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娃娃鱼清幽神秘,狰狞丑陋,肉质粗糙。早年鄂西北大山里的农民从不吃它,只是偶尔用它喂猪。是城里人的刁馋猎奇,炒高了它的身价,蛰伏深山的幽灵一下成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每公斤售价蹿至4000多元,种鱼更是高至每公斤6000多元。但泡沫总是要破灭的。娃娃鱼最近坐上了过山车!
李贵的折本养殖
2010年秋,人工繁殖的娃娃鱼子二代种鱼在房县一度被炒到3000元/斤,小苗达到1000元/尾,成鱼在2000元/斤左右徘徊。
白鹤镇伏溪堰村民李贵当时买了300尾5公分长的小苗,价格为500元/尾,成为房县2500多个娃娃鱼养殖户中的一员。
李贵算了一笔账:两年后可长到2斤半左右,总价值将达到150万元,刨去成本,毛利润可达惊人的80余万元。
没想到的是,满心憧憬的李贵自从购鱼苗起,娃娃鱼市场就一直跌跌不休。
至今年4月,李贵的鱼如期长到了2至3斤,但鱼苗下降到100元/尾左右,成鱼价更是高台跳水至300元/斤。
两年下来,每条竟然要亏200元。如果不卖,基本只吃活小鱼小虾的娃娃鱼食量越来越大,将是他难以承受之痛。
随着鱼价一降再降,李贵早已辞退了工人自己动手养殖。他苦笑着诉说自己的“幸运”:小鱼小虾也从当初的25元/斤降至10元/斤,成本压力小了。幸亏当初本钱不多,不像有的养殖户一下子养了几千条。“多年来,娃娃鱼是房县农户脱贫致富项目,鱼价一直在千元以上运行,前年到达顶峰。”房县水产局负责人邹传藻说,“很多精明养殖户那时大量出手,像李贵那样近两年进这个行业的毕竟只是少数。”
邹传藻认为,娃娃鱼价格回归是市场必然,成鱼300元/斤及鱼苗100元/尾仍不是最低点。
王臣斐的产苗秘笈
十堰市茅箭区茅塔乡大沟村的一个偏僻小山沟里,终日山泉汩汩。30岁的王臣斐就在那儿默默地搞了十几年的仿生态“造鱼”实验。
3年前,王臣斐花4万元高价买了一公一母两条鱼,放在大池子里混养,让它们交配产卵,当年孵苗就卖了70多万元。“在选址、配种、护卵、喂食等一系列环节上把握好,产鱼率可谓奇高,我们这种仿生态的技术已是炉火纯青。”王臣斐说。
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烂嘴烂腿的鱼病让王臣斐的种鱼几乎损失殆尽。“从陕西引进一批种鱼后,得了这种奇怪的病,一百多万的货转眼就泡了汤。”两年前一场娃娃鱼间的传染病成了王臣斐的黑色记忆。
王臣斐发现,自己原有的种鱼在另外的养殖场未被殃及。今年秋天,他计划利用手中的几百条存货产出5万尾小苗,明年翻番,后年起码超20万尾。“20万尾相当于十堰地区目前的总量,全国也不过200万尾左右,以后苗子的价格降为10元/条也不太稀奇。”王臣斐说。
石崇明的做大畅想
十堰市水产局局长石崇明认为,3000元/斤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挖个地下室养几十条鱼两年就可赚几十万已不再可能。
石崇明说,全国存鱼量就那么多,如果真的降到百十元一斤,人类几个月就可以将其吃光,市场价格成了娃娃鱼的“保护伞”。但娃娃鱼苛刻的生存条件,是人工繁殖多年但量不大的主因。
随着娃娃鱼数量增多,石崇明期待能够在产品利用方面有质的突破。
他说,“将娃娃鱼加工成鱼面、药酒、化妆品、牙膏、药物等,有非常大的潜力。只有解决了再利用的问题,整个产业就会迎来新的春天。”
石崇明同时提醒,娃娃鱼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如果涉足,先要到相关部门办理养殖证及经营许可证,否则不但会赔本还可能违法。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