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在崇明县竖新镇“禾偕水产生态园”的稻田里,正在试行一种叫做“稻虾鳖蟹共生”的稻田立体混养生产模式,并且已经成功在1000多亩稻田中推广使用。
稻田水沟养育多种生物
一走进竖新镇仙桥村的“禾偕水产生态园”,就能发现这里的稻田与普通稻田有很大不同:每块稻田四周都被挖出了一条3至5米宽、深度为60公分的水,使得稻田的面积比普通稻田减少了差不多30%。“这就是我们的独创之处。”上海沐雨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沈竑指着水沟边密密麻麻的几排脚印说,这些脚印是甲鱼的,除此之外,水沟里还“潜伏”着小龙虾、牛蛙、黄鳝、大闸蟹等多种生物。
稻田养鱼或稻田养虾并不稀奇,但是在稻田里形成“稻虾鳖蟹共生”模式却是独创。在看到不少水稻田半年内要使用10次农药后,沈竑决心试验一种不用农药的种植方式。2006年,他们在崇明县科委的支持下开始探索“稻虾鳖蟹共生”共生模式,也就是在种植稻田的同时,将小龙虾、甲鱼等水产品按照一定比例投放,以原生态生物链的方式进行种养。
有无农药小龙虾“说了算”
甲鱼、小龙虾、大闸蟹在稻田里混养究竟有什么好处?沈竑介绍,小龙虾、河蟹等甲壳类动物对农药非常敏感,这迫使种植者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严禁使用农药。另一方面,虾、蟹能清除稻田中的杂草、害虫,防治水稻疾病。
而对虾、蟹来说,稻田能为它们提供适合栖息、蜕壳的“仿生态环境”,保证了其存活率和品质的提高。与此同时,无污染的小龙虾可以成为牛蛙、甲鱼的专用饵料,小小的水沟中形成了一种有序的生物链。
在这条生物链中,小龙虾的角色至关重要。沈竑说,经过上海海洋大学的毒理试验,小龙虾对农药极其敏感。如果在稻田中看到“老中青三代”小龙虾,就说明稻田中没有喷洒农药;如果只发现了老龙虾,则表明很可能使用了一定量的除草剂。“用没用农药,小龙虾说了算。”
[养殖者说]
每亩收益1.5万元稻田边将开咖啡馆
沈竑说,在混养时,每种生物的投放比例非常关键。比如,甲鱼要长3年才能上市,第一年每亩可以投放200只2到3两的小甲鱼,经过自然淘汰,到第三年能收获60只左右一斤半左右的大甲鱼。小龙虾每亩可以投放20到30公斤,以后每年有所补充。值得一提的是,水稻的密度不能太高,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通风和光照,除了能让各种水生动物获得良好的栖息地外,也能让蜘蛛等有益昆虫自然生长,形成平衡的昆虫种群,减少虫害的发生。
据悉,沐雨公司目前已经成功产出了获得国家绿色认证的稻香鳖(甲鱼)、虾恋米(大米)和禾偕虾(小龙虾)。在崇明,已经有1000多亩水稻田实现了“稻虾鳖蟹共生”。统计数据显示,每亩稻田可产50公斤小龙虾、50公斤牛蛙、50公斤甲鱼以及250公斤水稻,每亩收益在1.5万元左右。这些产品以会员制的形式销售,目前会员有400多名。
去年10月,60多个老外来到“禾偕水产生态园”,他们用稻田里的农产品作为原材料,在稻田内的一片空地上办起野餐会,那时正是水稻成熟的季节,看着金黄色稻浪的舞动,听着稻叶的声音,参与者们个个流连忘返。
这让沈竑又有了新主意。今年,他打算在水稻田中修建木栈道、小亭子,让市区居民能钓龙虾、看甲鱼“秀”,听取蛙声一片。水稻田边上则规划建设一个咖啡馆,生活紧张的都市人可以在此放慢生活节奏,听一听这片水稻田的故事。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