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老杨在查看拦网是否牢固 楚天金报讯 □本报蹲点记者林永俊 周逸雄
11月8日 星期二 小雨
巡湖夜宿“水上摇篮”
秋风起,螃蟹肥。嘉鱼是我省有名的“螃蟹之乡”。下午3时许,我们顺着坑洼的小路,来到大岩湖体验养蟹人的生活。
天空飘着小雨,占地9000多亩的大岩湖风大浪急。湖边竖着一栋四层楼房,楼前挂着牌子:绿之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47岁的杨绪阶是该公司养螃蟹的“一把手”,也是当地有名的养蟹人。
老杨是嘉鱼县高铁岭镇西海村人,从16岁至今,除去8年打工生涯,其余的22年都在嘉鱼从事水产养殖。当地几个大湖泊,都留下了他辛劳的身影。
养蟹是个技术活。老杨介绍,螃蟹以食水草、腐殖质为主,尤其喜食田螺、蚌、蠕虫等,其对水质要求很高。螃蟹待在水草里脱壳,其间为防止微生物、病菌侵害螃蟹,必须通过开闸加水、用漂白粉消毒等方式,净化水质。
吃完晚饭已是晚6时许,登上挂桨机,我们随着老杨去巡湖。沿湖面巡逻一次需3个多小时。挂桨机徐徐前行,今天是立冬,气温低,加上冷风刮来,我们不由得裹紧衣服。老杨见状笑了笑说,寒冬腊月巡湖,那才叫冷。
湖面很开阔,鸟儿悠闲地在湖边觅食。我们来到湖边一个岔口处,只见一道丝网拦在岔口。老杨解释,这是为了防止螃蟹逃跑,每次巡湖时都要看看拦网是否牢固。
两个多小时后,我们感到手脚冰凉。湖中漂浮的一个蓝色木屋引起了我们的注意。登上小木屋,只见20多平方米的地方放了三张床,一个小木方桌,锅碗瓢盆等,外面还辟有一个小厨房。
老杨说,小木屋是他们的“水上摇篮”,每天夜里3个员工在此居住守夜。
我们夜宿小木屋,耳边的水浪声如同催眠曲。
11月9日 星期三 阴
年赚40万元不甘心被“贴牌”
早早起床后,我们和老杨又驾船巡逻。
湖边,放着一些空地笼。老杨说,我们来晚了,没赶上螃蟹的收获季节,湖里剩余的螃蟹已经冬眠了。收获季节,把地笼放进水里,次日收地笼,里面都是螃蟹,那场面很壮观。
谈及销路,老杨有些得意:“根本不用愁!”他解释,大岩湖水质好,养出的螃蟹个头大,每只至少重3两,味道鲜美,本地商贩每日盼着收蟹,武汉、四川、广东等地商贩也前来要货,螃蟹往往供不应求。
老杨说,今年共售出了1.5万公斤螃蟹,除去成本,仅螃蟹养殖至少赚了40万元,算上湖里套养的鱼类,今年又是个丰收年。
但老杨并不满足。他说,和相邻的洪湖、梁子湖等地的螃蟹比起来,大岩湖的螃蟹毫不逊色,但每到螃蟹上市季节,很多外地经销商都来嘉鱼,以低价大量收购大规格螃蟹,然后贴上别的品牌,对外高价销售。因老杨没有自己的品牌,他养的螃蟹,大部分都挂着别人的名号,一些本可以赚到的利润也白白流进了别人的腰包。“被人‘贴牌’,我真是不甘心。”老杨说,目前,当地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为他们修路、帮忙组建养蟹协会、引进技术等。老杨也正在积极申请商标,准备注册“大岩湖”螃蟹。
嘉鱼县水产局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嘉鱼县螃蟹养殖面积17.2万亩,年产值过亿元。但与鄂州的螃蟹产业相比还差得远。令人欣喜的是,去年,拥有自主品牌的嘉鱼“西凉湖”螃蟹已注册商标,并成功打入武汉超市。
我们想,嘉鱼螃蟹可借鉴梁子湖螃蟹的成功经验,创立品牌,抱团出击,能最大限度地扩大嘉鱼螃蟹的市场份额,也有利于提升嘉鱼农产品的整体形象。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养殖综合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