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2月4日,记者在打探市场时发现,应着“年年有余”的好口彩,近段时间,“三峡鱼”越发“一鱼难求”。对此,相关养殖企业负责人表示,今年重庆将新发展4万亩三峡“生态渔场”,满足市民对有机鱼的需求。
在江北永辉超市金源店,不到中午12点,“三峡鱼”牌有机鱼便卖光了。“买鱼是盼个‘年年有余’。”“抢”到最后一条的陈先生高兴地说,“三峡鱼”中的白鲢每公斤卖40元,但肉质细嫩,无论哪种做法,味道都不错。虽然比普通白鲢贵了一倍多,但家里人喜欢吃就值得。
在沙坪坝区永辉超市嘉茂购物中心店,店员告诉记者,不是每天都能进到“三峡鱼”,“想买的人很多,但供应量太少。”
“目前我们每天只能向主城供应1至1.5吨‘三峡鱼’。”三峡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家勇说,“就这个量来说,保证供应确实有困难。”目前,“三峡鱼”主要由该公司负责发展,2010年已在忠县建成3万亩“生态渔场”,去年投产。
春节前后,“三峡鱼”供应量能增大吗?李家勇表示:很难。
一是难在“三峡鱼”产量有限。“生态渔场”按国家有机食品生产要求养殖,不投饲料、不投肥料、不投鱼药,2010年放进去的鱼苗3年才能长至1.5公斤左右,生长速度只及网箱养殖鱼的50%;每年亩产鱼约30公斤,仅为高产鱼塘产量的3%至5%。
二是捕捞难度大。普通鱼塘一个上午便能用网将鱼“赶”到池塘一角,实现捕捞;而“生态渔场”利用的是长江支流,“赶”一次鱼要走上10多公里,花去7至10天时间,捕获量有限。
三是难在需求量不小。除了供应重庆主城几大商圈,还有部分卖到了四川,那边的需求量也不小。
李家勇透露,三峡成库后,形成160万亩的水面,其中25万亩适宜建“生态渔场”。为满足市民对“三峡鱼”的需求,今年除忠县将扩大部分“生态渔场”外,涪陵、云阳也将选择部分长江库汊试养,共新增面积4万亩。不过,新建“生态渔场”养出的鱼,最早也要到2015年才能上市。
“明年,我们将在总结忠县‘生态渔场’养殖技术基础上,制订重庆市的‘三峡鱼’养殖规范。”李家勇说,“有了这个规范,养殖技术就可以复制,‘生态渔场’的发展速度会快很多;同时也方便各区县及相关部门进行监管,保证‘三峡鱼’质量,也确保养殖段长江水质。”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