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印尼迫切的希望能在中国建立起自己高附加值产品的销售渠道,而不再是只由出货量的多少而决定。然而,这将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一位印尼的渔业高级官员向seafoodSource肯定了这一点。
海洋事务和渔业部下属国外市场信息和分析部门副主任Machmud Machmud说:“跟中国竞争是一件困难的事,我们需要研究中国。
该部门将带领采购商在2014年11月印尼国际海产加工博览会时参观印度尼西亚。Machmud说,印尼政府试图将零散的、小规模的的加工产业培养成为有一定规模的产业,这个博览会就是其手段之一。他说:“我们有一个支持和发展加工产业的项目。在印尼,加工业被小型和中型的企业主导,我们希望能够提高我们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量,而并非原材料的出口量。”
在印尼有很多这类潜力产品,如虾丸、鱼丸、半成品鱼排和壳类海产。桂鱼球、鱼豆腐和虾球则是由Cedea Seafood生产并冠以Cedea的品牌出售,目前该公司正在寻找中国客户。Machmud表示,该部门还计划提高金枪鱼半成品的出口量。
印尼海鲜供应商出口到中国的整条鱼类产品价格被压的十分低。大量涌入中国寻求销售途径的供应商使得印尼整鱼产品的供应商不得不压低价格,Bahari Biru Nusantara的负责人Hadi Wijaja说。Bahari Biru Nusantara是位于印尼泗水的水产出口商,主要在中国销售鲅鱼和带鱼,以及其他种类的水产。
Wijaja称:“中国只想要整体的,但我们十分努力的试图推销我们的加工产品。”他希望提高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可以为鲷鱼片等产品创造市场。Wijaja表示,在中国,对于引进和推销新产品来说,其中一个难题为,批发商们担心任何他们所推广和销售的产品,他们的对手都会很快推出类似的商品。只有三个印尼公司在刚刚结束的大连水产博览会上展出了他们的商品,表明了厂家们小心翼翼的态度。但是,印尼渔业部明年11月在巴厘岛组织博览会的目的,就是为了能招揽更多的利润。
Wijaja说,由于中国专注于采购原材料,而中国的企业开始寻求建立自有增资业务,印尼的企业都陷入了双重约束。因为中国人对西方的和类似西方的增值产品的喜好根深蒂固,突破中国市场显得困难重重。Wijaja相信,很多中国买家对于亚洲供货商的大部分原材料有着深深的偏见。“举例来说,假如把带鱼切成粒状,他们(中国买家)就会认为它们的质量不好。”
任何大型知名的印尼食品品牌都没有进入中国市场,这使突破中国市场这个挑战显得尤其困难。Wijaja认为,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继续提高印尼产品的质量。他对印尼的大企业们仍持有希望,在它们当中,泰国CP集团的印尼分公司CP Prima是专注于虾类产品的。
对于香港和中国大陆南部城市来说,印尼是活石斑鱼的主要来源,这些活石斑鱼经由内陆运输最远可以到达北京,在当地的高档餐厅出售。印尼拥有10.4万千米的海岸线,世界排名仅次于加拿大,明年博览会的组织者会在宣传手册上展示这些。印尼大部分的海岸线都“充斥着鱼类”,这也使得印尼在渔业方面有着“无穷的潜力”,该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全国共有220万渔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