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区水质优良,为鱼类生长提供广阔场所。
有一种鱼,鱼体呈纺缍形、酷似草鱼,口吻有两对须,又似鲤鱼,背部有一支倒刺的鳍,埋于肌肉里,漆黑的夜晚若用手电筒照射鱼身,鱼鳞就会闪闪发光。请问这是什么鱼呢?内行人说了,这不就是俗称“光鱼”的淡水鱼嘛,学名叫做“黑脊倒刺鲃”。
没错,您或许知道“光鱼”,但您知道在福建泉州永春县还有个“光鱼”的“家”吗?为了保护这一优质水生 物种,永春县专门设立了湖洋溪黑脊倒刺鲃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今年8月已正式升格省级,正积极申报国家级保护区。
这“光鱼”到底有何稀奇,竟能受此优待?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近日探访了这个位于永春县东关镇东关桥断面向上游60公里,与德化县双坑交界处的“光鱼”保护区。
沿湖洋溪而行,一路草木葱郁、鸟语花香。顺着地势起伏,整个流域急流浅滩与平缓深潭交错分布,岸边茂密的水生植物随风轻摆,远处的青山倒映在绿水中,好一幅山水风光图!难怪聪明的鱼儿们在此安家。
永春县农业局水技站站长刘吉祥是湖洋镇人,小时候到湖洋溪里捉“光鱼”的情景,他至今记忆犹新。“‘光鱼’胆子很小,喜欢藏在潭穴里面。溪水深的地方会有漩涡,大人都不准小孩下水去。村民们也会划竹排用纱网捕捞。”他告诉记者,上世纪70年代初期,这个保护区内的黑脊倒刺鲃资源存有量达上百吨,年捕获量可达数吨,个体大小为0.5公斤—5.0公斤。后来由于没有节制的大量捕捞,该物种濒临灭绝。自2000年开始,通过多年的人工增殖放流黑脊倒刺鲃苗种和加强湖洋溪渔业资源保护力度,资源量逐年回升。目前,湖洋溪有的河段可以见到成群的黑脊倒刺鲃,“久违的溪鱼,渐渐地回来了”。
“光鱼”究竟宝贝在哪儿?刘站长如数家珍:它是列入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和《福建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规划》的重点保护水生动物物种,其种质资源的保护,具有较高的遗传育种价值。“从经济价值上说,黑脊倒刺鲃具有肉味鲜美、生长快、食性杂、病害少等许多优良性状,养殖效益也比较高。”它还有不少药用价值,“它的肉可以生食,有壮阳补中的功效,主治腰膝酸软等症,胆可治小儿惊风,具清肝明目功效。”啧啧,想不到,这“光鱼”一身都是宝,难怪要特别为它设立一个保护区了。
“设立这个保护区的目的不仅仅是保护黑脊倒刺鲃,湖洋溪水系的赤眼鳟、黄颡鱼等水生野生动物,也是我国水产养殖的优良品种,在该保护区与黑脊倒刺鲃生态互补性强,一同保护可以发挥较好的综合效益。”刘站长说,保护区分为核心区和实验区,从龙山电站坝头至湖城桥水域的10公里河段为核心区,黑脊倒刺鲃主要在此分布,而核心区河段上下游为实验区,同步保护赤眼鳟、黄颡鱼等。
对于“光鱼”保护区的未来,刘站长心中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通过对“光鱼”等优质水产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其他地方的育苗场合作,带动当地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有了好的生态环境,还能带动湖洋溪中游发展观光农业、休闲渔业等旅游项目。而保护区的设施进一步完善之后,将成为生物科学研究、教学实习、科学普及与考察的理想场所。
听了刘站长的愿景,让人不由地充满期待——“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人与动物和谐共处,地球就是我们共同的家。”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养殖综合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