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新闻 > 国内新闻 > 养殖新闻 > 淡水养殖 > 养殖综合 > 正文

江门养殖南美白对虾养出来的“千万村”

发布时间:2012/1/7 11:25:48  来源:江门日报  编辑:吴佩佩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核心提示:“三农”兴,天下安,民心稳。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我市地处珠三角,土地、淡水、海洋和林业资源丰富,全市共有1045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开栏语

  “三农”兴,天下安,民心稳。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我市地处珠三角,土地、淡水、海洋和林业资源丰富,全市共有1045个村委会,农业人口173.32万人,是广东省的农业大市,著名的鱼米之乡。近年来,我市围绕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20字目标,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农村社会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预计2011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223.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553.8元。

  不久前召开的江门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快新农村建设,特别要重点研究做好城市化进程中的“三农”工作,并提出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措施。可以预想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将会提速发展。侨乡新农村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哪些成功经验值得推广?又有哪些现实问题需要在不断前行中探讨和解决?为了对我市新农村建设进行一次全面的扫描,总结成功的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本报从今日起,与江门市农业局合作,共同推出“侨乡新农村”专题报道,从农村经济、科技兴农、乡风文明、农村教育、民生保障、农村建设、民主管理、社会管理、助农脱贫等入手,每期集中一个方面,提供不同样本,以点面结合的形式,全景式展示侨乡新农村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探讨问题,共同为建设侨乡新农村鼓与呼。敬请垂注!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的同时,我市村级集体经济也进入了一个平稳高速发展阶段。市农业局农财办负责人昨日介绍,到去年底为止,我市已有103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百万元,22个村超千万元,并且有一个村成为远近闻名的“亿元村”。尤为可喜的是,到去年底,我市已”消灭”村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以下村(省确定“贫困村”标准)。

  专家点评

  告别“村村点火、户户冒烟”


  广东江门市现有1045个行政村。通过努力,到去年底,全市实现村级经济收入16亿元,其中,村集体经济收入超千万元的村有22个,较上年增加了8个。“千万村”全部分布在三个区,蓬江区有15个,新会区有4个,江海区有3个。其中,蓬江区环市街白石村是江门地区惟一一个“亿元村”,去年村集体经济预计达6亿多元。

  分析现在的22个“千万村”,就不难发现它们都有一个比较突出的共同点,那就是受城市幅射影响,发展较好的村主要集中在城市郊区,城市化进程以及工业、商业大项目引进,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了契机。这也正是这批先行富裕起来的“千万村”发展最主要的外部条件。

  在良好环境促进之下,“还要有一个头脑灵活、作风正派,并且与外界沟通良好的带头人”,市农业局农财办负责人表示。外部条件再好,如果没有一个廉洁自律的村领导班子,也无从谈起,我市富裕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经验,也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在市区村集体经济发展具体形式方面,则多种多样。通过防止“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现在,村集体经济发展已更侧重第三产业,通过物业出租、入股经营、鱼塘承包以及特色农业等,增加村集体收入。

  如新会区会城街道奇榜村,即是利用土地资源,与其他企业合作办起新会水果批发市场,为村集体赢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还是新会区,大鳌镇部分村通过引入中山养殖户,以鱼塘承包形式,为村集收增收。其它地区鱼塘承包每亩1000元左右,而在这里,如今已涨到2000元至4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也有了良好保障。

  同时,通过推进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主要针对恩平市),以及具有我市特色的部门对口帮扶、扶贫龙头企业带动、“千企扶千村”工程,村年集体收入3万元以下的贫困村,也在近两年大为改观,并且到去年底全部“消灭”。

  经历两个重要“拐点”

  江门市农业局农财办负责人还介绍,我市村集体经济发展,经历了二个比较明显的发展“拐点”:其一,1999年推行村级“民主理财”。“民主理财”以后,村一级重大投资项目,不再由村两委班子尤其是个别人说了算,杜绝了盲目发展,同时通过加大村民监督力度,保证了“不能乱来”。这样做,保证了部分前期村级经济发展得较好的村,在今后实现平稳发展。这也为现在这批“千万村”、“百万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二,就是2007年以后,即在“十一五”时期,在江门本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动下,有力幅射村一级发展。一方面大项目引进,给村级经济发展带来了良机,通过地缘优势,以物业出租、入股经营等形式,促进村集体收入提高;另一方面,在政府确保“稳定”、“旱涝保收”等政策引导下,保证村集体经济稳步增长。全市村级集体经济,也再一次驶入一个又好又快重要发展时期。

  发展成果惠及农民

  在集体收入提高的同时,富裕村更是采取多种方式,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使村民共享发展成果。

  “财政覆盖不到的,就自己覆盖”,这是市农业局农财办负责人对富裕村民生工作的最通俗说法,也非常形象,如村集体自己投资办幼儿园、办医院,办文化中心等,让村民像城市人一样享受退休待遇。如“亿元村”白石村,在村集体经济壮大以后,村民福利得到较大提高,退休股民每月有退休补助,还实行股民子弟12年义务免学费入学教育。同时,村民住院报销医药费80%,还兴建了医院、市场、文化中心、文体中心等公共福利和文化娱乐设施。

  在这方面,奇榜村还独具一格,在江门地区第一个建起农民别墅,在年分红同时,男村民在60岁以上、女村民在55岁以上的,每人每月还可领退休金。奇榜村还做出这样一个规定:本村的姑娘、小伙,嫁(双女户男方入赘)或娶了一个大学生,村里都将奖励1万元。

  江门市政府高级农业顾问

  叶元林教授:

  村集体发展成果 要惠及每一位农民


  江门市政府高级农业顾问叶元林教授表示,在国际经济危机日趋严重,国内经济下滑十分明显的背景下,侨乡江门去年农业农村工作依然取得骄人的成绩:预计2011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2637亿元,增长10%;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达223.6亿和122.4亿;比丰收的2010年仍增长4.9%和5.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887元,较上年增幅15.11%。尤其可喜的是,全市农村经济“明星村”队伍明显壮大,综合指标步入广东前例。真可称江门人创造了“江门农业的新奇迹”。

  叶元林说,面对这骄人的业绩,通过记者对先进村集体经济成功基础案例调查剖析,可以发现:在过去一年里,农业现代科技的强力支撑与各种特色资源的有效转化,以及各级政府扶农政策的不断落实,再加上农技与基层干部的集体合力为民,是江门“三农”工作、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

  叶元林还认为,在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过程中,一定要惠及民生,多为农业办实事,不断改善所在村的农民生活水平,“从报道看,江门富裕起来的村,在这方面已做得较好,希望今后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同时,叶元林还希望,在村集体经济壮大同时,还要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从各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加大投入,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江门大地涌现越来越多的富裕文明村庄。

  叶元林还表示,今后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中,要保护好环境、保护好耕地,实现可持续科学发展。

  连线地方

  新会区大鳌镇百顷村 

  “抱团作战”搞养殖


  百顷村坐落于新会区大鳌镇,是镇上一个小村落,人口2000余人。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原本穷困的百倾村农民和全镇其它村一样,开始养虾。

  村干部刘叔告诉记者,最初村民养殖的是罗氏沼虾,效益不错。尝到甜头的农民开始通过传帮带的方法,带动其他农民一起养虾。经过近20年的摸索,百顷人发现当地的土质和水质养南美白对虾的效益远胜于刚开始时养殖的罗氏虾,于是村民改变策略,改养南美白对虾。

  近几年来,由于村民养虾积极,肯学肯干,养虾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村民收入逐年升高的同时,村集体收入每年递增几十万元。“2010年为400多万元,去年达500多万元。”刘叔说。去年,大鳌镇水产养殖总产值超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188元。

  村集体收入从何而来?村干部介绍说:虾塘的租金。去年虾塘租金平均2600多元一亩,全村虾塘面积有1600多亩,近八成的村民从事养虾或与养虾有关的工作。而村民租用虾塘、鱼塘交纳的承包款,基本上都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除了平整村里的道路、拉上电线确保虾农可以在虾塘使用增氧机等,村里大部分的收入,还用于村民分红。

  “每个村民都是村里的股东,每年按不同的年龄可享受相关的股份分红。18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是1股(每股400元),19岁—30岁的青年人是2股,31岁—40岁的中年人是3股,41岁以上的人是4股。”村干部告诉记者。

  村民心声:

  虾农麦老板:村民都说养虾是“玻璃生意”,挣容易亏也容易,一造一亏就是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因此养虾的人所承受的心里压力是很大的。不过,我们村养虾的方式和其它村又不太一样,我们多数是以股份制合作的方式来养虾,大家“抱团作战”共进退。因此,巨大的压力也通过这种方式得到减压,大家挣钱虽辛苦但开心。

  开平市长沙街幕村

  依托区位优势发展出租业


  “2011年幕村村委会的集体收入达到了740多万元,18条村小组的集体收入302万元,全年收入总共达到了1042万元。”开平市长沙街幕村村委会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伍子新告诉记者。幕村的集体经济总量,多年来都是稳居开平200多个村(居)委会中第一名。

  地处开平城区和城乡结合部,325国道穿村而过,这是幕村独特的区位优势。利用这个优势,多年来,幕村村委会大力发展出租业,通过当“包租婆”来发展集体经济。去年,幕村村委会物业租赁合同多达210多份,绝大部分都是商铺、厂房、土地出租,一年的租金收入高达740多万元。村委会下属的18个村小组也同样发展出租业壮大集体经济,田边村小组去年的租赁收入达到了30万元,西龙村小组去年的收入达到了27万元。

  “村集体收入年年有增长,村民年终分红年年有保障”伍子新告诉记者。近年来,幕村村集体收入每年保持在8%左右的增长幅度。保经济增长,对于幕村村委会来说并不容易,比如近年来,受国际金融风暴影响,幕村辖区内不少厂企受到极大冲击,要求减租,延迟交租金的现象众多,幕村村委会通过多想办法全力做好催收租金工作,确保了集体经济收入的增长。保增长,需要发展后劲,今年,幕村村委会计划将辖区内35亩的菜地出租给投资商建设农贸市场,仅这个项目,每年将为村委会增加40多万元的经济收入。

  村集体有了“大钱袋”,村民群众就有好福利。记者了解到,幕村目前有2100多人,每人每年平均有2000元左右的福利分红,这是让开平其它村委会村民“眼红”的事情。

  村民心声:

  幕村村委会村民伍富源跟记者说,生活在幕村有种幸福感,因为幕村是个富裕村。他希望幕村村委会在新的一年要发展好村集体经济,给村民群众创造更多的福利,年终能给村民更多的分红。

  台山市台城街北坑村

  “两个轮子”一起转


  北坑村位于台山市台城街西北部,距市区约2公里。改革开放前,北坑村也是个穷村,年收入不超过2万元。这种状况从1978年开始发生了变化,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北坑人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创造经济奇迹。在1998年,该村就获得了“省乡镇企业百强村”的称号。去年,该村委会纯收入约300万元,人均年收入约8900元。

  北坑村委会党支部书记黄锡彦告诉记者,在发展村级经济时,关键是找准了一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引入和兴办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该村委会已有电子厂、电器厂、五金厂、塑料厂、工艺厂、家具厂等50多家企业。黄锡彦说,发展经济,单靠村委会一辆“独轮车”是不行的,要做到村委会和村民小组两级经济“两个轮子”一齐转。因此,北坑村一方面抓好股份企业的发展壮大,增加股份分配,提高村民收入;另一方面,千方百计为各村民小组穿针引线,兴办企业。近年来,先后为南安村兴办了华明商场、水泥预制件、建材店、汽车贸易等4家企业,为荣溪村引进外商兴办体育用品项目,为南胜村引进个体企业主兴办灯饰礼品厂。

  黄锡彦说:“未来的目标是集体经济收入保持每年增长率在10%以上。不断增加村民收入,改善村民生活,加快城乡建设的步伐。”

  村民心声:

  村民黄民是土生土长的北坑人,他说村里的经济从20年前就开始变化了:“我所在的那条村小组,出租土地,出租厂房,出租民居。价格不算高,但增加了平日的收入,至少也比以前耕田来得好。” 

  恩平市东成镇石桥头村

  集中耕作 集聚招商


  随着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及城镇化进程发展等诸多的因素影响,不少农田被丢荒。

  如何探索出一种新的土地流转方式,把丢荒的农田重新盘活,增加农民收入?恩平市东成镇石桥头村支部书记梁志浓是一个敢吃“螃蟹”的人。

  2007年6月底,梁志浓开始担任石桥头村委会支部书记。当时村委会的集体经济收入只有5000多元。

  “对石桥头村来说,发展村集体经济,关键要把丢荒的农田重新盘活。”上任之后,梁志浓决定让村民通过“土地入股”的办法,实行“集中耕作,集聚招商”。于是梁志浓先从他所属的莳坑村民小组做起。根据全体村民申报耕作水稻的总亩数,他在村里选择出一块耕作条件比较优越的水田划为耕作区。

  耕作区之外的土地全部列为出租区,村民可根据自身的意愿入股,每亩地每年可获租赁费500元。另外,村委会按照每亩每年20元向租赁方收取管理费。

  通过土地入股,使丢荒的土地重新盘活,并实现了连片聚集,招商工作也就变得轻而易举。一个个种养大项目也陆续落户该村,农业发展焕发了勃勃生机。目前,石桥头村委会出租的土地共有2600多亩,共引进了6名来自顺德、广州、汕头等地区的老板,主要种植火龙果、剑花、香蕉、花卉及发展养殖业等。2011年,石桥头村委会的集体经济收入已达到10万元。对于村民小组集体用地的出租收入,村委会还规定每年召开一次户主会议,原则上集体收入的70%按全村户籍人口进行分红,30%用于兴办公益事业。

  村民心声:

  郑剑信是石桥头村民小组村民,家里共有10亩土地,过去只耕作了3亩地,其余7亩地一直丢荒。2008年,她将家里丢荒的7亩土地全部入股,每年可获得租赁费3500元。而她在村口的火龙果场找到了工作,每月收入有1600多元。

  去年5月,她们一家盖起了一座占地面积120平方米,楼高二层的新房。郑剑信说:“盖房子花了15万多元,绝大部分是土地入股后挣来的钱。4年就盖起了新房,这种日子过去想都不敢想。”
编辑:吴佩佩 访问人次:4257 关键字:南美白对虾,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养殖综合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