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经过三个月的“休养生息”,9月1日山东青岛市近海休渔正式结束。伴随着首轮大马力渔船“讨海”归来,青岛市各大渔港呈现一派繁忙的景象。而在这丰收场景的背后,那些“往海里扔钱”的人们功不可没。七年时间,从起始的几万元、几十万元到现在的几百万元,甚至几千万元。这看似“往海里扔钱”的举动,不仅仅补充了近海渔业资源,也鼓起了渔民的钱包。
渔民“讨海”归来鱼满舱
中国对虾、鲅鱼、鲳鱼、黄花鱼……昨日,在沙子口渔港,记者看到,一筐筐新鲜的海产品被运到岸上,装满大小货车,送往附近的交易市场。开海后的第一周,沙子口码头热闹非凡,呈现出一片丰收的景象。与前几日纷纷归港的小马力渔船相比,如今码头上明显多了不少大马力渔 。“这次出海一周左右,捕回船王锦溪告诉记者,近几年,我市近海根本捕不到对虾和梭子蟹,一度出现了“虾蟹荒”。“如果6月初不放流,现在可能根本就看不到对虾和梭子蟹。”王锦溪坦言,每年往海里放流多少单位苗种,渔民捕鱼的时候就能明显感觉出来。“今年中国对虾的捕捞量比较高,这完全得益于政府连续多年执行的增殖放流行动。”2000余万元,包括中央财政资金360万元,省级资金786.5万元,市财政配套740万元,崂山区自筹150万元,胶南市自筹40万元。今年6月至7月期间,全市20余家增殖放流站分别在胶州湾、灵山湾、鳌山湾、崂山湾等海域放流中国对虾、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褐牙鲆、魁蚶、海蜇、金乌贼,在莱西湖和尹府水库放流鲢鱼和鳙鱼。截至目前,我市已完成放流水产苗种9.5亿单位,包括市级投放中国对虾3亿尾、日本对虾6000万尾、梭子蟹2500万、牙鲆220万尾、魁蚶4000万粒、海蜇2000万只、金乌贼20万只、鲢鳙鱼200万尾;崂山区放流梭子蟹500万只、日本对虾1.1亿尾;胶南市放流梭子蟹100万只、海蜇130万只、魁蚶300万粒、鲢鳙鱼20万尾、西施舌亲贝1000公斤(约1万粒)。
8月中旬,在崂山区仰口附近海域进行今年最后一轮的增殖放流活动,工作人员正在放流褐牙鲆鱼苗。 江朋 摄2000多担鱼。由于休渔刚结束,此次渔船捕获量比平时多了不少,个头也比平时大得多,而且今年价格也相当不错。”一位船长向记者介绍,小马力渔船由于出海距离近,一般当天归港,所以捕到的小鱼小虾数量较多;而大马力渔船一般出海一周左右,专门奔赴肥沃的渔场“讨海”,所以捕捞的鱼虾个大量多。
开海后第一周,我市近海鱼虾群再次显现。“开海后,首轮出海收获多多。与前两年相比,今年的对虾和梭子蟹多了。捕的鱼虾多了,收入也就高了。”沙子口渔民
今年放流9.5亿单位苗种
上世纪90年代黄海、渤海的对虾一度绝迹,而近几年,我市通过增殖放流等措施修复近海渔业资源,如今渔民已享受到了增殖放流所带来的可观收益。记者从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我市自2005年首次自行安排资金进行增殖放流,七年中,投入越来越多,从起始的几万元、几十万元到现在的几百万元,甚至几千万元。这看似“往海里扔钱”的举动,不仅仅补充了近海渔业资源,也鼓起了渔民的钱包。
渔民预计回捕两亿元海货
今年6月初放流的对虾和海蜇苗种,经过三个月的“休养”已经长成,成为市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对此,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和海蜇是放流品种中生长最快的,生长期大约在三个月左右。“一般在休渔期结束后,它们大部分就已长成。”该工作人员说,7月底他们对部分海域的增殖放流情况进行跟踪检测,发现对虾已经由放流前的4厘米左右长到了8厘米多;到了9月初再次检测时发现,大部分对虾已经长到16厘米左右。相对于对虾和海蜇来讲,其他放流品种生长周期则较长,比如梭子蟹需要一年,牙鲆则需要一年半。
“今年对虾回捕率大幅升高是一大亮点。”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就目前情况来看,今年中国对虾的回捕率最为显著,最高为30%。按投入比计算,仅对虾一项就将为我市渔业资源增值上亿元。“同理,今年投入增殖放流总额度2000万元,那么渔民至少能够从海里‘捞’回两亿元。”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几年,我市各放流品种的投入产出比平均达到1:15,高的甚至超过1:30。因此,今年除了对虾有好的收成之外,放流的其他品种,如梭子蟹、牙鲆、魁蚶、海蜇等也将迎来好收成。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