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工老叶正在将鱼塘上的网扎紧,防止鸟类来偷吃。繁琐的人工、不断上涨的饲料、水电等费用,是杭州观赏鱼养殖户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
这两天,萧山风水养殖场的负责人战智军在四处打听,希望大量收购一批观赏鱼。他前段时间接到了一笔出口美国和中东的大单子,整整三十万美元,这是他近年来最大的一个单子。
战智军原本盘算着,自己几个鱼塘鱼的出产,再拉上几个朋友,应该能够凑足数目。“找了几个老朋友,他们都告诉我现在不养鱼了。”计划被打乱后,他只得从外地养殖户手中拿了一批鱼来“救急”。
杭州曾经有一千多户观赏鱼养殖户
如今只剩下近20户在坚守
“要知道杭州可是观赏鱼发源地啊,800多年前的南宋时期就有了。老底子杭州的金鱼可是和龙井茶、丝绸齐名的,玩的人多,市场大,养殖的人也多。”战智军说,这些年做的大部分是国外订单,他自己有渔场定量供应,要不是这次接到了大订单,根本没有料到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杭州老余杭的奇奇观赏鱼合作社社长黄宗伟,记得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杭州的观赏鱼养殖曾有过一个繁盛时期,那时全市大养殖户有近200家,小的养殖户数量不下千家。
“那时候拱墅、上城一带,很多人在阳台上、院子里放上几口缸、砌上个水泥池就干起来了,这些人的技术其实不差,养出的鱼品质很好,很能卖得起价格。”
黄宗伟说,但近些年,杭州本地养殖户的数量突然迅速萎缩,目前剩下不到20户,而且40岁以下的养殖户几乎找不到了,他不知道剩下的人还能够支撑多久。
记者在2008年采访过的一位萧山籍养殖大户吴土良,养殖量曾在杭州地区数一数二,2006年,曾经每年外销各类观赏鱼70万尾以上,年利润40万元。而记者前两天再次联系上他时,他早已放弃观赏鱼产业,改养钱塘江土著鱼了。
批发零售市场观赏鱼依然热销
但八成鱼类都来自外地
与本地养殖户举步维艰相比,杭州各花鸟市场里观赏鱼经营户的日子似乎并不难过。记者前两天在吴山花鸟市场转了一圈,整个地下一层几乎都是卖观赏鱼以及相关产品,市场里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不断有顾客提着一袋袋金鱼、锦鲤离开。
一家十平方米左右小店内摆放了几十种观赏鱼。老板姓袁,卖观赏鱼已有三十余年。袁老板说,目前卖得最好是一种叫“发财鱼”的观赏鱼,好的时候一个月能卖出1000多条。
记者在另一家店看到,有几个品种的锦鲤每条售价三四百元。营业员说,他们主要做的是高端市场,这两年,用这个送礼的顾客有所减少,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个市场总体的份额总体在扩大。
在杭州最大的汽车南站花鸟鱼虫批发市场,有近20家商户在经营观赏鱼,几乎杭州所有零售市场的鱼都是从这里出货。经营户陈大姐已经在这个市场经营了20年的观赏鱼,有五六十个品种。她说,这几年来,相比10年前,她店里鱼的销量几乎翻了一番。
但她更明显的感受是本地养殖户越来越少了,“15年前,我大部分鱼从本地养殖户手上拿,到了10年前,拿的本地和外地鱼就对半开了,而现在我所有的鱼都是从外地拿来的。”
另一位经营着两个摊位的余老板告诉记者,现在市场里本地鱼只占了两成,其余八成主要来自河南、福建、北京,天津等省市,他开玩笑说,现在市场已经成为了“全国各地观赏鱼的集散地”了。
成本高、风险大成养殖户两大桎梏
去年一场台风让养殖户亏了近40万元
前天中午,老余杭义桥的观赏鱼养殖场内,养殖工人老叶将养殖池内的金鱼一尾尾捞出,灌在塑料袋内,然后再把塑料袋浸在大鱼塘内。老叶说,鱼苗在养殖池内长到三四厘米,就要转移到鱼塘里养殖了,但在放养之前,要等塑料袋中的水温和鱼塘的水温达到一致,才不会导致小鱼死亡。
老叶每天还要给鱼塘上拉网(防止鸟类吃鱼)、喂食2-3次、清理死鱼,夏天每天给鱼塘换水一次,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而每月工资仅2400元。
养殖场场长余金虎说,自己经营的160亩鱼塘这几年每年都在亏钱。“人工每年要60万元,饲料每年在涨,再加上土地租金、水电费、水处理费等,利润已经远远抵不上成本上涨了。”
为了节省成本,近些年来杭州本地的鱼塘为了节省成本,改自来水为河水养殖,“最早的时候每吨自来水只要8分钱,涨到2毛多的时候还在用,但现在供给养殖户在水价加上排污费每吨要6元,再用自来水养根本不可能。”余金虎说,但是现在的河水污染比较严重,使用河水养观赏鱼,会降低鱼的品质,增加病死率。
其实对养殖户来说,最大的威胁还来自自然灾害,“去年10月的那场台风,我的鱼死了30多万尾,几乎全军覆灭,损失了40万元。”余金虎说。
本地养殖户急盼政策利好
水产专家称应在场地、补贴方面扶持
余金虎说,在目前一些观赏鱼养殖大省,政府对于产业的扶持力度是非常大的,不仅会帮养殖户建造鱼塘,购买先进的水处理设备和购买农业保险,还提供免费技术指导等,而杭州在这方面的政策却一点都没有。
高成本也造成杭州本地养殖户观赏鱼的售价无法和外省竞争,拿同样品种的锦鲤来说,要将售价定在25元/斤才能赚钱,而批发商从外地养殖户那里拿货最高不超过18元/斤。
余金虎等杭州本地观赏鱼养殖户,由于前期投入了巨大的成本,因此虽然目前这个产业举步维艰,却不敢轻易转行。他们一边寄希望于政府能够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另一方面把目光放到了国外市场。
“出口对观赏鱼品质要求比较高,现在杭州本地出产的鱼唯一的优势就剩下品质了,拿金鱼来说,四个尾巴的才是精品,我们人工养殖从鱼苗到成鱼起码要筛选三次,淘汰率达到30%-40%,外地鱼做不到这样。”余金虎说。
除了养殖户外,杭州也已有专业人士意识到本土观赏鱼没落的严重性,杭州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的陈凡副站长说,从2005年开始,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开始引进新的金鱼品种、养殖技术,开展各种展览和研讨会,希望能够扩大杭州观赏鱼的影响力,找回以往的荣耀。
“效果还是有的,但不是特别理想。”陈凡副站长说:“但我们还是会持续做下去的,如果观赏鱼得病了,或者养殖户有什么技术难题,我们还是会尽力提供帮助。”陈凡说。
陈凡认为,最关键的是政府能够给予政策方面的扶持。“对观赏鱼产业应该有一个整体的规划,渔业主管部门也要扭转对观赏鱼产业的传统理解,在场地、补贴、会展、宣传等方面给予观赏鱼养殖企业更多的支持,推动规模化养殖。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养殖综合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