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近年来,长江刀鱼产量连年遭遇“滑铁卢”,关于刀鱼的人工养殖话题被推至风口浪尖。我市作为长江刀鱼主产地之一,早在2008年起率先开启了刀鱼人工养殖试验。经过多年实践,目前养殖情况如何?记者昨天走访了我市最早的刀鱼养殖基地之一新桥镇滨江水产良种场。
从城区出发,沿着长江堤岸一路向西,在新桥段有几方掩映在树丛后的池塘。其中一方面积约5亩的小池塘里,养殖着4年前由市农委放养的野生刀鱼苗。养殖场负责人缪小平说,同样名列“长江三鲜”的长江河豚人工养殖已成功十多年了,河豚与刀鱼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出水仍能存活,所以,解决刀鱼出水即死是人工养殖刀鱼的第一步,靖江在解决这一难题上走在了全国前列。
2004年,市农委渔政站在采捕刀鱼幼体的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捕捞出水的刀鱼幼体经简单处理后,成活时间能达到10小时以上。之后我市又不断探索,让刀鱼幼体成活率达到95%以上,在全国首屈一指。2008年开始,数以万计的刀鱼幼体先后游进我市马洲岛、新桥镇、孤山镇等地的四个刀鱼人工养殖点。新桥镇滨江水产良种场便是其中之一。
眼前的刀鱼养殖池塘与普通池塘相比,“外貌”上并无差别。仔细对比,池塘内的水质比周边塘口清澈不少,水下有不少小鱼、小虾。“刀鱼个子小,脾气却不小,特别难伺候。”缪小平说,与普通家鱼相比,刀鱼在池塘水质、饵料配方等方面很挑剔。普通家鱼养殖塘一般月余换一次水,刀鱼爱干净,半个月内一定要换一次水、消毒一次。在饵料方面,刀鱼只吃鲜活的小鱼虾,渔场每天都要按时、按量补足饵料。此外,刀鱼易遭受鹭、灰鹭、水鼠等一些天敌损害,为此,池塘边竖立了防虫网和“稻草人”。近日,渔场的工作人员捕捞发现,池塘里的刀鱼中大个体的能达到2两左右,超过市场上售卖的一些刀鱼个体。与周边同期养殖刀鱼的海安相比,靖江自然条件养殖出的刀鱼个头算是比较大的。
“现在池塘内究竟有多少刀鱼,最大的有多重,我也不能确定,但从这几年的养殖情况来看,野生刀鱼苗应该是可以通过人工养殖成活的。”缪小平说,一般情况下,刀鱼“触网即死”。每次下网捕捞,都会对塘内刀鱼造成严重损耗。没有十足的把握,工作人员一般不会轻易下网。但从池塘每日的饵料损耗等信息分析,目前池塘内的刀鱼生长很正常。
我市可否通过人工养殖,做大刀鱼产业?我市一位多年研究刀鱼的水产专家表示,靖江刀鱼人工养殖业起步比较早,具有天然幼体采集等多方面优势,但又显得太依赖自然资源。近年来随着刀鱼资源不断减少,采捕刀鱼幼体而形成的资源优势不复存在,规模化养殖难以实现。他认为做大刀鱼产业,必须在刀鱼人工繁殖、刀鱼食性研究等方面多下功夫,但从目前我市及海安、江阴等地的研究、试验情况来看,规模化养殖刀鱼要走的路还很长。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