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世界上只有种瓜种豆,没有种鱼的。然而,位于湖北省宜都市的一家公司却发明了“陆上种鲟鱼”,这一发明,引起全球轰动,宜都市红花套镇33户农民率先把这“陆上养鲟模式”在家庭运用,一年纯收入6万元,从而启动了“百万农民陆上养鲟致富工程”,点燃了鲟鱼万亿产业的星星之火。据测算,“陆上养鲟模式”亩利润可高达80万元,其效益是池塘江河湖库自然流域养鱼的100倍。
发明“陆上种鲟鱼”的是天峡鲟龙股份公司,这套《生态循环水工业化养鱼技术》,充分利用植物、动物、微生物三个资源互生原理,把高密度养鱼产生的污染源变成了套种套养动植物、微生物的营养源,每天水体循环80次以上,相当再造两个长江,这一模式节地99%,节水95%。比国际最先进的生态循环频率高出1倍,其技术的先进性站到了国际最前沿。同时,工业化养鲟隔绝了外界污染源,使任何天灾和污染源都无法波及鲟鱼,所有鲟鱼均成为有机鱼。这一发明,被称为引爆当今世界工业化养鱼和产业化保护利用珍稀濒危鲟鱼物种的一次“生态革命”。
其原理如下:鲟鱼产生的氨氮,被植物吸收;植物的氧气在封闲的车间里,形成“氧吧”,供鲟鱼生存;投放一些专食鱼粪的花鲢,食取鲟鱼粪便;以石头作载体繁育微生物,调节水中酸减度。
“天峡模式”很好的实现了鱼(鲟)菜(蔬菜)鱼(鲟)药(药材)互生,废水零排放;将高压氧仓、植物纯氧、空气氧一体化,实现高密度恒温养殖,排除了外界污染源的入侵,既保证鲟鱼产品的质量、又减少了病害,美化了环境,净化了空气,同时,使效益百倍增长。
据测算,“天峡模式”室内工厂化养鲟节地99%;节电60%;节水95%;可亩产鲟鱼80吨,每亩水面利润达到80万元,其效益是池塘江河湖库养鱼的100倍。
为帮助失地农民脱贫致富,天峡公司将“陆上工业化养鲟模式”分解为庭院模块和家庭模块,在天峡公司指导下,2010年6月,红花套镇渔洋溪村5户失地农民率先在地下室养鲟鱼,地下室面积150平方米左右,配套了净化系统、增氧设备、远程监控管理等相关设施。红花套镇杨家畈村邓代全等28个失地农民,则在天峡鲟龙公司的指导下,采取股份制的方式出资260多万元,兴建了占地10亩的生态循环水养鲟车间,实现了室内工业化养殖鲟鱼。33户农民,户平投入10万元,2011年,33户农民户均纯利达到6万元。从第二年起,他们的地下室养鲟和车间养鲟逐步进入成熟期,其产量和纯利将实现翻倍增长。2012年2月16日,湖北省省长王国生、副省长郭有明等省市领导亲临天峡公司和宜都市渔洋溪村,视察了农民周俊地下室养鲟车间,当听到农民介绍试养鲟鱼第一年减去各项生产费用后,净赚6万元的时候,王省长高度肯定了失地“农民致富不出门”的模式意义重大。
为带动更多农民养鲟致富,天峡公司制定了以内陆水产大省湖北为重点的“百万农民陆上养鲟致富工程”推广规划。同时,拟启动别墅式、庭院式和居家式鲟鱼产业集群规划,形成一座世界独有、最大规模的鲟鱼产业城(街)。
据天峡鲟龙股份公司董事长蓝泽桥介绍:目前,湖北省水产品年产量仅300万吨、产值400亿元,占用土地和水面资源达1200多万亩,养殖废水全排放。在未来的5-10年,如果在湖北省100万农户中推广民宅地下室或房前屋后(约20万亩)养鲟模式,可年产鲟鱼1000万吨,以最低售价每公斤30元计,年产值可达3000亿元,其产量产值分别为传统养殖方式的3倍和7倍。通过养鲟带动鲟鱼深加工、销售、旅游等配套产业发展,其带动就业量与新增产值分别又是数百万与数千亿之多。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养殖综合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