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坊间有言:“白蕉海鲈,三年一坎”,随市场供求规律价格按3年左右的经验周期起伏跌宕。从2011年开始,白蕉海鲈已经步入新一轮的价格下降周期。然而,白蕉海鲈2012年的养殖面积却比2011年增加了20%,鱼塘的投苗密度据称也大幅度增加,而且当地塘租也因为扩产而水涨船高。眼下白蕉海鲈因市场无法消化巨大的供应量而大量滞塘。低价和滞销,把素以全额赊销养殖而闻名天下白蕉海鲈养殖的从业者的致富梦破碎得格外悲情。
既然大家都对市场风险有一定的经验认识,为什么养殖业者却没有按供求规律去规避风险呢?至少不应在低价的时候扩产吧。
在无统一协调的生产计划下,海鲈的养殖量会因应价格的变动而增减,也因为供求的波动价格产生起伏,两者共振的时候,价格波幅惊人。在价格攀高的时候,编写了不少无产阶层或者负债阶层一夜暴富的“新农村”致富故事。当然,一夜致贫的故事也有,但这是赌徒最忌讳谈及的话题。2011年末的低价已造成大量养殖户负债,可以想象,在债务和暴富梦的驱使下,无需没有任何组织的统一洗脑,所有养殖参与者的思想已经高度统一:“赌一赌,今年已经是谷底,或许其他人不玩了,现在就是抄底的时候,或许价格会暴涨……”
正常来说,无论养殖者如何积极,由于近年塘租和饲料等成本的大幅度提高,海鲈养殖的门槛提升了不少,都会对当地扩产的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他们要冲破制约、成功扩产,背后必有真正的驱动力——额外注入的资金。2012年白蕉当地有各种融资的新闻报道,除了村民互助、妇联资助、民间借贷、饲料厂和经销商赊销外,最为当地政府引以为傲的就是珠海几大银行的巨额借贷。据相关报道称,2012年上述最后一项银行融资金额至少在6千万元以上。其中成功融资的原因既与当今经济大环境下实业太少,银行资金无处投资有关,同时也与珠海当地海鲈行业组织机构和政府部门努力撮合离不了干系。
与此同时,当地也有多个喜讯见报:包括白蕉海鲈地理标志享誉神州、各大加工企业成功开拓海内外市场、海外客商的巨额订单落实、某企业保价收鱼等等,都大大地迎合了各位务求翻身当家作主的养殖户的心理需求,也营造了和谐的新农村积极向上的氛围……
可谓有人寻短见,有人送匕首。可怜之人自有可恨之处,没有足够挫的脑瓜也铭铸不了旷世的悲剧。但问题是,谁在送匕首?
在这个产业圈里,养殖者盼致富翻身、饲料生产商经销商盼销量增长、银行盼成功投资、加工企业盼低价收鱼……以上人士,明知风险巨大,却均有推动海鲈扩产能动性。于是赌徒们在这个赌局中放任投注,谁也不能止损抽身,只能直视揭盅已预知结局。他们之中,谁可以成功主宰赌局、且无论输赢均可全身而退,谁就是真正的赢家。
这场风波不是意外,只是厮杀的商业战场之一,小散被血洗,大户在收割。谁能说当初这不是一个顺势而为的局?
另一个层面上,不少人一再责难白蕉海鲈无产业链布局、无品牌定位、无渠道开拓,这么多年都没有做强做大……这是的确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待一个产业的态度往往也是恨铁不成钢的,没有做强做大就即是窝囊废。但我们分别从产业发展和农民的生计是两个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就会明白,强大的海鲈产业必然会成为官员的政绩、强豪的钱袋。但小巧的海鲈产业也未必不是农民稳定营生的活路。供求产销的风险是显然易见,为什么不从源头控制无节制的生产,而一定要拿幸福去赌所谓的成功事业?做好小品种也是可以很幸福的,即使海鲈的某日销售不再是一个瓶颈,但管不住生产的狂妄、管不住资本的贪婪,这样的闹剧不会再次发生吗?管住源头,守住既得利益,方是各位从业者的上策。
据某媒体报道,斗门区某领导已经在最近人大会议上获悉滞销事件,记者称其当场“调整产业结构,巧破海鲈销售颓势困局”,希望明天早上醒来就能调整好,还没卖鱼的各位养殖业者先洗洗睡吧。(水产从业者 海宝)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