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记者从7月5日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加快发展海南海洋渔业”专题调研组情况汇报会上了解到,近年来由于三亚市经济建设和国际旅游岛建设等方面的需要,传统的海水养殖业明显萎缩,虽然海洋渔业发展目前还相对平稳,但面临的新挑战、新困难新问题不少。
海洋捕捞从近海向外海转移 据了解,2011年三亚市水产品产量7.56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21亿元。2011年水产品出口总量1.84万吨,出口创汇7512万美元。三亚市现有渔船1372艘(其中中型以上渔船270多艘),总吨位3万吨,从事海洋捕捞渔民6000多人,水产品加工企业23家,其中海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年加工能力16.8万吨。
几年前三亚市提出实施科技兴渔战略,加快推进崖州中心渔港等渔业重点项目建设,为带动三亚市渔船大规模转移西南中沙渔场生产创造条件,促进我市海洋捕捞从近海向外海转移;鼓励和引导渔民淘汰旧小渔船,更新改造大渔船,包括支持有渔业基地的企业建造大吨位渔船;继续采取“企业+渔民”的方式,三亚市财政补贴1200万元扶持该市2家龙头企业建造大吨位补给船,以补给船为龙头,组织渔民编队跟帮作业,开发西南中沙等外海渔业资源。
鼓励渔民自筹资金造大船,发展捕捞合作社组织,积极引导渔民开拓外海渔场,扩大外海捕捞规模。目前,以三亚海榆、榆丰和新兴渔民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渔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在海洋捕捞合作社和海洋捕捞龙头企业的带领下,积极开拓外海渔场,渔业生产效益不断增长,推进了三亚市海洋捕捞由近海向外海的转移。同时我市认真实施《三亚市渔民造船补贴管理办法》、渔业柴油补贴等惠民政策,鼓励渔民自筹资金造大船。近年来三亚市给予自筹资金造大船或买断国资公司钢质渔船的渔民财政补贴金额达到了1100万元。
加快人工鱼礁海洋牧场建设 前几年,三亚市就大力推进以人工鱼礁为主的海洋牧场的建设,先后编制完成并实施了《三亚市近海海洋牧场建设规划》和《三亚市休闲渔业发展规划》,未来三亚市将在近海不同海域建设8个人工鱼礁区,未来10年内将投放人工鱼礁80万立方米,总投资近2亿元人民币。去年已完成省市海洋牧场建设资金500万元,今年又投入800万元,目前海洋牧场建设正在紧张施工之中。
传统养殖业正逐步萎缩 副市长周高明在7月5日下午召开的海南省人大海洋渔业专题调研情况汇报会上指出,由于种种原因的制约,目前三亚市海洋渔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几个方面。
其一、在三亚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港口建设、滨海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会影响到海水养殖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非渔项目用海使得一些水产养殖场、育苗场的水域、土地被征用,海水养殖面积继续缩减,养殖渔民“失海”现象存在,三亚传统的养殖正逐步萎缩。
其二、海洋捕捞业存在现实性困难。近海渔业资源持续衰退、柴油等渔需物资价格上升造成渔民出海生产成本大、渔民造大船无船网工具指标可批等现实性问题突出。
其三、三亚市虽然具有一定规模的水产品加工企业较多,出口量较大,但养殖产品不能满足加工企业的需求,原料短缺。
其四、由于港口变迁,渔船不适应,导致水产品产量的下降。崖州中心渔港建设进展缓慢,现有的三亚港被规划为国际游艇港、港内现有的外港籍渔船正逐步分流出港,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产品的产量,提高了水产品价格。
调整产业结构快速转型 周高明说,渔业产业要发展,必须以产业结构调整为载体,以建立现代海洋渔业产业为目标,以求快速转型。
一是建立以增殖放流为主的人工鱼礁,养殖名贵海水经济鱼类和观赏鱼类,为三亚旅游业、海鲜品以及游钓提供足够的原料。二是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如游钓和观赏渔业、温泉渔业、海鲜餐饮业、珍珠生产及加工业、贝雕和贝艺业。三是积极开拓西中南沙渔场,继续鼓励渔民淘汰旧小渔船,造大船。探索远洋捕捞方式,加强与马来西亚和印尼等国家进行渔业合作。四是在水产品加工业上把海珍品资源优势与精深加工业结合起来,充分整合现有加工业资源,采取有效措施与周边市县合作,形成原料生产、初级加工和精深加工互相依存的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
同时要加快崖州中心渔港建设,加快海洋渔业各类信息平台建设,整合信息管理资源,及时更新信息内容,构建上下紧密、左右贯通的海洋渔业信息管理系统,做好渔船救助监控系统建设,帮助渔民们做好转产转型工作。(陈人波)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