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合作社,在“一条鱼”上做文章,短短三年,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200多名社员人平增收过十万元,“致富神话”的演绎者就是荆州市德源水产专业合作社。19日,记者走进了这条鱼的世界。
稳坐“鲶鱼老大”交椅
德源专业合作社坐落在沙市区观音档镇枪杆村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说是水产专业合作社,然而在大大小小的池塘中,却鲜见活鱼游动的踪迹,面对记者满脸的疑惑,合作社经理李凡拿起鱼网,在水里轻轻地一捞,密密麻麻的“小蝌蚪”活蹦乱跳,李凡神秘地告诉我们,这是“中华鲶”的鱼苗,它是合作社自己培育的新品种,也是合作社产业腾飞的“法宝”。
一口单塘的面积不过20多平方米,千万不要小看,里面却蕴藏着50万尾鱼苗,价值在30万元以上,合作社每年可产鱼苗5000万尾,仅鱼苗销售额就达5000万元,加上成鱼销售,总产值超过10亿元。
“鱼苗供不应求,今年的订单已经下完。”李凡介绍,目前鱼苗卖到了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南等地,在鲶鱼这个领域里,还没有竞争对手。
市场上,一提到荆州的中华鲶,大家都公认是一个最牛的品牌,批发商都是“敞开肚皮”收购,售价比其它品种的鲶鱼平均高出1元钱左右。
“我们拥有核心的技术,别人还真学不来。”李凡有些自豪地说。
20万元买一条受伤的鱼
合作社如今的辉煌居然发端于一条受伤的鱼。
2008年,合作社理事长袁丹军还只是一个鱼贩子,一天,他在江陵县一个渡口发现了一条小渔船,渔船上有二十多条正宗的野生长江大口鲶鱼。
渔船主人开19万,袁丹军从银行取来20万元,买下了所有的野生大口鲶鱼,当他把鱼运到荆州泥港湖的渔场时,20多条都死了,只剩下一条,而且还浑身是伤。
当时周围人不理解,花20万元钱,买了一条快死的鱼。袁丹军却有自己的想法。
这些年,他在鲶鱼经销行业摸爬滚打,批发鲶鱼的利润越来越薄,远不如养殖鲶鱼来得挣钱。当时,市面上最俏销的主要是两种鲶鱼:湖南的大口鲶鱼和东三省的怀头鲶鱼。相比之下,两者各有优劣,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把南北方的鱼进行杂交。东北野生怀头鲶鱼亲本鱼父本已经找到,小渔船上的野生大口鲶鱼正是大口鲶的母本。
在长江大学动物科学院的帮助下,袁丹军成功繁殖出了一个全新的品种,取名为“中华鲶”。由于肉质爽嫩,耐煮,中华鲶上市后,很快打开了市场。2010年,中华鲶一天就能卖掉五六吨。以前买大口鲶的客户,都改成买中华鲶了,市场供不应求。
万元“质量保证金”约束社员
成功来之不易,如何维系好这个品牌,合作社对200多名社员进行了严格的管理。
对养殖户,德源水产合作社提供了多种合作方式,可以统一供应种苗和饲料,统一收购成鱼,也可以只提供鱼苗,但只要是通过合作社销售的,保证农户自养中华鲶的每公斤最低利润为4元。
“质量是第一标准,也是最重要的标准。”在合作社里,李凡既是经理,又是质检员,堪称“六亲不认”。
枪杆村3组养殖户刘军州家有水面11亩,一年赚十几万不在话下。“每天都要填写养殖日志,用药时必须按照合作社规定的范畴使用,合作社还会派人不定期地到塘中抽检。”
为了更好的约束社员,合作社规定,每年社员需交纳1~2万元不等的 “质量保证金”,一旦出现药检超标的鲶鱼,将直接扣除保证金。“罚款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让养殖户规范用药,珍惜品牌。”李凡说。
严格的标准换来丰厚的收益。三年间,加入合作社的养鲶农户每亩纯收益均在1.5万元至2.6万元之间。200多户养殖户的养殖总水面在2000亩以上,年产值达2亿元。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