之,或放弃治疗,随之任之。今年罗非鱼病害依然严峻,据不完全统计,粤西各地区发病率有的已高达7成,部分客户死鱼非常严重;8月份持续高温天气,空气温度38℃,表层水温36℃的情况时常存在,发病率非常高,大部分用户养殖的罗非鱼均有不同程度死亡,7-8月份市场平均投喂率可能只有1%左右;笔者通过几年的市场实践,在粤西地区,对链球菌致罗非鱼之死作一概述,以对防治、养殖有参考意义。
1 链球菌的发现与分类
链球菌(Streptococcus spp.)是一种分布于自然界的革兰氏阳性菌,是人、畜、鱼等重要病原菌。目前已有多个国家报道了鱼类链球菌的爆发和流行。最早发现鱼类感染链球菌的是日本学者于1957年在虹鳟的养殖中发现的,近年来受感染的鱼类包括多种海水鱼和淡水鱼类,温水性鱼类受链球菌的危害尤其严重。而中国南方以罗非鱼为主的淡水鱼类受链球菌感染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
根据国内外各研究机构从鱼类分离的链球菌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可分为海豚链球菌和无乳链球菌两种。但根据国内的一些研究所等对海南和广东等取样分离鉴定,确定为无乳链球菌,因此,对粤西罗非鱼危害最大的可能为无乳链球菌。无乳链球菌被认为是唯一拥有B群特异性抗原的链球菌,因而也称为GBS。
2 最新临床症状与组织病理学
罗非鱼暴发链球菌病后,其临床症状和书本、报道的描述有出入,在发病初期体表几乎无任何症状,解剖后可见肝脏轻微坏死,花肝严重或局部坏死或整体颜色偏黑,离群独游,身体颜色偏深,肠道食物甚少、肠道萎缩、胆囊稍偏大,胆汁发黑;发病严重者,体表主要表现为眼球突出浑浊(部分病鱼)、体表充血(部分)、身体消瘦、颜色偏深、肛门红肿(挤压有黄色液体流出)、离群独游、浮头、转圈、时而狂游、时而静止于水面或岸边,解剖可见肝脏坏死严重或黑肝或颜色很浅、脾脏肿大颜色偏红或发黑、肠道无物、肠道萎缩或套肠,肠腔有淡黄色液体(部分病鱼)。有学者对患病罗非鱼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发现其主要的组织病理变化为鳃充血、鳃上皮增生、融合,结构崩解;心肌纤维变性,肌间白细胞浸润;肝脏颗粒变性和脂肪变性;肠道粘膜上皮变性、坏死、脱落、固有膜炎性白细胞浸润;肾脏受损严重,白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解体,小动脉血管壁玻璃样变性;眼睛脉络膜和眶骨膜组织炎性坏死,晶状体纤维断裂和脱离。
下图为经检测初步确定为链球菌感染的一些临床症状
3 链球菌感染罗非鱼通路
罗非鱼感染链球菌的方式是多样性的,如苗种自生携带、池塘底泥残留、水质污染等,其传播的方式以水平传播为主,非常迅速,当在适当的温度下爆发时,3-5天内可波及全塘,尤以鱼的粪便、死鱼的尸体、流通的水体等途径传播迅速。EVANS等认为,链球菌是通过鱼体间的直接接触或养殖环境受链球菌污染所致;AGNEW W、邱军强等认为血溶性路线是链球菌感染传播的主要途径。但从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链球菌感染鱼体后,通过体内循环直接进入细胞的细胞质内,破坏细胞质的线粒体后,供能系统受到破坏,体内DNA复制受阻,进而破坏细胞。
罗非鱼感染链球菌的过程,从病理生物学和检测的先后顺序角度结合实际考察来看有以下过程(可能推测),如下图所示。首先,鱼体感染上链球菌后,在适当的温度下大量繁殖,链球菌首先攻击鱼体的器官是肝脏,相关研究也表明首先是从肝脏分离出致病菌,肝脏被感染后,肝功能代谢发生障碍,由于肝脏是鱼类储藏血液和解毒的主要器官,当肝脏发生障碍后,肝脏颗粒变性和脂肪变性,鱼体免疫机能下降;其次,脾脏发生变化,但并不是全部病鱼都很明显,明显者如下图所示,颜色和形态均出现异常,颜色变红且浅,体型变厚变大且末端圆盾;然后,肾脏也会发生细微变化,严重者形成内出血;再者,病原菌感染头部神经,这时候鱼体已到感染后期,游动缓慢,离群独游,或静止于水面或岸边,或在水面打圈游动;再而,病原菌在头部大量繁殖,挤压头部神经,压迫眼球挤压推出,形成突眼,这时候已到病入膏肓时期,无可挽救,不日将死亡。其中肝脏受损后,因胆汁为肝脏分泌,胆囊也会有影响,常形成胆囊肿大,胆汁发黑现象。
4 链球菌发生之表观分析
4.1 温度是必要条件
粤西每年的罗非鱼发病时间为5-9月份为多,集中在6-8月份,相关研究表明,链球菌最佳的发病水温为32℃,而在晴天的晚上8点对水温的测定,1-1.5米的水温高达35℃。
链球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特征非常明显的一种细菌,纵观全年的气温变化及养殖情况,这种病害集中发生在夏天,尤其持续高温的天气,水温在32℃以上时极易爆发,而链球菌对饲料、品种、池塘条件、密度等的依赖性并不是十分强烈。也就是说,当池塘有链球菌存在,温度达到要求,这种病害必定发生,而病害的程度才与其它因素有关。
以上为某养殖户发病非常严重的池塘温度,死亡量每天数千尾,可见当天下午3-4点空气温度为36.4℃,1.5米处温度为33.5℃,而溶氧却高达9.11 mg/L,氨氮,亚硝酸盐几乎没有。
另一方面,对廉江区域的调查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见下图《廉江区池塘水深与发病率关系》所示,共调查的81养户中,水体深度2-3米的发病率76.19%,4-5米深度的发病率45.24%,而6米以上深度的池塘发病率仅为27.78%,据有限的样本数据可总结为,发病率与池塘水体深度呈负相关,水体深度与水温密切相关,水越深,温度越低,可推测为,温度是直接影响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
4.2 苗种因素表现突出
不完全调查表明,罗非鱼链球菌病害与品种有很大关系。新挖的池塘并没有感染源,却发生严重病害;坚持每月消毒调水,水质条件非常好,溶氧6mg/L以上的池塘也发生严重死亡。当以上认为是链球菌感染事实后,可以怀疑是鱼类的品种差异所导致的。
苗种因素可归结为两方面:一是苗种本身带有致病菌,只是在适当的温度下被激活繁殖,当达到一定程度下感染所致;二是苗种本身体质、抗病力差异较大情况下,因池塘存在或外界流入致病菌后,在适当的温度条件下爆发,导致体质较弱的鱼体先感染,后通过水平传染致其它鱼体大量感染。
而据粤西局部地区2012的不完全调查表明,奥尼品系与吉富品系在发病率和死亡量上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见下表和下图。
表1 粤西吉富品系客户和奥尼品系客户发病率比较
以上数据仅代表局部区域,不能概述全部。对总样本量795户的养殖户调查表明,奥尼品系的抗病力明显高于吉富品系。这种说法或太过笼统,并不是说吉富的抗病力就一定很差,因为选择群体所用的吉富品系来源渠道各不相同,品种难以区分,加之粤西市场罗非鱼苗鱼龙混杂,分不清楚具体吉富品系。但总体可以说明,因吉富品系的苗种本身问题(亲本退化,苗种来源复杂等)所导致的抗病力弱的情况非常严重,所以2012年至今,一些意识较强的养殖户基本都会选择价格更高的奥尼品种。
4.3 养殖密度
近年来国内外有些多学者、专家认为链球菌的发生与养殖密度有很大关系。NARAID等认为链球菌的发生与养殖密度过大、水质理化因子变化等引起鱼体应激反应有关;HERNANDEZ等发现哥伦比亚的红罗非鱼感染无乳链球菌与高密度有关。但此这种说法太过笼统,到底多少才算密度过大,在什么样的养殖模式下才算高密度,故此不能量化。本调查在粤西当前的养殖模式及养殖密度下,认为养殖密度与发病率并无直接关系,如下图所示局部区域81户样本调查数据,放养600-1000尾/亩、1100-1500尾/亩、1600-2000尾/亩、2100-3000尾/亩,其发病率几乎差别不大,在实际考察中,一些养殖户4000-5000尾/亩的池塘也相安无事,而800尾/亩的池塘有的客户却发病严重,故根据局部区域调查表明,当前平均2000尾/亩的放养密度并不是制约疾病发生的因素。
4.4 水质与饲料
养鱼先养水是有道理的,对于鱼体来说,水体就是它生活的环境,良好的水质条件有利于提高鱼体的免疫机能,减少疾病的发生并提高对饲料的消化率,降低饲料系数,而水质恶化如氨氮、亚硝酸盐超标即加大了鱼体肝胆负荷和机体抗应激压力,进而刺激鱼体更容易感染病原菌。不能说粤西的立体混养池塘水质过差就很容易感染链球菌,而海南文昌的精养罗非鱼地区,基本无猪粪鸭粪污染,其水质条件良好,发病率有时候也高达9成。故水质并不是发生链球菌的必要条件,而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协同作用,所以调水内服的功效就是为了降低这种协同作用,通过水质调理和内服调控,提高鱼体免疫机能,抑制病原菌的繁殖,还是有一定积极的效果。
饲料可能也会导致鱼体感染链球菌,王琼秋等发现链球菌病的渔场所用的饲料中存在与患病鱼一致的链球菌。但现阶段无直接数据证明饲料是诱发病害的原因,故此因素还有待进一步考察。当然,优质的饲料对提高消化及免疫力是有影响,劣质饲料只会加快肝胆病变的速度。有人甚至认为饲料中能量的高低,蛋白的高低会导致发生链球菌病,这是欠缺科学依据的。
5 链球菌检测
严格来说,要确诊是否链球菌感染必须是通过取样、培养、分离,再通过分子生物学鉴定才能确定是否链球菌感染,而在临床诊断上,可通过革兰氏染色和镜检快速初步判断是否链球菌感染,笔者通过数十例诊断,基本都能鉴定出来。
正常肝细胞视图 感染后肝细胞视图
但在高温期并不是所有死鱼就说明是链球菌引起的,其它细菌性疾病也可导致大量死鱼,如下图所示为在茂名市场发现的一起非链球菌感染的罗非鱼死亡案例。
一种疑似某种杆菌引起罗非鱼死亡
6 防治对策
罗非鱼发病后,如何治疗成为广大养殖户非常头疼的问题,养殖户停止投喂并不是为了控制病情,因投料与不投料对鱼的死亡量没有关系,故不投料纯属是为了降低饲料损失;事实上,任何事物的发生必然是量的积累过程,细心观察会发现,链球菌感染也是量的积累结果。2014年5月份在吴川博铺市场某养殖户处,当时发现其鱼塘零星数条死亡,随即解剖活病鱼查看,以临床经验诊断后,告知养殖户这个鱼塘在高温月份可能有大量死亡的风险,当前必须做预防措施,但养殖户不以为然,至6月份后开始有部分鱼死亡,再次告知之并提供防治方案,养户依然不以为然,至7月份后得知鱼塘每天数千斤死亡量,损失惨重,养户方想起当初的忠告。是故,病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知;病害是有预兆的,也是可以预防的。
治疗,如果已经发生了大量的鱼体死亡,即必须用抗生素治疗,局部区域数量统计,抗生素的有效率仅为33.33%(见下表),很多养殖户反馈治疗没有效果。事实上并不是没有效果,而是药的本身问题和用药剂量问题,可发现市场抗生素兽药非常繁多,其中不乏冒牌货,假货,而最终又是养殖户来买单。在治疗方面,目前市场上用的最多的是磺胺类药物,但单用磺胺嘧啶,或只能发挥药物的60%功效,要配合增效剂使用才更加有效。又如氟苯尼考,市场上的品种非常多,有效含量各不相同;其次,由于药物本身质量问题,加之养殖户在用药剂量上不好把控,最终因鱼体摄食剂量不够而没有达到理想效果。
表2 抗生素使用效果统计表
经过药敏试验是可以筛选出抑制链球菌有效的抗生素,陈昌福等从海南省某水产养殖场患病的奥尼罗非鱼中,分离到1个编号LFY-08-23的菌株,经过分离菌株进行16SRNA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结果发现LFY-08-23菌株与无乳链球菌的生理生化特性相似,高达99.8%,用分离出来的LFY-08-23菌株对异育银鲫和斑点叉尾鮰人工感染试验,在某种浓度下,LFY-08-23菌株对头孢氨噻肟、丙氟哌酸、利福平、氧氟沙星、先锋必、头孢唑啉、头孢拉啶、头孢呋肟、洁霉素、红霉素、青霉素、阿莫西林、左氟沙星等14 种药物高度敏感;而对呋喃妥因、新生霉素、强力霉素、四环素、万古霉素、麦迪霉素、氟苯尼考等7种药物敏感;对卡那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磺胺异恶唑、复方新诺明等5 种药物不敏感。
表 3 LFY -08 -23 菌株对药物敏感性的试验结果
(注:摘自陈昌福,谭晶晶等,2010)
6.1 中西药结合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至于具体的方法措施一定是根据病害的程度,有针对性处理,以下列举一例典型的治疗方法,可供参考。
茂名客户某月14号鱼种塘开始发病,前两天10-50尾死亡量,三天后600尾,最高死亡量超过1000尾,症状如下图,经镜检分析诊断,初步确定为链球菌感染。通过消毒,抗生素搭配中草药类药品内服,效果非常显著。其中所用的抗生素为某品牌氟苯尼考(50%含量),中草药主要成分为大黄、黄柏、黄芩等,消毒剂为某品牌二氧化氯,用量各根据说明书上的治疗剂量。经过消毒,内服4天后,病情得到控制,死亡量慢慢减少,从1000多尾到几尾,这种急发型病情的效果比较显著,如果是长时间死亡了,此法效果不理想,可能是致病菌繁殖的量达到很高的程度。在治疗期间要注意两个问题:1 、内服投喂量不宜过大,1-1.5%即可。2、消毒与内服期间要开增氧机。
实际中,应根据病害的轻重缓急来处理,不同程度处理的方法不一样,所用药物也可不相同,如在消毒剂和中草药的使用上,可选用的品种很多,但不管何种方法,安全是最重要的。
表4 客户池塘罗非鱼死亡量情况表
7 抗生素对鱼体影响
很多研究表明,抗生素对鱼体的生长及健康均有影响,有养殖户反映投喂后,生长速度变慢,内脏变差。鱼体摄食抗生素后,经过循环进入肝脏,作为解毒器官的肝脏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变化,是否药物残留,残留多少与投喂时间和摄食剂量有关,但目前在市场上的一些零星发现,投喂抗生素后对鱼体的肝脏是有影响的(暂不上图)。
8对养殖规划管理的影响
据以上分析总结,望对广大养殖户有借鉴之处,如何做好养殖规划是养殖成功最为重要的环节。
8.1 做好全年养殖规划节奏
以避开高温月份,在放苗的时间与标粗应考虑到7-8月份的规格,如果是1-2两发病,可停料减少损失,如果6两以上发病,可根据情况出鱼处理,最难处理的是3-6两,损失是最严重的。
8.2 适当降温
降低温度的措施很多,如挖深鱼塘,设置遮阳物,增氧搅动水体,高温期不断加注深井水等,可能很多养殖户因条件有限做不到,但开增氧机是必要的,甚至可以全天轮流开,如在大塘可使用水车式增氧机、叶轮式增氧机、涌浪机等组合,轮流开启,既能增氧也能降温,而一些养殖理念较强的养户,还采用了底部增氧措施。
8.3 选择优质苗种
如果其他条件不能改变,建议选择优质的苗种是一种比较安稳的措施,纯种的奥尼是抗病力比较强的品种,优质的吉富也是不错的选择,总之,苗种带有致病菌及苗种自身抗病力是整个养殖过程比较关键的环节。如2012-2013年吴川养殖区,某品牌的奥尼品系发病率仅为33%,死亡率很低,而来源比较复杂的吉富品系,不管发病率还是死亡率,都非常高。
8.4 投喂与内服
晴天最低温度是早上,最高温度是下午和晚上10点前,所以早上投喂是最安全的,要想鱼体早上食欲好,晚上12点后可开增氧机至早上。高温期间,适当减少投喂量,一般控制在2%以内。饲料中的脂肪来源不同,在高温期间发生脂肪氧化的程度不一样,如毛鱼油(海水与淡水)在短时间内可氧化变质,摄食这些饲料,加大鱼体肝胆负荷,降低免疫水平。
内服保肝护胆类药物对预防链球菌效果甚微,需长期服用才有效果,可内服多糖类免疫增强剂(如黄芪多糖)及VC等配合使用,但需要7-10天持续投喂,或更长时间,而一般养殖户很难做到。
8.5 适时消毒
有效和适当的消毒能有效解决大量死亡问题,尤其是在高温起来前的强力彻底消毒(如氯制剂),和高温期间的温和性消毒能有效防止链球菌的大量繁殖,这些预防措施非常关键,把致病菌致病的风险降到最低,才能有效防止病害的发生。很多用户通常使用生石灰,但在使用剂量和时间间隔上,笔者认为还有很大空间去挖掘。
8.6 水质管理
调水的成本很高,业务员和技术员的水平可能也有限,很多养殖户水也调了,一个月还调了3次,钱也花了,但还是发病,主要还是没有科学的调水理念,调水要有针对性,要清楚这次调水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为了降低氨氮和亚硝酸盐,要思考对链球菌是否起到抑制作用。事实上,氨氮和亚硝酸的降低并不是一两次调水就能解决问题,尤其是高密度罗非鱼虾混养塘,调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坚持。很多研究表明,补充一定量的微生态制剂,对抑制有害细菌的产生是有效的,如使用EM菌,但要及时补充剂量。
9 小结
以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链球菌既可以预防,也是可以治疗控制的,但需要养殖户提升养殖管理理念,把控各个关键关节。以上仅从局部区域情况去探讨和分析问题,不能代表全部事实,同时亦有大量的数据调查和图片没有附上。以上仅供参考,或有不详及不尽之述。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养殖综合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